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浩在林晓那里碰了个硬钉子,胸口的闷气足足憋了好几天。王美琳看在眼里,知道强攻不成,便立刻调整策略,转为与双管齐下。她对孙浩的和生活关照得更加细致入微,同时又在各种场合有意无意地散播林晓性格孤傲难以合作的言论,企图在科室里悄悄将她边缘化。
然而,林晓对此似乎浑然不觉——或者说,她根本没放在心上。她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那张不断扩充、日益清晰的数据宝藏图中。随着索引的完善,她对单位历年的项目脉络、资源分布,甚至那些成功与失败背后的关键节点,都有了超越纸面的深刻洞察。这些沉淀在档案深处的,正悄然成为她最宝贵的知识财富。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这天下午临近下班,中心办公室突然下发紧急通知:为筹备即将召开的全市重点工作推进会,主任吴振华需要一份关于本单位近五年来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引入社会资本的详细情况汇总。要求涵盖政策依据、成功案例、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建议,并且,这份报告必须在第二天上午上班前提交。
任务层层下达,最终精准地落在了与老旧小区改造关联最紧密的业务科头上。
业务科的钱强科长接到通知,顿时头都大了。这种跨年度的综合性材料,需要翻阅海量历史档案和报告,时间紧、任务重,想在短时间内梳理出高质量的内容,难度极大。他立刻召集科室骨干紧急开会,兵分几路查找资料,办公室里瞬间一片兵荒马乱。
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涉及面太广,历史情况又错综复杂。很多早期的探索性工作记录分散在各个年份的档案和报告里,有些甚至只是未形成正式文件的手稿或会议纪要。业务科的人翻箱倒柜忙了半天,找到的资料却依旧支离破碎,根本无法拼凑出完整的全貌。
眼看下班时间早已过去,窗外夜色渐浓,材料却还是毫无头绪。钱科长急得嘴角都起了泡,在办公室里焦躁地来回踱步,忍不住把几个负责找资料的科员劈头盖脸一顿骂:
废物!都是废物!平时养着你们,关键时刻一点用都没有!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就在中心传开了。王美琳得知后,嘴角勾起一抹幸灾乐祸的笑容,凑到孙浩身边低声说:看到没?连业务科都啃不动的硬骨头,有些人还整天琢磨那些没用的数据整合,真是异想天开。
孙浩没吭声,只是下意识地瞥了一眼林晓的方向。只见她依旧稳坐钓鱼台,手指在键盘上轻快飞舞,仿佛外界的喧嚣和焦虑都与她无关。
就在这时,钱科长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一个电话打到了信息档案科,语气里满是压抑不住的焦躁:周科长吗?我钱强!你们那边有没有集中保管的、关于老旧小区改造引入社会资本方面的历史资料?要快!十万火急!
接电话的是王美琳,她故意捂着话筒,用一种夸张的、为难的语气大声说:哎呀,钱科长啊,您先别急!这方面的资料肯定是有的,但是都分散在历年的档案堆里,这临时要找出来,恐怕……她拖长了语调,言外之意就是这活儿不好干,我们也没辙。
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必须给我找出来!明天早上就要!钱科长在电话那头几乎是吼出来的。
王美琳正要继续拿捏,一直沉默的林晓却突然站起身,平静地走到她身边,轻声开口:王姐,告诉钱科长,相关资料我们这边已经有初步的梳理,可以马上提供一份摘要和核心数据索引,供他们参考。
王美琳愣住了,手里还拿着话筒,难以置信地看着林晓,仿佛在看一个外星人。她怎么敢?她怎么可能有?
电话那头的钱科长显然也听到了林晓的声音,立刻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声音都提高了八度:谁?是林晓吗?好好好!太好了!快!马上发过来!不,我让人现在就过去拿!
林晓对王美琳点了点头,转身回到自己的电脑前。她深吸一口气,指尖在键盘上敲击,迅速打开了那个只有她自己能完全看懂的数据宝藏图数据库。她在搜索框中精准输入关键词:老旧小区社会资本ppp模式试点项目……
几秒钟后,屏幕上清晰地罗列出十几条相关的项目记录、政策文件摘要,以及她额外标注的案例分析要点。其中,就包括了她在处理那堆历史遗留问题时,从故纸堆里发掘出的那份五年前的调研初稿核心观点,以及另外两份早已被遗忘的、关于不同合作模式的内部评估报告摘要。这些都是业务科那些人翻破档案柜也未必能找到的关键信息。
她将这些信息快速整合,提炼成一份脉络清晰、重点突出的《近五年老旧小区改造引入社会资本情况梳理(基础数据与案例索引)》。为了方便业务科进一步深挖,她还贴心地附上了所有相关原始档案的编号和具体存放位置。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前后不过十分钟。
当业务科的科员气喘吁吁地跑到信息档案科,从林晓手中接过那份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材料时,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喜。
这份材料送到钱科长手上后,他快速浏览了一遍,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忍不住重重一拍桌子,兴奋地喊道:太好了!就是这个!有了这个框架和线索,我们就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了!这个林晓……真是个好苗子,太可以了!
他立刻指挥手下,按照林晓提供的索引,快速调阅原始文件,补充细节,撰写报告。原本一团乱麻、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因为林晓的这份关键,顿时变得条理清晰,效率倍增。
第二天一早,一份内容翔实、结构清晰、观点鲜明的汇报材料,准时摆在了吴振华主任的案头。吴主任仔细看完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在随后的中心主任碰头会上,特意表扬了业务科反应迅速、工作高效。末了,他还意有所指地补充了一句:这次,信息档案科提供的基础数据支持,也很及时、很到位,值得肯定。
这句轻描淡写的表扬,经由各种渠道,迅速传遍了整个中心。
王美琳听到后,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她本想看林晓和业务科一起出丑,没想到反而让林晓抓住机会,在大领导面前露了这么大一个脸!她感觉自己像个跳梁小丑,精心策划的一切都成了笑话。
李哲看着林晓,眼神里充满了由衷的佩服和一丝崇拜。他现在彻底明白了,跟着林晓干,不仅能学到东西,更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而孙浩,则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正视起林晓的价值。他忽然发现,林晓那些看似枯燥、无用的工作,在关键时刻,竟然能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这种不依靠背景、不耍手段,仅凭真才实学就能解决问题的方式,与他所熟悉的世界截然不同,却同样……甚至更加有力。他看向林晓的目光里,第一次少了几分轻蔑,多了几分复杂的探究。
林晓对此依旧平静如初。她只是将这次小试牛刀,视为对自己工作价值的一次验证。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脚下的路还很长,但她的方向,已然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