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颇老城的晨雾还带着硝烟的味道,淡灰色的水汽裹着未散的火药颗粒,贴在断墙残垣的砖缝里。
阳光刚越过西贝卡谷地的山脊,就被城中心升起的炊烟割成碎金——那是政府军士兵在收复区的废墟上支起的行军灶,铁锅里煮着的鹰嘴豆混着馕块,香气飘出半条街,与昨夜未冷的血腥气诡异地交融在一起。
穆萨背着卡里姆的战术头盔走在队伍最前面,头盔上的夜视仪已经没电,淡绿色的微光彻底熄灭,只剩表面还沾着的暗红血迹,那是卡里姆脖子被流弹击穿时溅上的。
他手里攥着那张被汗水浸软的照片,扎赫拉的笑脸边缘已经起了毛边,现在照片上又多了几道烟灰——刚才他蹲在行军灶旁生火时,火星不小心燎到了边角。
“穆萨,发什么呆?过来搬弹药!”
班长哈桑的声音从前方传来,他正指挥几个民兵把缴获的56-1堆成垛,枪身上还挂着叛军的黑色袖标,上面绣着的“自由阵线”符号已经被弹孔打穿。
穆萨赶紧把照片塞回胸口,快步跑过去。
他弯腰搬起一支56-1时,手指触到了枪托上的刻痕——是某个叛军士兵刻的名字,大概是“阿卜杜”之类的,现在这名字随着主人的尸体,已经埋在了昨夜坍塌的地下指挥所废墟里。
“班长,你说波斯人和泽尼斯塔尔要是早来半个月,是不是……”
穆萨的话没说完,就被哈桑用眼神打断了。
哈桑直起身,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目光扫过周围几个竖着耳朵的民兵。
他今年二十七岁,左脸有一道刀疤,是去年和叛军巷战时留下的,此刻那道疤在阳光下泛着淡粉色。
“搬你的枪,少说话。”
哈桑的声音压得很低,手指悄悄指了指不远处的指挥部帐篷——那里正站着几个穿政府军制式军官服的人,其中一个是步兵营的副营长阿卜杜勒·卡里姆,他正背着手和俄军顾问伊万诺夫少校说话,眉头始终皱着。
穆萨撇了撇嘴,没再说话,但心里的念头却压不住。
半个月前他们攻这片城区时,叛军的火力点像钉子一样扎在断楼里,轻重机枪交叉扫射,政府军每次冲锋都要倒下十几个弟兄。
可现在呢?昨天海德拉中队的空袭过后,叛军的火力点全哑了,地下指挥所被炸塌,连带着叛军首领也埋在了里面。
今天早上他们推进时,遇到的叛军要么扔掉枪就跑,要么躲在废墟里发抖,连抵抗的勇气都没了。
“要是早来……”
这句话在士兵和民兵里几乎成了心照不宣的叹息,有人说要是早有空中支援,他弟弟就不会死在三个月前的攻坚战里;有人说要是早把叛军高层炸死,城里的老百姓也不用饿肚子。
但这些话,只能在士兵的帐篷里、行军灶旁偷偷说。
阿卜杜勒副营长站在指挥部帐篷外,能清晰地听到身后士兵们的窃窃私语,甚至能分辨出哪个声音在说“波斯兄弟”。
他手里攥着一份刚统计出来的伤亡报告,上面写着“本次收复行动,政府军伤亡27人,民兵伤亡19人”——这个数字,比之前任何一次同等规模的收复战都少了百分之八十还多。
可他脸上没有丝毫笑意,反而觉得后颈发紧。
“阿卜杜勒少校,你们的士兵看起来士气很高。”
伊万诺夫少校的声音带着俄语特有的卷舌音,他手里拿着一个望远镜,正看向远处被收复的清真寺尖塔,塔顶上已经重新升起了苏里斯顿的国旗。
阿卜杜勒赶紧收敛心神,转过身露出一个公式化的微笑:
“多亏了俄军顾问的指导,我们才能顺利推进。”
伊万诺夫放下望远镜,目光落在阿卜杜勒紧绷的肩膀上,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
他跟着政府军推进了一上午,士兵们的议论他听得比阿卜杜勒还清楚,那些关于“泽尼斯塔尔”“海德拉”的字眼,像针一样扎在他耳朵里。
“指导?”伊万诺夫轻轻重复了一遍这个词,伸手拍了拍阿卜杜勒的胳膊,“我看到的,是你们的士兵跟在‘海德拉’的炸弹后面冲锋。不过没关系,胜利就是胜利,不是吗?”
阿卜杜勒的手心瞬间冒出冷汗。
他知道伊万诺夫这话里有话——俄军在苏里斯顿驻扎了几个月,一直是政府军的主要军事支持者,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泽尼斯塔尔,用一场空袭就抢走了所有风头,俄军心里肯定不是滋味。
他赶紧低下头,避开伊万诺夫的目光:
“是,胜利最重要。我们会尽快统计战果,上报给俄军司令部。”
伊万诺夫没再追问,只是重新举起望远镜,看向天空。
今天早上没有海德拉战机的身影,但空气里似乎还残留着战机引擎的轰鸣声。
他想起昨天下午,自己在前线观察所看到的景象:十二架银色的战机编队掠过天空,炸弹像长了眼睛一样落在叛军的据点里,爆炸的火光比他见过的任何一次俄空天军的空袭都精准。
“泽尼斯塔尔……”他低声念着这个名字,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望远镜的金属外壳——莫斯科那边,恐怕很快就要有动作了。
苏里斯顿首都大马士革的俄军司令部里,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一道道细长的阴影。
特列季亚科夫中将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手指夹着一份厚厚的报告,封面印着“绝密·阿勒颇空袭行动评估”的字样。
他今年五十四岁,头发已经有些花白,但腰板挺得笔直,身上的中将制服没有一丝褶皱,只有领口的勋章能看出他的资历——那是一枚“勇气勋章”和一枚“阿富汗战役纪念章”,都是实打实的战功换来的。
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三张地图:一张是苏里斯顿全境地图,上面用红、蓝、绿三色标记着政府军、叛军和地方武装的控制区;一张是阿勒颇城区详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昨天的空袭点和今天的收复区域;还有一张是俄空天军在苏里斯顿的基地分布图,用黄色五角星标出了赫梅米姆空军基地和塔尔图斯海军基地的位置。
特列季亚科夫把报告翻到第三页,目光停在“武器效能分析”那一段上。
报告里写着:“海德拉中队使用的mK1000 JdAm精确制导炸弹,圆概率误差小于1米,对地下指挥所的侵彻深度达3米以上……”
他的手指在“小于1米”那几个字上轻轻敲了敲,眉头皱得更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