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兰花心处那若隐若现的诡异纹路,如同毒蛇冰冷的信子,舔舐着林渊刚刚因生态循环初步成功而升起的一丝暖意。他立刻下令对“方舟一号”进行最严格的隔离和深度扫描,尤其是那株绽放的水晶兰。初步结果显示,那些纹路并非能量实体,更像是一种深植于植物生命信息底层、处于绝对静默状态的“烙印”,与之前在硅晶体中发现的“信标”同源,但表现形式更加隐秘,仿佛与植物本身的灵性生长纠缠在了一起。
“不是外部污染,是内源性的‘印记’……”望舒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作为星球意志,她感受到了一种更深层次的亵渎,“这些上古遗种的基因里,可能早就被埋下了这些东西。正常的生长无法激活它,但在特定的能量环境、或者……在星球意志的主动滋养下,它可能会显现,甚至……苏醒。”
玄玑真人面色凝重至极:“如此说来,这月球,从土壤到矿物,再到这些看似纯净的植物,竟无一处真正‘干净’?我等如同在遍布陷阱的沼泽中筑巢,稍有不慎,便万劫不复!”
压力如同实质的冰山,从四面八方挤压而来。月球内部潜伏着未知的古老意志和躁动的囚徒,外部有虎视眈眈的月之暗面掠食者,如今连赖以生存的资源本身都可能包藏祸心。而地球方面,苏婉传来的关于全球范围内休眠“深渊种子”的消息,更是将危机的范围扩大到了整个地月系统。
孤军奋战,已然不可能。新月文明需要盟友,需要将希望的火种播撒出去,分散风险,共同应对这场席卷两个世界的灾难。而最直接、最可靠的盟友,就是故乡——地球。
“我们不能,也无力独占所有的知识和力量。”林渊站在控制室巨大的星图前,目光在地球与月球之间逡巡,“地球文明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庞大的基数、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科技树,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臂助。尤其是在深渊威胁已然显现的当下。”
他的手指点在星图的地球位置上。“我们必须给他们送去一份‘礼物’,一份能够帮助他们快速提升实力、应对潜在危机的礼物——月华熔炉的基础设计图与核心能量转换原理。”
这个决定并非没有争议。玄玑真人首先提出了担忧:“帝君,熔炉技术关乎我等根基,其中蕴含的符文之道、能量掌控之法,乃至对月球本源的些许运用,皆是不传之秘。若是轻易授予,恐养虎为患,未来若有分歧……”
“若有分歧,也是未来之事。”林渊打断他,语气坚决,“而深渊的威胁,却是眼前之祸。若地球因实力不济而被深渊侵蚀、沦陷,月球便是无根之木,独木难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我们必须赌一把,赌人类文明在生存压力下的团结与智慧。”
他看向素娥和望舒:“而且,我们并非毫无保留。传输的资料,将进行必要的‘阉割’和‘加密’。移除涉及月心核心直接权限调用、以及‘三元流转’符文阵列中最精妙的核心平衡法则部分。只保留最基础的架构、材料要求、能量引导符文(简化版)以及安全运行参数。确保他们能够仿造出功能弱化但相对安全的‘子炉’,却无法威胁到月球主炉,更无法反向推导出我们的核心技术。”
“同时,”林渊眼中闪过一道锐光,“在资料中,嵌入我们发现的关于深渊能量特征、‘信标’识别码、以及‘印记’潜在激活条件的数据。让他们从一开始就意识到潜在的污染风险,提高警惕。”
这是一个大胆而充满风险的战略决策。将部分核心技术共享,短期内会提升地球的实力,长远看可能会培养出潜在的竞争者,但在共同的、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面前,这是最优解。
准备工作迅速展开。素娥开始整理和编辑需要传输的数据包,严格按照林渊的要求进行删减和加密。玄玑真人也贡献了一些基础的、通用的防护性阵法和净化原理,加入资料中。传输方式,则利用刚刚建成的、连接广寒宫与地球月华接收塔的微弱能量通道。虽然无法传输实体,但编码后的高密度信息流,可以依附在纯净的月华能量波中,进行超远程传输。
“数据包封装完成。加密协议加载完毕。附加警告信息及深渊数据已嵌入。”素娥汇报。
“地球方面已确认准备就绪,三座主要接收塔已构建最高规格的信息接收与解密阵列。”苏婉的声音传来,带着一丝紧张和期待。
林渊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控制室内众人——望舒眼中是支持,玄玑真人脸上是凝重与一丝释然,素娥的投影依旧清冷但专注。
“开始传输。”
随着林渊的命令,月华熔炉的输出微微调整,一股承载着海量技术资料、经过复杂加密的特定频率信息流,如同无形的涓涓细流,汇入通往地球的能量通道,跨越三十八万公里的虚空,奔赴故乡。
传输过程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控制室内无人说话,只有设备运行的微弱嗡鸣。每个人都明白,他们正在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一个地月文明在技术上真正开始融合、共同面对未知威胁的时代。
传输进度条终于走到尽头。
“数据包传输完毕。地球方面确认接收完整,正在启动解密程序。”素娥说道。
众人稍稍松了口气。第一步,总算迈出去了。
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等待地球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灵能者们,消化、理解、并最终尝试复制这来自月球的“神之馈赠”。
时间一天天过去。广寒宫这边,林渊等人一边继续巩固自身建设,加强对资源和新发现“印记”的监控,一边密切关注着地球传来的任何消息。
期间,有零星的进展报告传来。地球联合科研团队对接收到的数据惊叹不已,称之为“划时代的、融合了科学与玄学的完美造物蓝图”。他们在一些关键材料学和能量传导技术上遇到了瓶颈,但整体研究势头良好。
直到大约半个月后,一个从地球联合指挥部发来的、标记着“绝密·突破”的通讯请求,直接连接到了林渊的私人频道。
接通后,出现在林渊面前的,不是苏婉,而是一位头发花白、眼神却如同年轻人般锐利、穿着白大褂的老者——地球可控核聚变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陈院士。他的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甚至有些潮红。
“林……林渊先生!”陈院士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他甚至忘了使用正式的称谓,“成功了!我们……我们根据您提供的‘约束场符文阵列’和‘能量谐振聚焦’原理,重新设计了托卡马克装置的核心磁场构型!您知道结果吗?第一次全功率测试,等离子体约束时间突破了之前理论极限的百分之三百!能量增益因子q值达到了……达到了35!而且运行极其稳定!”
他几乎手舞足蹈起来:“这不仅仅是突破,这是革命!困扰我们数十年的‘磁面撕裂’和‘边缘局域模’问题,被那种奇特的符文能量场几乎完美抑制了!清洁、高效、近乎无限的能源!地球的能源危机,看到了彻底解决的曙光!我们……我们甚至已经开始设计基于此原理的小型化、高功率‘聚变引擎’原型机!星际远航,不再是梦想!”
陈院士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这项突破将如何彻底改变地球的能源结构、工业体系乃至文明进程。
林渊静静地听着,心中也泛起波澜。他没想到,仅仅是熔炉技术中关于能量约束和聚焦的一部分简化原理,就能在地球最前沿的科技领域引发如此巨大的连锁反应。这证明了地月科技融合的巨大潜力。
然而,就在陈院士兴奋地描述着未来蓝图时,林渊敏锐地注意到,在陈院士身后实验室的全息监控画面上,那个正在稳定运行的、散发着蔚蓝色光辉的新型聚变反应堆核心的侧后方,一处用于监测能量逸散的传感器阵列的读数,似乎出现了一丝极其微小、但持续存在的、与周围能量背景格格不入的……暗红色波动。
那波动的频率,与他资料中记载的、深渊能量处于“浅层休眠”状态时的特征频谱……高度吻合。
林渊的心,猛地一紧。
他提供给地球的技术,如同普罗米修斯盗取的火种,为人类带来了希望与力量。
但这火种,是否也在不知不觉中,点燃了那些深埋在地球各处、沉睡已久的“深渊种子”?
地球科技树的这次飞跃,究竟会引领人类走向星空,还是……加速滑向早已设好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