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的动作,让沈袅下意识吐出一串泡泡。
还没反应过来,她后背撞上粗糙坚硬的礁石,刺得她来不及皱眉。吴清川已经整个人压迫性的覆了上来,将她严严实实的遮挡在礁石和他的胸膛之间。
因为只是一时兴起来潜水玩,吴清川光裸着上身,只着一条简单的部队提供的泳裤。此时沈袅能感觉到他心跳有力的跳动,让她瞬间屏住了呼吸,心脏在胸膛里疯狂擂动。
吴清川看懂了上面的苏语,能让他这么紧张,会是什么?
一个巨大的刻有苏语的金属部件,又会是什么物体身上的?
沈袅突然想到上一世她在某音上看到过的一个新闻,是崖城有个渔民,打捞起一块苏国在64年被击沉的雷鱼号潜艇的部件。
那艘潜艇可以称得上这几年赫赫有名的海上霸主,举国之力建造而成,在为苏军建下汗马功劳之后,如果不是被米军等国耍诈围剿,绝对能掀翻其他所有国家的海上舰队。
那新闻还详细解说了关于雷鱼号的一生,被击沉后潜艇上的苏军为了不让米军等国获得这艘潜艇,抱着必死的决心,甩开追击,连带潜艇上所有苏军,全都消失不见。
米国还搜寻了很久,苏国也在公海上搜寻到七十年代都没能找到。
结果在21世纪因为一个渔民意外的发现,被华夏在距离公海不远的海沟附近发现了潜艇的踪迹后打捞起来。据专家根据潜艇的损耗程度推测,雷雨号在海底失去动力,最终撞上海底礁石失控后损坏了雷达系统和声呐,,堕入海沟后无法向外界传递消息。
那时候的华夏潜艇技术已经超越这年代的雷鱼,自然不会据为己有,而是归还给了那时和华夏破冰的熊国。
但沈袅记得很清楚,她看评论区有一位军事专家非常可惜的说道。
‘如果知道这艘潜艇就在崖城海域附近,早早将它打捞起来,就在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潜艇研究,那么华夏在这方面的发展少走二十年弯路。’
周围只剩下海水流动的细微声响,以及沈袅放得极轻,却依旧鼓噪的心跳。
她的一只手被吴清川握着,掌心有常年训练留下的硬茧,粗砺的质感让沈袅想到她成为宣传干事后,通过翻阅往年的各项记录,窥见的这些年,边防海军们的艰苦生活,以及战争有多么残酷。
华夏才刚成立十多年,过去的战争让这片饱受磨难。短短十几年,在这样慢慢恢复生机的情况下,连民生条件都没办法保证,又怎么能让国家拥有多么强大的军事实力呢?
群狼环伺,弱小的华夏只能慢慢寻求发展,时刻提防来自外部的武装压力。
而海防这方面就更不用说,尽管上次登上舰艇,沈袅拍出来的照片看起来再怎么威武,那也仅仅只是照片。实际上这个时候的舰艇,多数是接收改装的旧舰,以及苏国援助的早期型号舰艇。
国家也有自行建造,但那些舰艇的工艺和制作水准以及仪器的精密程度,远不如现在的苏国和米国等国的舰艇。
她就在海防,能清楚的看见每日守备区备战的状态,而这年代沿海形势非常紧张,过去几年的两岸炮战,反敌特窜犯,以及防空警戒等任务都极其繁重。
官兵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战斗,别看守备区偶尔会有各种文娱活动,可实际上是因为大家的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状态,需要一定的放松。
而他们现在海防主力其实是鱼雷快艇、护卫艇等小型舰艇,对抗的却是吨位更大、火力更强的军舰。
吴清川是非常注重日常训练的团长,沈袅还问过他为什么每天都要早起去带队训练,为什么要制定那么训练计划。他给出的回答是因为在小艇打大艇,军备力量较弱的情况下,对官兵们就有更高的勇敢精神和战术要求。
上次她在舰艇上采访老兵们,他们坦然承认因为舰艇和设备的老旧,故障率高,所以就有‘三分时间在海上,七分时间在厂里’的流行语。
为了不耽误战斗,官兵们不仅要会操作,还必须掌控维修能力,以便出现问题及时抢修。
可战争的残酷是不允许你有时间去维修的,一旦在战斗中发生故障,可想而知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事实上,在这些年的各种海战中,边防这边伤亡并不少。
如果他们拥有更先进的舰艇,那么海防压力就能轻松许多许多,也能起到震慑性的作用,毕竟谁有实力谁就有话语权。
沈袅拿起吴清川的手,在他紧绷的掌心里,一笔一划地写。
‘是去年消失的雷鱼号对吗?’
‘你担心附近有苏军米军?’
毕竟这俩国现在都还在公海上疯狂寻找雷鱼号,谁也没想到雷鱼号居然在他们眼皮子底下。
吴清川确实是看到了上面的字才这么警惕,他点了点头,米苏两军寻找雷鱼号不是秘密,只不过他们一直搜寻的位置距离这里相距非常远。
但雷鱼号或许就在附近,潜水艇上一般会有大量的干粮,哪怕有充足氧气,艇上所有人都能在潜水艇里生存六十到九十天时间。
他不是担心米苏两军,毕竟海防时刻有人巡防,只要侵入就能发现。
吴清川担心的是雷鱼号上的苏军发现了他们,雷鱼号非常先进,能躲过他们的探查是非常有可能的。
难道是苏军的阴谋,借跟米军的战斗,趁机往华夏海域安插潜艇。
想到他们的目的,吴清川后脊紧绷,若不是在海里,身上都要沁出冷汗。
他们必须尽快离开,通知牛师长。
吴清川眼神冰冷,他一手仍旧牢牢箍着她的腰,将她固定在阴影里,随后另一只手在沈袅手心上写。
‘套上隐形衣,你先回去通知守备区,我留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