柏林南部震天的枪炮声和冲天的硝烟,如同刺耳的警报,惊动了驻扎在柏林外围、尚未卷入南调序列的资产阶级政府军部队。
他们主要由一些相对完整的国防军建制部队以及少数尚未完全投入柏林巷战、负责外围警戒的自由军团分队组成。
指挥这些部队的将军们,在接到城内友军遭遇毁灭性伏击的紧急求援后,虽然对局势感到震惊,但仍试图履行其军事职责,立刻组织了数支救援部队,从不同方向试图撕开包围圈,接应被困的南撤部队。
然而,当他们气势汹汹地冲向战场时,却迎面撞上了一堵他们从未预料到的、由无数工人和战士们血肉之躯构筑的钢铁壁垒。
在柏林东南方向的咽喉要道——科佩尼克桥一带,一支由国防军一个步兵团为主力的救援部队,试图强行渡河,打通与被困在河南岸的埃尔哈特旅残部的联系。
他们装备精良,甚至拥有几门野战炮作为火力支援。
指挥官自信地认为,面对缺乏重武器的“工人暴徒”,一次强有力的突击足以解决问题。
然而,当他们刚刚接近河岸,尚未开始架设浮桥时,对岸的树林和废弃厂房中,突然爆发了密集而精准的火力反击。
那不是零散的射击,而是成体系的交叉火力网!
机枪子弹如同泼雨般扫向河面和他们暴露的进攻队形,迫击炮弹也带着尖锐的呼啸声落在他们的炮兵阵地附近,虽然没有造成巨大破坏,却极大地干扰了炮火准备。
“见鬼!他们的火力怎么会这么强?!”
“情报不是说他们只有步枪吗?!”
一名趴在弹坑里的国防军连长对着通讯兵怒吼。
他眼睁睁地看着试图冲锋的士兵在河滩上成片倒下。
更让他们心惊的是,当他们试图派出小股部队迂回时,却发现侧翼的道路早已被大量障碍物和预设的雷区封锁,并且不断遭到冷枪袭击。
这些工人武装似乎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他们的抵抗并非蛮干,而是充满了战术智慧和组织性。
在柏林正南方向的滕珀尔霍夫区域,另一支试图沿主干道突进的自由军团救援分队,遭遇了更为顽强的阻击。
这里的赤卫队不仅依托建筑物构筑了坚固的街垒,还在开阔地带挖掘了简易的战壕和散兵坑。
他们利用缴获的机枪和充足的弹药,打退了救援部队一次又一次的冲锋。
“前进!”
“为了德意志,冲过去!”
救援部队的军官挥舞着军刀,试图激励士气。
但回应他的是更猛烈的子弹和从街垒后方掷出的、如同冰雹般的手榴弹。
工人们高喊着口号,眼神中燃烧着与守卫自己家园无异的决绝。
他们当中,很多人就是附近的居民,他们的妻儿老小可能就在身后的街区,他们退无可退!
“长官!不行!”
“伤亡太大了!我们根本冲不过去!”
一个满身是血的士官爬回指挥位置,声音绝望,“他们……他们根本不怕死!”
“而且人越来越多!”
是的,人越来越多。
随着战斗的持续,不仅仅是预先组织的赤卫队,许多听到消息的工人、甚至普通市民,也自发地拿起能找到的武器,加入到阻击的队伍中。
他们或许没有经过严格训练,但他们用数量、勇气和对地形的熟悉,弥补了战术上的不足,形成了一道道难以逾越的人墙。
这些救援部队的指挥官们,在望远镜里看到的是如同潮水般涌动、仿佛无穷无尽的工人武装。
他们寸步难行,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原本计划中的快速救援,变成了一场残酷的消耗战。
他们试图呼叫炮火覆盖,但往往炮弹刚落,工人们就又从废墟和掩体中冒出来,继续射击。
他们试图寻找防线弱点,却发现对方似乎总能及时调动兵力进行填补。
一股无力感和隐隐的恐惧开始在这些救援部队中蔓延。
他们面对的,不再是可以轻易镇压的“叛乱”,而是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
柏林,这座他们试图“平定”的城市,此刻仿佛化身为一头苏醒的巨兽,用它无数劳动者的臂膀,紧紧扼住了试图闯入其内部的任何力量。
救援行动彻底陷入了僵局。
被困在南部的自由军团残部,只能在一片混乱和绝望中,独自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越来越猛烈的钢铁风暴。
内外交困,覆灭的命运,似乎已经无可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