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城,不战而降。
当林破率领着天穹军,踏入这座湖广首府时,迎接他们的,不是刀枪,而是跪满了街道、瑟瑟发抖的降兵和百姓。
左良玉的头颅,被悬挂在武昌城门之上,他最后的十万大军,在长江边上那场单方面的炮击屠杀中,灰飞烟灭。
南方的叛乱,以一种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方式,迅速落下了帷幕。
天穹军的中军大帐内,林破收到了来自京师的最终指令。
电报的内容,依旧是朱由检那标志性的风格。
【参照山海关模式,对首恶数据进行物理格式化。】
【对其余人员进行数据甄别、分类,收编入南方建设兵团。】
“执行。”林破放下电报,对着身边的副官下令。
一场高效而冷血的清算,在武昌城内展开。
没有审判,没有游街,没有繁琐的程序。
天穹军的士兵,手持着从《大明日报》上撕下来的印着叛将名单的那一页,挨家挨户地抓人。
名单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左良玉集团的核心党羽,是这场叛乱的罪魁祸首。
他们的罪证,早已被锦衣卫的情报网络记录在案。
凡是名单上的人,一经抓获,立刻被押往城中心的广场。
广场上,一排锦衣卫面无表情地站立着,他们手中,是那种曾经在太庙前亮相过的承天一式高压气动钢钉枪。
“噗!”“噗!”“噗!”
沉闷的声响,有节奏地在广场上响起。
每一个声响,都代表着一个曾经在湖广地区作威作福的将领,被作为一个污染数据,从物理层面彻底清除。
武昌的百姓和降兵们,在远处围观着这场冰冷的处决。
他们脸上,没有大仇得报的快意,只有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
他们明白,这个新的朝廷,这个皇帝,与他们认知中的任何一个朝代,都完全不同。
在皇帝的眼中,没有恩怨,没有审判,只有清除和执行。
清算完首恶,接下来,是处理那数十万的降兵。
按照以往的惯例,如此大规模的降兵,要么遣散回家,要么坑杀,以绝后患。
但在朱由检的系统里,每一个活人,都是一个潜在的数据节点和劳动力单位。
从皇家格物院和户部,紧急抽调来的数百名技术人员和数吏,乘着最快的明轮船,抵达了武昌。
他们带来了一整套被称为能力评估的标准化流程。
数十万降兵,被迅速缴械,然后被带到一个个临时的评估点。
“姓名?”
“籍贯?”
“以前是做什么的?种地还是做工?”
“识字吗?会算数吗?”
技术人员们,拿着厚厚的表格,对每一个降兵进行着快速的问询和登记。
会种地的,被编入农垦营;有木匠、铁匠等手艺的,被编入工程营;而那些什么都不会,但身强力壮的青壮年,则被统一编入基建营。
很快,这数十万曾经是巨大隐患的降兵,就被重新组合,变成了一支庞大的南方建设兵团。
他们的任务,不再是打仗,而是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投入到皇帝亲自规划的两湖大开发基础建设计划中去。
他们将用自己的双手,在这片刚刚经历战火的土地上,修建全新的道路、开凿新的矿山、建设新的城镇。
而他们得到的报酬,将是充足的食物,和在项目结束后,可以获得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的承诺。
至于那位从一开始就选择忠于朝廷的四川总兵刘佳胤,则在经过了严格的忠诚度和能力评估后,被皇帝电报正式任命为这支建设兵团的第一师师长。
他看着自己那些曾经只知道打仗的骄兵悍将,如今在工地上挥汗如雨,脸上却带着一种对未来的期盼,心中百感交集。
他知道,一个旧的时代彻底结束了。
随着左良玉集团的覆灭,南方其余那些还在观望的、小一些的割据势力,彻底失去了反抗的勇气。
他们争先恐后地向京师上表,主动请求废除世袭的兵权,交出治下的土地和军队,只求能保留一个空头的爵位,在京城里当一个富家翁。
至此,自明末以来,所有成建制的、能够对中央朝廷构成威胁的军事反对力量,被彻底清除。
大明,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武力统一。
京师,御书房。
朱由检面前的巨大沙盘上,最后一片代表着不稳定的黄色区域,也转为了代表着绝对控制的耀眼金色。
他的系统上,一条像是等待了许久的提示弹出。
【主线任务:帝国物理重启,完成度100%。】
【帝国系统稳定性评估:极高。】
【系统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升级……】
【升级完成。】
一道圣旨,从紫禁城发出。
一个前所未有的权力大到令人恐惧的庞大机构,正式成立——帝国数据总局。
这个新机构,合并了原有的户部、工部、兵部的部分职能,并且直接接管了锦衣卫的情报和监察网络。
它的触手,将深入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家庭,甚至每一个人。
局长,由锦衣卫指挥使雷鹰兼任。副局长,则是新晋的理学伯茅胤京。
一个负责物理执行,一个负责数据处理。
这个组合,让所有官员都感到了不寒而栗。
数据总局成立后的第一个项目,便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滔天巨浪。
为帝国所有公民,颁发身份证。
这是一种用西山特制的、混有金属丝线和复杂水印的纸张制作的卡片。
上面,用标准化的体字,清晰地记录着持有者的姓名、籍贯、出生年月、职业、相貌简笔画,以及一串独一无二的十六位编号。
法令规定,自颁布之日起,三个月内,帝国所有子民,必须到所在地的官府,进行信息登记,领取身份证。
三个月后,凡无身份证者,将被视为未注册数据,不得在任何城镇通行、不得进行任何商业交易、不得务工、不得拥有田产。
这道法令,等于是在每一个人的脖子上,都套上了一个无形的枷锁。
紧接着,数据总局的普查队,开赴全国。
这些普查队,由讲武堂的学员担任安保,由格物院的学生担任技术员,由户部的数吏担任记录员。
他们带着最先进的测绘工具、标准化的户籍登记册和拓印设备,深入帝国的每一个村庄,每一片田地。
他们丈量的,不仅仅是土地的面积,还要记录下土地的肥沃程度、适宜种植的作物、预估的产量。
他们登记的,不仅仅是每一户的人口,还要记录下每个人的年龄、健康状况、有何种手艺。
甚至连家里的牲畜有几头,农具有几件,都要被精确地记录在案。
所有的数据,最终都通过电报系统,源源不断地汇入京师,汇入帝国数据总局那座戒备森严的中央机房。
在机房的核心,一台被命名为“乾坤仪”的巨大机器,正在缓缓运转。
那是宋应星团队,根据朱由检提供的超越这个时代的图纸,用无数个精密的黄铜齿轮、杠杆和传动轴,制造出来的、大明的第一台机械式差分机。
它不需要电力,仅依靠水力驱动,就能进行复杂的逻辑运算。
海量的数据,被送入乾坤仪中。
在无数齿轮的咬合声中,它能在一炷香的时间内,精确地计算出任何一个省份下一季度的税收额度、粮食缺口、劳动力冗余数量,以及瘟疫爆发的概率。
这种不留任何情面和灰色地带的统治方式,让传统的文官集团,感到恐惧,但又束手无策。
皇帝不再需要他们去体察民情,因为“乾坤仪”里的数据,比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更了解真实的民情。
皇帝不再需要他们去估算税赋,因为每一寸土地的产出,都已经被量化。
他们这些读了一辈子四书五经的文人,忽然发现,自己那引以为傲的屠龙之术,在冰冷的数据和公式面前,一文不值。
他们正在被时代无情地抛弃。
每个人都在思索自己的出路,或是想进步、跟上时代,或是想恢复旧制,挽回自己的利益。
终于,一名以刚正不阿着称的老御史,在朝堂之上,当着所有人的面悲愤地呈上了一本万言奏疏。
他痛斥数据总局的所作所为,是“将人变为算筹,将天下变为棋盘”,是“绝人伦,灭天理”的旷古暴政!他恳请皇帝,废除妖法,重开科举,恢复圣人之道!
他的一番话,说得声泪俱下,引得不少思想古板的老臣感同身受,潸然泪下。
朱由检从头到尾,面无表情地听着。
等他说完,朱由检没有反驳,也没有动怒。
他只是拿过那本写得密密麻麻的奏疏,翻都没翻,直接在封面上,用朱笔写下了四个字。
【信息冗余。】
王承恩接过奏书,走下御阶,送到了老御史的手上。
老御史看着那四个字,身体晃了晃,一口鲜血喷出,当场昏死过去。
整个朝堂,鸦雀无声。
旧官僚时代,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