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官城的血腥气息尚未完全散去,但那场未遂的刺杀,并未如敌人所愿那般阻滞季汉滚滚向前的车轮。相反,它像一剂猛药,彻底激怒了刘禅(李世民),也惊醒了许多尚存犹疑的朝臣。龙渊军的进驻、对工匠们的严密保护、以及由董允亲自督办的内部清查,让锦官城乃至整个成都的氛围都变得肃杀了几分。
然而,就在这片肃杀之中,另一件关乎国本的大事,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并吸引了举国上下的目光——季汉首届“武科”大比,即将在成都北郊新辟的“演武大营”拉开帷幕。
这是刘禅“天策”新政中,与“军工革新”、“经济变法”并重的第三大支柱——人才选拔机制改革。旨在打破门第之见,从军队乃至民间挖掘勇力、韬略兼备的寒门英才,为季汉的军事机器注入新鲜血液,并逐步扭转军队内部隐隐形成的派系藩篱和阶层固化。
清晨,演武大营辕门之外,已是人声鼎沸。来自全国各军、各郡推荐的青年才俊,以及少数闻讯自发前来、经过初步筛选的民间壮士,共计二百余人,正排成长列,接受严格的核验后依次入场。他们之中,有身经百战、一脸悍勇的低级军官,有目光沉静、饱读兵书的军吏后代,也有孔武有力、渴望建功立业的平民子弟。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兴奋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竞争火药味。每个人都清楚,这不仅是一场比试,更是一场可能决定一生命运的机遇。高台之上,皇帝将亲临观赛!
辕门一侧的望楼里,刘禅并未急于现身,而是与蒋琬、费祎、姜维、王平等人,凭窗俯瞰着下方攒动的人头。
“陛下此举,实开千古之先河。”蒋琬抚须感叹,语气中带着赞赏,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只是,如此大规模公开选拔武备人才,若处置不当,恐引军中旧将不安。”
“公琰所虑,朕岂能不知?”刘禅目光锐利地扫过人群,“然,非常之时,需行非常之法。曹魏占中原沃土,人才辈出;东吴据江东之险,豪族林立。我季汉偏居一隅,若再固步自封,拘泥于门资序迁,何以争雄天下?朕要的,是能打仗、能打胜仗的虎狼!至于这虎狼是出自将门还是寒舍,朕不在乎!”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了几分:“再者,元老诸将,皆国之干城,然…云长、翼德、子龙诸叔父,皆已故去。兴弟…更是天不假年。”提到关兴,刘禅眼中掠过一丝深切的痛楚,但旋即被坚毅取代,“这季汉的江山,总要有一代新人来接续!这北伐中原、还于旧都的大业,非一两代人所能竟其功!朕,必须为未来布局!”
姜维闻言,眼中精光闪动,躬身道:“陛下深谋远虑,末将拜服!军中确有不少勇猛之士,因出身所限,沉沦下僚。若能借此武科脱颖而出,必能极大提振军中士气!”
王平也点头附和,他出身行伍,最知底层军士之艰辛与渴望:“陛下圣明。只是…这考核标准,需得公允,既要考校武艺,亦需勘察兵略,方不致选出的尽是匹夫之勇。”
“子均所言极是。”刘禅颔首,“朕已与伯约、以及几位老将军商议定下章程:分弓马、力量、兵略、沙盘推演四科。前三甲者,不仅赐金帛官职,更可入‘天策府近卫营’(新设,实为军官教导队)受训,由伯约亲自点拨,日后放出去,至少也是军司马、都尉之职!”
此言一出,连蒋琬和费祎都微微动容。陛下这是要亲手打造一支完全忠于皇权、且具备新式军事思想的青年军官团!其心志之远,手腕之强,令人心悸,更令人心折。
辰时正刻,号炮三响。
刘禅在百官簇拥下,登上了中央演武高台。他今日未着龙袍,而是一身玄色骑射服,外罩一件暗龙纹的软甲,更显英武逼人,与台下那些跃跃欲试的武人竟有几分气质相投。
“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山呼海啸般的朝拜声从台下数千将士和围观人群中爆发出来,声震四野。
“平身!”刘禅抬手,声音通过特制的铁皮喇叭,清晰地传遍全场,“今日,不论出身,只较艺能!弓马娴熟、韬略出众者,便是朕需要的人才,便是季汉未来的栋梁!朕,在此看着!开始吧!”
没有冗长的训话,简洁有力的开场,瞬间点燃了所有应试者的热血!
考核随即开始。
首先进行的是弓马骑射。箭垛林立,跑道扬起尘土。骑士们策马奔腾,开弓放箭,箭矢破空之声不绝于耳。喝彩声、惋惜声此起彼伏。其中,一名来自荆州兵团的年轻校尉张翼,骑术精湛,连发五箭皆中红心,引得满场叫好。
接着是力量考核,举石锁、开硬弓。一名身材魁梧、如同铁塔般的汉子傅佥,竟将重达三百斤的石锁舞动如飞,力冠全场,令人咋舌。
刘禅在高台上看得仔细,对姜维低声道:“此二人,皆良将之材。张翼沉稳,傅佥勇猛,可堪大用。”
姜维点头称是,暗中记下。
下午的考核,则转向了智略。兵略科,考题由姜维和王平共同拟定,涉及阵法变换、地形利用、粮草调度等实际问题,需笔试作答。不少武艺高强的汉子抓耳挠腮,而一些看似文弱的军吏则奋笔疾书。
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最后的沙盘推演。以汉中、陇西地形为背景,模拟攻防。应试者两两对决,由姜维、王平等人担任裁判。
就在沙盘推演渐入高潮时,刘禅的目光,却被台下围观人群边缘的一个少年所吸引。
那少年约莫十六七岁年纪,身形不算特别高大,但站得笔直,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服,臂章显示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弩兵。他并未参加武科,似乎只是来看热闹。但他的眼神,却与其他看客截然不同——他没有惊叹于场中勇士的武艺,也没有为沙盘上的精彩对决喝彩,而是微微皱着眉头,目光紧紧盯着沙盘上代表军队的各色小旗,嘴唇无声地翕动着,手指还在下意识地比划,仿佛在脑海中推演着另一种可能。
刘禅心中一动,对身旁的张苞低语了几句。张苞领命,悄然下台,不多时,便将那名略显惊慌的少年带到了台前。
“参见…参见陛下!”少年显然没料到会被皇帝突然召见,紧张得声音都有些发颤,但跪拜的姿势却一丝不苟,显是行伍习惯。
“平身。”刘禅温和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现任何职?”
“回陛下!小人…小人王训,乃…乃无当飞军麾下…一等弩手…”少年低着头回答。
王训?刘禅觉得这名字有些耳熟。身后的王平却是身体微微一震,脸上露出复杂的神色,上前一步,低声道:“陛下…此乃…此乃末将孽子…”
刘禅恍然。原来是无当飞军统帅王平的儿子!他记得王平出身贫寒,为人低调严谨,没想到儿子竟在军中从最底层的弩兵做起。
“王训…”刘禅打量着他,“你方才在看沙盘?朕见你似乎有所思,可是对台上的推演,有不同见解?”
王训吓了一跳,连忙道:“小人不敢妄议…”
“朕恕你无罪,但说无妨。”刘禅鼓励道,“今日此地,皆可为国荐言。”
王训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指向沙盘上刚刚结束的一局:“陛下,方才那位军侯,以疑兵伴攻祁山堡,主力暗渡渭水,直插上邽的策略,固然精妙。但…但小人以为,过于行险。”
“哦?为何?”刘禅来了兴趣。台上刚刚那局,连姜维都点评了一句“奇思妙想”。
“渭水湍急,暗渡需大量舟楫,极易被魏军巡河游骑察觉。一旦半渡被击,后果不堪设想。且即便成功,上邽城坚,若急切难下,祁山堡魏军回援,则我主力腹背受敌。”王训语速逐渐加快,显是进入了状态,“小人以为,不如稳扎稳打。先以精兵强控陇山道出口,保障粮道。再分兵南下,蚕食祁山以南之卤城、西县诸城,步步为营,挤压魏军空间。如此,虽进展稍缓,但胜在稳妥,可立于不败之地,且能切实掌控陇右粮区,以战养战。”
他这一番话,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尤其强调后勤、粮道和实际占领,风格竟与其父王平的用兵之道有七八分相似,沉稳异常。
高台上的姜维、王平,以及蒋琬等人,都听得面露惊异。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弩兵,竟有如此见识!
王平更是心情复杂,他素来对儿子要求严苛,不愿其借父辈余荫,却不知其子在军中默默观察学习,竟已有了这般眼界。
刘禅眼中赞赏之色愈浓。他需要的,不正是这种既有勇力、又懂谋略、还深知基层实务的人才吗?
“说得很好。”刘禅嘉许地点点头,“稳扎稳打,亦是正道。尤其是‘控粮道、占粮区’之论,深得兵法精髓。”他话锋一转,“不过,兵者诡道,有时亦需行险一搏。关键在于审时度势,因敌变化。你可知其中取舍?”
王训沉思片刻,恭敬答道:“陛下教诲的是。行险与否,当视敌我情势、天时地利而定。若敌内部生变,或我有绝对把握之奇策,自当雷霆一击。若敌严防死守,则当以正合,以奇辅。”
“好!好一个以正合,以奇辅!”刘禅抚掌笑道,“不墨守成规,知变通,甚好!”他转向王平,“子均,你生了个好儿子啊!藏得可真深!”
王平连忙躬身:“末将教子无方,竟不知其…”
“诶,”刘禅打断他,“从弩兵做起,脚踏实地,熟知行伍疾苦,此乃大善!比那些躺在父辈功劳簿上的纨绔子弟,强过百倍!”
这时,最后的沙盘推演结果也已出来。一名来自汉中兵团、名叫柳隐的军司马,以其缜密的思维和灵活的战术,连克数名对手,夺得头名。张翼、傅佥分列二三名。
刘禅亲自为三甲披红挂彩,赐下金帛、兵刃,并当场宣布了“天策府近卫营”的任命。全场欢声雷动。
最后,刘禅的目光再次投向王训,朗声道:“弩兵王训,虽未参与大比,然见识不凡,于兵略颇有心得。朕特旨,擢升其为天策府近卫营参军,秩比三百石,即日入职!”
这道旨意,再次引起一阵骚动。直接从一个弩兵提拔为近卫营参军,这可是破格中的破格!但方才王训的应对,众人有目共睹,倒也无人不服,反而更觉陛下求贤若渴,赏罚分明。
王训激动得满脸通红,跪地谢恩的声音都在发颤。王平看着儿子,眼中终于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欣慰与自豪。
刘禅望着台下那些因同袍获得殊荣而同样兴奋、眼中充满希望的年轻面孔,心中豪情顿生。
武科取士,不仅仅是为军队选拔了几个人才,更重要的是,它向全军、全国传递了一个无比清晰的信号:在季汉,上升的通道,正被强力打开!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就有出头之日!
这将极大地激发整个国家的活力与尚武精神。
“陛下,”姜维在一旁低声道,“此届武科,成效卓着。是否应定为常例,每两年或三年举行一次?”
“准!”刘禅毫不犹豫,“不仅要是常例,规模还要扩大!科目还要细化!将来,不仅要考武艺兵略,还要考算术、工械、乃至天文地理!朕要的,是能统帅三军的将才,也是能管理一方的干才!”
他目光扫过台下群情激昂的场面,最终望向北方,语气斩钉截铁:
“这些人,便是未来,刺向中原的锋芒!”
夕阳的余晖洒在演武场上,将每个人的身影都拉得很长。金戈铁马之气与蓬勃向上的希望交织在一起,预示着季汉的军事力量,正在经历一场深刻而有力的新陈代谢。
而刘禅(李世民),则如同一位最高明的工匠,不仅锻造着利刃坚甲,更开始精心淬炼着使用这些利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