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小时的等待,在高度戒备与持续的低能耗运行中,显得格外漫长。陈默几乎寸步不离主控中心,能量视觉时刻关注着“方舟”区域的能量流向,同时处理着堡垒日常事务和各方情报汇总。马兆小组加紧分析着“子体”信号的结构,梁炎东的“暗流”小组则轮班监控着外部潜航器传回的数据,那片伪装的海底通道入口像一根刺,扎在所有人的心头。
终于,工程部传来了好消息。
“狱长,第一试验批次‘简版多功能工程机器人集群’生产完成,数量:100单位。已通过基础功能测试,等待指令。”
陈默精神一振,立刻前往位于堡垒中层的精密工程实验室。在一个充满消毒气体和柔和蓝光的无菌操作台上,他看到了那些“小东西”。
它们确实只有指甲盖大小,通体哑光黑色,外形如同微缩的六足甲虫,结构精密。在工程人员的遥控下,它们能灵活地移动、攀爬,头部集成的微型传感器闪烁着微弱的红光。
“按照您的要求,我们优化了控制协议,您可以通过这个特制的神经连接头环,用精神力进行直接且精细的群体操控,比预设指令更灵活,延迟更低。”首席工程师递过一个造型简约的银色头环。
陈默接过头环戴上,闭上眼睛,尝试将一丝微弱的精神力延伸出去。瞬间,他仿佛多出了一百双分布在操作台上的“眼睛”,能清晰地“看到”周围放大的微观环境,并能同时向所有机器人发出简单的指令,如“前进”、“停止”、“分散”、“聚集”。这种一心多用的操控感颇为奇异,对精神力的负担也不小,但还在他可承受范围内。
“很好。”陈默摘下头环,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准备执行‘方舟’内部部署任务。”
任务代号:“织网”。
入夜,堡垒进入最低能耗运行模式,大部分区域灯光熄灭,只有必要的监控和维生系统还在运转。“方舟”区域外围,一道仅供微型机器人通行的细小缝隙被悄然开启。一百只微型机器人如同黑色的潮水,悄无声息地涌入那片曾经力场狂暴、如今仅靠能量供给维持平衡的危险区域。
陈默戴着头环,坐在临时监控室内,眼前不再是常规的监控画面,而是由一百个微型传感器传回的、略显模糊且不断晃动的微观影像。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操控着机器人集群,让它们沿着墙壁的阴影、管道的背面、甚至是地面细微的裂纹,向着“方舟”核心区域渗透。
能量视觉中,那片冰蓝色的巨大能量团如同沉睡的太阳,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威压。陈默操控着机器人,极力避开能量流动的主要路径,如同在巨兽巢穴中蹑手蹑脚爬行的蚂蚁。
第一项任务:部署振动与能量波动传感器。
机器人们利用自身携带的微型粘附装置,将一粒粒比沙砾还小的传感器节点,安置在承重结构、能量管道外壁以及“冰髓”活动区域周边的关键位置上。这个过程极其缓慢,需要无比的耐心和精细操作,任何一点大的能量波动或物理震动都可能引起“冰髓”的注意。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陈默的额角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精神力的持续消耗让他感到有些疲惫,但他不敢有丝毫松懈。
就在这时,通过一个安置在较高位置的机器人传感器,陈默的“微观视界”捕捉到了“冰髓”的近景。
不再是能量视觉中那模糊而庞大的光团,而是具体的形态。他看到那银白的长发并非静止,而是在某种力场作用下微微飘拂,每一根发丝都仿佛由最纯净的冰晶构成,内部流淌着细微的能量光点。他看到“冰髓”闭合的眼睑上,覆盖着如同雪花般繁复而精美的纹路。她环抱双膝悬浮的姿态,带着一种非人的、雕塑般的完美与脆弱感,与那体内蕴含的毁灭性能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这种微观层面的观察,带来了一种截然不同的震撼。她不再仅仅是一个代号为“S级”的威胁,更像一个具体的存在。
似乎是感应到了什么极其细微的扰动,“冰髓”那长长的、如同冰蝶触须般的睫毛,极其轻微地颤动了一下。
陈默的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所有机器人在他的意念控制下瞬间进入绝对静止模式,连传感器的扫描频率都降到了最低。
那片冰蓝色的意识海洋微微荡漾了一下,一股冰冷的精神力如同水银泻地般,扫过整个“方舟”区域。陈默通过机器人能模糊地感觉到这股力量的掠过,它细致地检查着每一寸空间,寻找着那不和谐的来源。
几秒钟后,那股精神力如同潮水般退去。“冰髓”的眼睫恢复了平静,似乎将刚才的扰动归咎于能量流本身的微小波动,或者堡垒结构正常的“呼吸”。
陈默暗暗松了口气,背后惊出一身冷汗。好险!
他不敢再耽搁,加快了部署速度。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一百只机器人成功将超过五十个微型传感器节点部署到了预定位置。这些节点将通过一种极其微弱的、难以被常规手段侦测的网状协议互相连接,形成一个覆盖“方舟”内部的无形监控网络。
第二项任务:预置“能量中和粘合剂”微型发射器。
这是在马兆建议下增加的应急措施。这些只有针尖大小的发射器内,储存着一种特殊化合物,在激活瞬间能释放出短暂干扰能量稳定性的场域。虽然对“冰髓”本体效果可能微乎其微,但如果在关键时刻用于干扰她的局部能量操控,或许能争取到宝贵的零点几秒。
机器人们将这些微型发射器巧妙地隐藏在了结构缝隙和传感器节点附近。
当最后一只机器人从缝隙中撤出,返回安全区域时,天色已然微亮。陈默摘下头环,感到一阵强烈的精神透支的眩晕,但看着控制台上显示的“织网”系统已上线,各个传感器节点开始传回稳定的基础环境数据时,一股巨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他终于,在这头洪荒凶兽的巢穴里,装上了自己的“眼睛”和潜在的“保险丝”。
然而,没等他稍微放松,梁炎东的紧急通讯再次接入,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
“狱长,深海潜航器传回紧急情报!那个金属舱有动静了!”
陈默猛地抬头,看向主屏幕。
只见深海监控画面中,那个一直沉寂的金属舱,表面那些因高温和撞击留下的痕迹,此刻正散发出一种极其微弱的、如同呼吸般明灭的幽蓝色光芒!与“冰髓”和其内部“子体”同源,但更加活跃?
更令人不安的是,潜航器的声呐捕捉到,从那个被伪装的海底通道入口深处,传来了一种低沉、冗长、仿佛某种巨大生物心跳般的脉动声!这声音与金属舱的光芒明灭,保持着某种诡异的同步!
“声源分析!是什么东西?!”陈默急问。
“无法完全解析!声波结构复杂,包含大量无法理解的谐波但可以肯定,不是自然现象!而且,声源强度正在缓慢增强!”马兆的声音也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金属舱被激活?海底通道内有东西在苏醒?还是在回应?
“冰髓”似乎也感应到了这来自深海的变化。通过刚刚部署的“织网”系统,陈默清晰地“看”到,“方舟”中心那庞大的冰蓝色能量团,再次出现了细微的、涟漪般的波动。一直沉浸在能量灌输中的“满足”情绪里,混入了一丝清晰的关注。
她也在“听”。
“苍白之手”的布局,远不止一个信标那么简单。那个海底通道里,究竟藏着什么?
是另一个收容物?还是一个用于接收“冰髓”的“祭坛”?
陈默感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
他原本以为暂时稳定了内部,就能集中精力应对外部。现在看来,外部的威胁,比他想象的更加诡异,更加深不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