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浩然还让人在城墙外侧挖掘了一条深沟,沟里埋下了尖刺,用来阻挡敌人的骑兵。
“吴将军,城墙上的防御工事已经准备好了,所有的武器装备都检查完毕,滚石和火油也都准备充足了。”
一名士兵向吴浩然汇报。
吴浩然点了点头,走到城墙边,俯瞰着关外的平原。他知道,白狼部的骑兵随时都可能到来,这场战斗注定会异常惨烈。
但他的心里没有丝毫畏惧,他相信,只要他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就一定能守住雁门关。
巴图带领着部落的士兵来到了黑松林,开始设置埋伏。
黑松林里树木茂密,枝叶交错,阳光很难照射进来,显得阴森森的。
巴图先勘察了地形,决定在树林中间的一条狭窄小路两侧设置埋伏。
他让人在小路上挖掘了数十个深浅不一的陷阱,浅的陷阱只有半米深,里面埋满了尖锐的木刺,深的陷阱则有两米多深。
里面灌上了泥浆,陷阱上面用树枝和干草掩盖,看起来和普通的路面没有区别。
“大家动作快一点,一定要将陷阱伪装好,不能让敌人发现任何破绽。”
巴图大声下令,他自己也拿起一把铁锹,加入到挖掘陷阱的队伍中。
士兵们都非常卖力,他们知道,这些陷阱是对付白狼部骑兵的关键,每一个陷阱都可能挽救一条生命。
在挖掘陷阱的同时,巴图还让人在树林两侧的山坡上布置弓箭手。
弓箭手们藏在树木的后面,手里拿着弓箭,瞄准着小路的方向。
巴图特意叮嘱弓箭手们:“等敌人的骑兵进入埋伏圈后,不要急于射箭,要等敌人的先头部队全部进入陷阱区域后,再听我的命令一起射箭,争取一次性射杀更多的敌人。”
木伦也带领着族人来到了黑松林,他们带来了大量的火油、硫磺和干草。
木伦让人将干草铺在小路两侧的树木下面,然后将火油洒在干草上,硫磺则撒在火油旁边,这样一旦点燃,火势会更加凶猛。
“大家注意安全,火油容易燃烧,一定要小心,不要提前点燃了。”
木伦大声提醒道,他自己也亲自检查每一处火油的铺设情况,确保没有任何疏漏。
青璃则带领着族人在黑松林及周边的地形进行勘察,寻找最适合设置幻境的位置。
青璃的族人都拥有很强的感知能力,他们能够感受到周围环境的灵力波动,从而找到最适合设置幻境的地方。
经过一番勘察,青璃最终决定将幻境的中心设置在黑松林外的一片空地上,那里地势开阔,能够让白狼部的骑兵清晰地看到幻境中的虚假营地。
“大家都准备好了吗?”青璃看向身边的族人,“我们现在就开始恢复妖力,明天一早,我们就开始设置幻境。”
族人们纷纷点头,盘膝坐在地上,开始冥想恢复妖力。
青璃也坐了下来,她从怀里掏出杨清妮给她的凝神丹,服下一粒。
丹药入口即化,一股清凉的药力顺着喉咙流入体内,瞬间扩散到四肢百骸,她感觉到自己的妖力正在快速恢复。
她闭上眼睛,脑海中开始构思幻境的场景,她要将虚假的营地设置得和雁门关的守军营地一模一样,让白狼部的人信以为真。
时间一天天过去,雁门关的守军和部落的士兵们都在紧张地准备着。
杨清妮每天都会去各个营地巡查,了解准备情况。
她看到士兵们都在全力以赴地备战,心里非常欣慰。
但她也知道,白狼部的实力不容小觑,他们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第四日傍晚,斥候再次传来消息,白狼部的骑兵已经进入了雁门关的范围,预计明天一早就能到达黑松林。
听到这个消息,所有人都紧张起来,最后的决战即将开始。
杨清妮立刻召集众人召开紧急会议。
“白狼部的骑兵明天一早就能到达,我们的埋伏已经准备就绪,现在大家再检查一遍自己的任务,确保没有任何疏漏。”
“将军,我们的埋伏已经准备好了,陷阱都伪装好了,弓箭手也都到位了,火油和易燃物也都准备充足了。”巴图汇报道。
“我们的幻境也已经设置完毕,只要白狼部的骑兵进入射程,我们就能立刻发动幻境。”青璃补充道。
“雁门关的防御工事也已经加固完毕,滚石、火油和弓箭都准备充足,士兵们也都做好了战斗准备。”吴浩然说道。
“伤兵营的伤员也都得到了妥善的救治,能够参战的士兵都已经集结完毕,随时可以投入战斗。”赵虎说道。
杨清妮点了点头,语气坚定:“好!既然大家都准备好了,那我们就静等白狼部的到来。“
”明天,我们就在黑松林,给他们一个永生难忘的教训!”
当晚,雁门关的营地里一片寂静,士兵们都在养精蓄锐,准备迎接明天的战斗。
现在每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紧张和期待,他们知道,明天的战斗将决定雁门关的命运,决定北疆百姓的安危。
杨清妮站在城楼之上,望着关外的夜空,月亮被乌云遮住,整个大地一片漆黑,只有远处的篝火在黑暗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她的手紧紧握着腰间的唐刀,刀鞘上的温度传来,让她的心里充满了力量。
她想起了那些牺牲的士兵,想起了北疆的百姓,想起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她都要守住雁门关,打败白狼部。
天刚蒙蒙亮,黑松林外就传来了马蹄声。
“咚咚咚”的马蹄声由远及近,越来越响,像是闷雷在地面上滚动。白狼部的骑兵来了。
巴图趴在山坡上,透过树叶的缝隙,看到远处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片黑色的浪潮,那是白狼部的骑兵。
他们骑着高大的蒙古马,穿着黑色的皮甲,手里挥舞着马刀,嘴里发出狼一样的嚎叫,气势汹汹地向黑松林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