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后的喧嚣被隔绝在出租屋外,但另一种更真实、更接地气的热闹,却在林烨生活了数月的老城区悄然上演。
傍晚,林烨下楼想去便利店买点东西。刚走出楼道,他就被眼前的景象弄得一愣。
巷口那家总是飘着焊锡味的“老陈电器维修”店门口,破天荒地挂起了一条歪歪扭扭的红布横幅,上面用毛笔写着几个大字:
“恭贺林烨勇夺冠军!老街坊与你同荣!”
字迹算不上好看,甚至有些稚拙,但一笔一划都透着认真。
店门口的空地上,摆开了几张老旧的小方桌和马扎。陈艺迅师傅依旧穿着他那件油渍麻花的工装背心,正忙活着从一个硕大的铝锅里往外盛着什么,热气腾腾。周围围坐着的,是几位平日里在巷口下棋、晒太阳的熟面孔老街坊,还有几个追逐打闹的小孩子。
“陈师傅,您这是……”林烨有些愕然地走过去。
陈艺迅抬头看见他,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开了花,把手在围裙上擦了擦,指着那口锅:“醒了?正好!老子熬了桂花酒酿圆子!妈的,昨天看比赛,听得老子心里滚烫,就得整点热乎的!”
一个正在下棋的老爷子放下棋子,笑眯眯地看着林烨:“小子,不错!给咱们这条破巷子长脸了!你那歌,唱得我心里头酸酸暖暖的,想起我年轻时当兵那会儿了……”
另一个大妈也凑过来,塞给林烨一个洗得干干净净的大苹果:“烨娃子,拿着吃!以后成了大明星,可别忘了咱们这些老街坊!”
“林烨哥哥,给我签个名吧!”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递过来一个皱巴巴的小本子。
陈艺迅给林烨盛了满满一大碗酒酿圆子,塞到他手里:“趁热吃!别学那些明星这不吃那不吃,身子骨最重要!”他顿了顿,看着林烨,浑浊的眼睛里闪着光,“你小子,是干这个的料!以后好好唱,唱那些有骨头有肉的歌!别学那些软绵绵、没魂儿的玩意儿!”
林烨端着那碗滚烫的、散发着甜香和桂花气息的酒酿圆子,看着周围这些质朴而真诚的笑脸,听着他们七嘴八舌、毫无修饰的夸奖和叮嘱,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这比任何媒体的赞誉、任何公司的合约都更让他觉得真实和温暖。这就是他最初始的“文化认同值”来源,是这片土地上最鲜活、最生动的人。
他用力点了点头,舀起一勺圆子送进嘴里,甜糯温热,一直暖到了心底。
“放心吧,陈师傅,各位叔叔阿姨,我会的。”他郑重地说道。
这时,苏雨墨也下班回来,看到这热闹的一幕,站在不远处,安静地微笑着。
陈艺迅眼尖看到她,大声招呼:“雨墨丫头!快来!给你也留了一碗!”
这顿简陋却情意满满的“庆功宴”,在夕阳的余晖和巷口的喧闹中持续着。没有闪光灯,没有采访话筒,只有碗筷的碰撞声,街坊的谈笑声,和那份弥漫在空气中的、属于市井人家的真挚喜悦。
林烨知道,无论他未来走得多远,站得多高,这条巷子,这碗酒酿圆子,这些可爱的人,都将是他音乐道路上,最坚实的根基和最温暖的底色。
(第三十九章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