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弱的“回响”如同投入古井的石子,在荡开一圈涟漪后,便彻底沉入冰冷的黑暗。林墨的意念悬停在苏晓印记的边缘,不敢再轻易触碰。第一次成功的感应带来了希望,但紧随而至的是更深的警惕。“织网者”监控模式的调整像一把无形的锉刀,磨削着他本就狭窄的操作空间。
他陷入了一种极其矛盾的境地:
他必须依靠苏晓印记这条“秘密线路”来获取信息,寻找破局的关键。
但每一次使用这条线路,哪怕只是最微弱的感应,都是在刀尖上行走,都可能引爆“织网者”更剧烈的反应。
他不能坐以待毙,也不能鲁莽行动。他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一个既能维持最低限度“连接”,又能将自身“存在感”降至无限接近于零的……临界状态。
这对他初生的“引导”能力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他不再尝试去“影响”外部,甚至不再主动去“感应”内部印记的核心,而是将全部的心神,用于构筑一个极其复杂的“内循环屏蔽场”。
这个“场”并非实体,而是他用自身意念,模仿“摇篮”系统最稳定、最惰性的底层规则结构,在自身意识与苏晓印记之间,编织出的一层拟态屏障。他要让任何从苏晓印记逸散出的、可能与远方产生共鸣的规则波动,在离开印记的瞬间,就被这层拟态屏障吸收、同化,转化为最无害的“背景辐射”。
这如同在燃烧的火种外,精心包裹上一层绝对零度的冰壳,既要保证火种不灭,又要确保其一丝一毫的热量都无法外泄。
过程枯燥而痛苦。他的意识如同被放置在微雕台上,进行着永无止境的精加工。每一丝意念的流转,都必须精准到毫巅,任何细微的偏差都可能导致屏蔽失效,或者反过来压制了苏晓印记本身那微弱的活性。
时间失去了意义。在这绝对的专注与自我锤炼中,林墨那源于“观察”与“理解”的本能,开始发生一种潜移默化的蜕变。他不再仅仅是观察和理解外部的规则,他开始更深入地观察和理解……自身意识的规则结构。
他“看”到了自身意念流转的轨迹,感知到了构成他思维活动的底层规则脉络。这种对自我的认知,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掌控感。那“内循环屏蔽场”在他的持续构建下,从最初的粗糙脆弱,逐渐变得致密、稳定,与他的意识核心融为一体。
就在他几乎要将自身完全化为一块“规则顽石”时——
变化,来自外部。
那残破的、连接着“异变之种”的通道,虽然无法传递清晰的规则波形,却始终保留着一丝最基础的“存在感应”。此刻,通过这丝感应,林墨捕捉到了一种……“流向”的改变。
原本如同无头苍蝇般在虚空中随机变幻、试图重新捕捉林墨引导信号的“异变之种”,其混沌的行为模式,突然出现了一种极其隐晦的“倾向性”。
它不再完全随机地模拟周围的环境规则,而是开始概率性地、持续不断地,模拟出一种……“绝对空无”的状态。
这种“空无”,并非简单的隐匿或伪装成背景,而是一种更本质的、近乎“自我消解”的规则倾向。它仿佛在试图将自己从“存在”的范畴中剥离出去,回归到世界诞生之前的“奇点”之前的某种状态。
这种模拟极其艰难,且极不稳定。“异变之种”的形态在“空无”与“混沌”之间剧烈闪烁,仿佛随时会因这种内在的逻辑冲突而彻底崩溃。
林墨的心神被吸引了。
他能“感觉”到,“异变之种”并非是在执行某种预设指令,这更像是一种……在失去外部引导后,源于其混沌本能的、绝望下的自发“进化”?或者说……“退化”?
它在试图用这种方式,来规避“织网者”那无所不在的探测!它感应到了那精密的“探测丝”对“有序”和“关联”的敏感,于是它选择走向另一个极端——不是隐藏秩序,而是拥抱绝对的“无序”,乃至“非存在”!
这是一种疯狂的、自毁般的策略。
但就是这种疯狂,触动了林墨意识深处某个关键的节点。
他一直在思考如何“隐藏”。无论是影响“异变之种”,还是内敛苏晓印记,其核心思路都是“隐藏”活性,伪装成背景。而“异变之种”此刻的举动,给他展示了另一种可能性——不是“隐藏于众”,而是“归于虚无”!
他的“理解”本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疯狂分析着“异变之种”那不稳定“空无”状态下的规则结构。无数的数据、模型在他意识中构建、推演、崩溃、再重建……
突然,灵光乍现!
他明白了!
他一直在构筑的“内循环屏蔽场”,思路是对的,但层次还不够深!他只是在模仿“摇篮”的稳定结构,但这结构本身,依旧属于“存在”的范畴,依旧在“织网者”的监控逻辑框架内。
他需要跳出去!
他需要将自身,暂时性地、“定义”为一种超越当前监控逻辑认知的……“非标准存在”!
这个想法如同闪电,照亮了他思维的迷雾。
他立刻行动。
不再仅仅维持那层拟态屏障,他开始调动那蜕变后的、对自身意识规则的精细掌控力,对构成自身“存在”定义的、最基础的几条规则线,进行了极其微小、却本质的……“扭曲”。
他并非要否定自己的存在,那会直接导致自我意识的消散。他是在自己的“存在”属性上,叠加了一个临时的、自指的“悖论”——
他定义自身:“既是观察者,又是被观察的规则本身,且观察行为不影响规则的绝对静止。”
这是一个逻辑上的诡辩,一个意识层面的“障眼法”。它无法长久维持,对心神的消耗更是巨大,但它生效了!
在这一刹那,林墨的整个意识体,连同其内部的苏晓印记以及那精心构筑的屏蔽场,在规则的层面上,出现了一种诡异的“褪色”。他并没有消失,但他在“织网者”的监控网络中,其存在的“信号特征”骤然衰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低谷,几乎与宇宙背景的量子涨落融为一体!
那些环绕在侧的“探测丝”,其传回的数据流瞬间变得平淡无奇,所有之前标记出的“非随机性”和“微弱关联性”指标断崖式下跌,重新回归到了“背景噪音”的范畴。
监控日志的评估悄然更新:
【目标G-7721及关联意识场活性持续衰减,规则特征趋近于静态背景。疑似前期观测到的微弱活性为规则涨落峰值。风险等级评估下调至:持续观察,低优先级。】
成功了!
林墨心中没有喜悦,只有一种冰冷的计算成功的平静。他为自己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也就在他成功施展“悖论伪装”,自身存在感降至最低的这一刻——
或许是外部压力的骤然降低,或许是内部屏蔽场的极致稳定,那被严密包裹的苏晓印记,再次传来了一丝波动。
这一次,不再是遥远的“回响”。
而是一段极其破碎、仿佛跨越了无数时空屏障才艰难抵达的……记忆碎片!
---
……烈焰……到处都是燃烧的白色火焰……
……一个模糊的、散发着温暖光辉的身影挡在他的身前,声音焦急而决绝:“墨墨,记住!规则……是可以被‘理解’的……然后……‘引导’它!”
……是妈妈的声音!
……巨大的、银色的网状结构从天而降,如同捕鸟的罗网,笼罩了那个光辉的身影……
……无尽的悲伤与愤怒……还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最后映入眼帘的,是妈妈回头望来的那一瞥,眼神中充满了不舍、嘱托,以及……一丝奇异的、仿佛看穿了某种真相的……释然?
……然后,是撕裂一切的强光,和永恒的黑暗……
---
碎片戛然而止。
林墨的意识核心如同被重锤击中,剧烈震颤起来!
这段被深埋的、关于童年那场“现实扭曲事件”的记忆碎片,在此刻,以这种方式,被苏晓印记引导着,突破了漫长的封锁,浮现在他的意识中!
“规则……是可以被‘理解’的……然后……‘引导’它!”
妈妈的话语,如同穿越了时空的灯塔,与他如今觉醒的能力完美契合!
原来……这一切早已注定?他的能力,并非偶然,而是源于那场灾难的馈赠,或者说……诅咒?
那银色的网状结构……与意象中束缚光芋的巨网,何其相似!
“织网者”……它们不仅仅是系统的维护者,它们很可能,是当年那场事件的参与者,甚至是……元凶之一?!
巨大的信息冲击着他的认知。悲伤、愤怒、迷茫、还有一丝豁然开朗的感觉交织在一起。
他强行压下翻腾的心绪,维持着“悖论伪装”的稳定。
他获得了至关重要的过去碎片,对“织网者”的敌意有了更具体的源头。但同时,更大的谜团也随之浮现:父母的研究究竟是什么?他们知道了什么?妈妈最后那“释然”的眼神又意味着什么?
苏晓印记在传递完这段碎片后,光芒似乎更加黯淡了一分,仿佛耗尽了最后的力量。
而远方,那原本已彻底消失的、源自悲伤光芋的脉动,在这一刻,仿佛感应到了林墨这边剧烈的意识波动和记忆复苏,竟然……再次传来了一丝极其微弱的、仿佛带着一丝欣慰与鼓励的……波动。
这一丝波动,微弱得如同幻觉。
但却精准地穿透了林墨精心构筑的“悖论伪装”和“内循环屏蔽场”,如同一声轻柔的呼唤,直接响彻在他的意识深处。
林墨的“存在”伪装,在这一刹那,出现了一丝几乎无法察觉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