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林卿父母后的几天,陈默的生活表面上一切如常,但内心深处,仿佛有一块悬着的石头轻轻落了地,带来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那份来自书香门第的、含蓄而郑重的认可,如同春日里一缕和风,无声地滋养着他。
周五晚上,他没有去图书馆,也没有安排雕刻。一种强烈的倾诉欲在他心中涌动。他走到宿舍楼下安静的花坛边,拿出手机,先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接电话的是母亲,声音里带着惯常的关切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简单寒暄几句,问了问小妹的学习,陈默便说:“妈,让爷爷听电话吧,我有点事想跟他说说。”
电话那头传来脚步声和几句低语,随后,爷爷那熟悉而略带沙哑的声音响起:“默娃子?”
“爷爷,”听到爷爷的声音,陈默的心仿佛瞬间沉静下来,“您和赵老都还好吗?”
“好,都好。你赵爷爷前两天还念叨你,说不知道你在北京那个大地方,功夫落下没有,刻刀还摸不摸。”爷爷的声音带着笑意。
陈默也笑了,开始娓娓道来。他没有刻意渲染,只是用平实的语言,讲述着这段时间的经历。他提到武术协会,提到周正阳、刘猛这些新认识的同道,提到了与空手道高手松本和形意拳的切磋,着重描述了那种不同劲力碰撞带来的体悟。
“爷爷,您说过,‘拳无高下,人有高低’。以前在村里体会不深,现在跟不同的人搭手,才真正明白。太极的柔,不是软弱,是另一种更高效的‘刚’。”
爷爷在电话那头安静地听着,偶尔“嗯”一声,表示他在认真听。当陈默讲到连续拒绝校外武馆和高档会所的高薪聘请,选择留在学校武协,并因此得到学校正式聘任,发放津贴时,爷爷的声音明显透出欣慰:“好!默娃子,你做得对!功夫是修身养性的,不是拿来卖钱的把式。守住本心,比什么都强。学校能认可你,这是正道。”
接着,陈默有些不好意思,但语气依旧平稳地提起了林卿。“还有一件事,爷爷。我认识了一个女同学,叫林卿,是学中国画的,书画社的。她……父母是大学教授和博物馆的研究员,上个周末见了一面。”
他没有过多描述林卿本人,但爷爷是何等人物,从孙子那略微变化的语气和特意提及对方家庭背景的举动中,已然明白了七八分。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随即传来爷爷爽朗的笑声:“好啊!书香门第好!能教出喜欢书画的孩子,家风必定是正的。默娃子,为人处世,真诚最重要。咱不攀附,也不自卑,堂堂正正,拿出你陈家沟后生的样子来就行。”
爷爷的话朴实无华,却充满了人生的智慧,给陈默注入了最后一份底气。
“哦,对了,”陈默想起另一件事,“我还用课余时间,在网上开了个小店,叫‘青默雅刻’,卖一些自己刻的小玩意儿,书签、印章什么的。生意还行,能赚点零花钱。”
“哦?还能这样?”爷爷似乎很感兴趣,“好好好!靠手艺吃饭,不丢人!也别耽误正业就行。跟你赵爷爷说了没?他肯定高兴!”
“正准备给他打呢。”
挂了给爷爷的电话,陈默心里暖融融的。他深吸一口秋夜微凉的空气,又拨通了赵老的电话。
电话响了几声才被接起,背景音里隐约有刻刀触碰木石的细响。“小默?”赵老的声音洪亮依旧,带着一丝金属般的质感。
“赵老,没打扰您干活吧?”陈默恭敬地问。
“刚歇手。怎么,在北京遇到难处了?”赵老说话向来直接。
“没有,赵老。就是……想跟您汇报汇报近况。”陈默的语气里,带着对授业恩师特有的亲近与尊重。
他再次简要叙述了经历,这次,他更侧重于雕刻方面的进展。他详细描述了如何在潘家园“捡漏”那块紫檀残件,如何与林卿一起构思、雕刻、打磨,最终完成那件随形笔筒,以及后来如何发现暗裂,两人又如何合作,借鉴金缮美学成功修复的过程。他讲到了自己开“青默雅刻”网店的初衷,以及如何挑选材料、设计款式、拍摄细节。
“……修复那道裂缝的时候,林卿提出了借鉴金缮的想法。我觉得,这就像您以前说的,‘艺理相通’。刻刀和画笔,木头和宣纸,到了高处,追求的都是那个‘韵’字。”
赵老听得极其专注,不时插话询问细节:“紫檀木的牛毛纹清晰吗?”“描金用的是佛赤金粉?胶的浓度调了几次?”“网店的图片,光打得够不够,能不能看出木头的油性?”
当陈默全部讲完,电话那头沉默了半晌。就在陈默以为信号不好时,赵老低沉而有力的声音传来,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和赞赏:
“好小子!真给我长脸!”
这一声夸赞,如同金石掷地,分量极重。
“捡漏靠的是眼力和缘分,雕刻靠的是功夫和心性,修复靠的是智慧和定力,开网店靠的是胆识和变通!小默,你这一步一步,走得踏实,走得正!没白费我教你这一场!”赵老的声音有些颤抖,“那块紫檀,蒙尘是它的劫,遇到你,是它的运!你能化瑕为瑜,这比雕一件完美无缺的作品,更见功力!还有那个林家闺女,能提出金缮的想法,是个灵秀通透的孩子,好!好啊!”
赵老一连串的“好”字,砸得陈默心头滚烫。能得到这位严苛的匠人如此毫不吝啬的夸赞,比赢得任何比赛都让他感到荣耀。
“你那网店,‘青默雅刻’,名字起得也好。”赵老继续道,“不张扬,有味道。记住,东西不在多,在精。宁可三年磨一刀,不可一日瞎雕十件。守住这个‘雅’字,守住咱们手艺人的本分。”
“我记住了,赵老。”陈默郑重应道。
又聊了几句家常,叮嘱他注意身体,赵老才意犹未尽地挂了电话。
放下手机,陈默仰起头,深深吸了一口气。夜空中繁星点点,清冷而明亮。与爷爷和赵老的这一番长谈,仿佛一次精神上的归乡与充电。来自青山故土的肯定,来自授业恩师的嘉许,与燕园师友的认可、林家父母的温和目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温暖而坚实的力量,支撑着他。
他知道,前路还长,学业、武艺、雕刻,乃至与林卿之间那份悄然生长的情愫,都还需要他付出更多的努力与真心。但此刻,他内心充满了一种沉静的力量感。如同那方修复后的紫檀笔筒,经历过蒙尘、雕琢、乃至裂痕,最终在金线的勾勒下,焕发出独一无二、内蕴光华的生命力。
他转身,步履沉稳地走向灯火通明的宿舍楼。燕园的秋夜,宁静而深邃,正如他此刻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