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王宫勤政殿的鎏金铜炉里,龙涎香正袅袅升腾,却压不住殿内若有似无的火药味。
李彻端坐在客座上,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玉佩,目光落在阶下那十辆蒸汽货车上。车身上的铁皮在晨光中泛着冷光,烟囱里飘出的白雾与殿外的冬雾交融,仿佛给这古老的宫殿罩上了一层奇幻的纱。
“李将军,我国已依约开放济州岛,为何还要纠缠硫磺数量?”高丽王李昪的声音带着几分疲惫,他面前的矮案上,摊着一份墨迹未干的清单——上面“五千担硫磺”几个字被朱笔圈了又圈。
左侧文官队列里,礼曹判书金允文轻咳一声:“陛下,黑石城的蒸汽织布机确实神奇,昨日老臣去港口看过,十台机器一日织出的布,抵得上我国百名织工半月的产量。若能稳定贸易,对我国民生大有裨益。”
“金大人是被铁疙瘩迷了心窍!”右侧武官队列里,崔将军猛地起身,甲胄碰撞发出哐当声,“五千担硫磺足够打造千门火炮,若尽数给了黑石城,我国边防何在?”他瞪向李彻,眼神像淬了冰,“李将军莫不是想借贸易掏空我国?”
李彻放下茶杯,茶盖与杯沿碰撞发出清脆一响。他起身走到蒸汽货车旁,拍了拍厚实的铁皮:“崔将军可知,这货车为何能三日往返平壤与济州岛?”不等对方回答,他掀开货车底板,露出里面的弹簧减震装置,“我国工匠改良的螺旋弹簧,能抵消七成颠簸,寻常马车走三日的路,它一日便能跑完。”
说着,他示意工匠启动货车。蒸汽机“突突”轰鸣起来,货车缓缓向前挪动,车轮碾过青石板路,竟只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围观的高丽官员们忍不住伸长脖子,连一直板着脸的李昪都探出了身子。
“这铁车……竟比马车还稳?”有老臣喃喃自语,他昨日见货车时还以为是粗笨玩意儿,此刻才知其中精妙。
崔将军梗着脖子:“再稳又如何?不过是运货的车子,难道还能挡得住北戎的骑兵?”
“挡不住骑兵,但能让贵国的粮草三月不腐。”李彻指向货车后部的密封车厢,“这车厢用铅皮衬里,夹层填了羊毛,寒冬能保温暖,酷暑能防霉变。贵国济州岛的海盐、平壤的粮食,用它运输损耗能减一半。”他话锋一转,目光扫过李昪,“至于硫磺,我国只要五千担,却能换给贵国二十台织布机、十辆货车,再加上三年的技术维护——这笔账,陛下该算得清。”
李昪指尖在清单上点了点,没说话。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内侍连滚带爬冲进殿,手里举着一封火漆密信:“陛下!济州岛急报!倭国战船在港口外游弋,说要……要和我国谈贸易!”
“倭国?”李昪猛地站起,龙椅扶手被他攥得咯吱响。高丽与倭国素有摩擦,此刻对方突然来犯,显然没安好心。
金允文脸色微变,凑近李昪低声道:“陛下,倭国向来觊觎我国硫磺矿,若被他们抢了先机……”
李彻适时开口:“我国‘镇海号’铁甲舰此刻就在济州岛外待命,若贵国应允贸易,舰队可暂留半月,助贵国威慑倭国。”他顿了顿,补充道,“当然,若是贵国觉得没必要,我国也可即刻启程,听说倭国大名愿用三座银山换蒸汽机图纸呢。”
“你!”崔将军气得发抖,却被李昪抬手按住。
李昪盯着李彻看了半晌,突然长叹一声:“罢了!传旨,让全罗道、庆尚道即刻筹备硫磺,三日内送抵济州岛。”他转向李彻,眼神复杂,“但黑石城必须答应,十年内不得将蒸汽技术传给倭国。”
“陛下明智。”李彻拱手行礼,系统面板突然弹出提示:高丽贸易协议达成,解锁“橡胶种植技术”,奖励呼吸值。 他心中一喜,面上却不动声色,“另外,关于开城贸易据点,还请陛下早日划地。我国工匠已带着设备启程,随时可开工建设。”
金允文连忙接话:“老臣已选好地址,就在开城西门外,靠近码头,往来方便。”
李昪摆了摆手,疲惫地坐回龙椅:“此事交由金大人全权负责。李将军,孤累了,送客吧。”
走出勤政殿时,寒风卷着雪沫子打在脸上。王海凑过来低声问:“将军,真要帮高丽挡倭国?”
李彻望着远处蒸汽货车喷出的白雾,嘴角勾起一抹笑:“挡?咱们是‘借道’威慑,顺便摸摸倭国的底细。对了,让工匠把货车的橡胶轮胎图纸誊抄一份,送进宫给金允文——就说是‘合作诚意’。”
王海眼睛一亮:“将军是想……”
“让高丽人自己琢磨怎么种橡胶。”李彻拍了拍他的肩膀,“等他们离不开咱们的技术,这贸易才算真正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