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难从命。”李淳风摇头。
为何?李丽质追问,朝野皆知李大人精通卜算推演。”
剑神榜岂是凡人能窥测?李淳风笑道,能预感自身排名已属机缘。
若人人可算,此榜何用?
金榜现世,天命更迭,上榜者命数皆不可测。”
李丽质只得作罢,转而问道:那赢零可入前十否?
此言一出,满座王孙纷纷皱眉。
赢零之名,于他们而言犹如梦魇。
使馆斩贵族,夜宴压群英,令大唐子弟颜面尽失。
长乐,赢零当日不过是斩杀重伤的金轮法王,剑道岂能胜过李大人?李承乾出言反驳。
那为何李大人已上榜,赢零却杳无踪迹?李丽质反唇相讥,可见其剑道更为高深。”
荒谬!李承乾断然道,此榜只列专精剑道者。
赢零剑术虽佳,却非主修,自然无缘上榜。”
我大唐英才辈出,多少强者未登剑神榜,非其剑道不精,而是另有更强绝学。”
赢零所长正是剑术,兄长且看,他的剑道造诣定在在李大人之上。”李丽质瞥了眼李承乾,眸光扫过雅间内一众王孙公子,冷声道:
当初赢零位列王侯榜末位,你们深信不疑。
待他入唐后,多少人曾在他手中吃亏?如今仍轻视于他,看来教训还不够。”
李承乾见李丽质因赢零之事与自己争锋相对,心中顿时不快。
这时,一名内侍恭敬地走进雅间,向李丽质行礼道:
“长乐公主,陛下传旨:秦国方面传来关于赢零殿下的消息,若公主想知晓详情,可前往紫寰殿面圣。”
李丽质闻言,眼中闪过欣喜之色。
“懒得再与你们争论,但我坚信剑神榜必有赢零一席!”她说完便随内侍离去,步履匆忙,恨不得立刻赶到紫寰殿。
此前,赢零因推行分田令与释奴令被召回咸阳复命。
如今时日已过,想必秦皇的旨意已经下达。
究竟是何种结果?是否罢免了他的东郡郡守之职?若失去权位,赢零恐怕难以抵挡秦国贵族的围攻。
他能否安然度过此劫?
李丽质心中忧虑,踏入紫寰殿便迫不及待地问道:“父皇,赢零如何了?秦皇可有责罚?是否削夺了他的职权?”
“如此急躁,哪有半分公主的仪态?”李世民见她神色焦急,无奈摇头。
女儿对赢零的关切,竟让他这位父亲隐约泛起一丝酸意。
“父皇”李丽质展露笑颜,轻扯李世民的衣袖撒娇,“您最疼爱长乐了,快告诉我秦国的消息吧!”
“赢零未被惩处。”李世民缓缓说道,“秦皇不仅未剥夺他的职位,反而令他担任伐隋辅军。”
“未受责罚就好。”李丽质略微安心,随即又问,“伐隋辅军?秦国要攻打大隋?”
“正是。”李世民点头道,“秦皇向来野心勃勃,昔日吞并六国。
如今隋帝杨广昏聩,民心涣散,三征高丽失败后威望尽丧,国内世家割据,动荡不休。
如此良机,秦皇岂会错过?”
“据闻,秦皇已派遣蒙武统领铁骑为主力,赢零率东郡兵马为偏师,合力攻隋。
此举应是让赢零牵制部分隋军兵力。”
李丽质恍然:“秦皇是想借此战暂时压制贵族的不满?”
“不错。”李世民叹道,“此战成败,关乎赢零的安危。”
李世民继续说道:“嬴政已决定保全赢零,同时向秦国贵族承诺,分田与释奴的新政仅在东郡实行。”
李丽质沉吟片刻,问道:“那嬴政对赢零究竟是何用意?”
“先是任命他为东郡郡守,或许是为了考验他的治理才能。
如今又让他参与国战,莫非是想试探他的统军之能?”
“若真如此,嬴政似乎仍对他有所期望。”
李世民赞同道:“确实如此。
尽管赢零的新政超出嬴政预期,但治理成效尚可,嬴政愿意再给他机会,看看他的军事才能。”
“难道嬴政有意立他为储君?”
“或许有此打算,但赢零新政得罪了秦国诸多权贵,想要登临大位,恐怕希望渺茫。”
李世民补充道:“况且,想要真正获得嬴政的认可,绝非易事。”
“治政与领军截然不同。
赢零从未经历大战,毫无统兵经验,想要攻入大隋,难比登天。”
“大隋虽衰,但根基犹在,其爪牙依旧锋利,稍有差池,便会损失惨重。”
“若赢零无法达到嬴政的期望,终将失去信任。”
“真的毫无胜算?”李丽质忧心如焚,“赢零当真无法攻入大隋?”
“仅凭他个人之力,希望渺茫,更何况他还拒绝了嬴政派给他的大将李信。”
李世民叹息道:“李信乃秦国名将,曾率军灭燕,虽因伐楚失利失去嬴政信任,但才能仍在。”
“若赢零接受李信的协助,攻隋尚有胜机,可惜他执意拒绝。”
“更甚者,他还打算在攻占的大隋疆土上继续推行新政。”
李世民摇头,神情惋惜。
作为久经沙场的君主,他深谙战场的无情。
赢零从未亲历战阵,连大规模战役都未曾目睹,如何统领千军万马?
他轻视了大隋的底蕴,妄想轻易夺取疆土推行新政,简直痴人说梦。
就算侥幸得手,触犯权贵与豪强的利益,必将招致疯狂反扑。
父皇为何忧心?是对赢零没有信心吗?李丽质浅笑嫣然,嗓音似山涧溪流般清澈。
父王堪称当世兵法第一人,按理长乐该遵从您的见解,可我偏偏更信任赢零。”
李世民挑眉看向爱女,自负道:
古往今来的霸主中,论行军布阵之能,无人出朕之右,即便秦皇嬴政,也要稍逊三分。”
大唐能有这般辽阔疆域,令万国俯首称臣,全仗朕半生戎马打下的根基。
朕在军机大事上的判断,从未有过偏差。
李丽质倔强道:长乐仍旧相信赢零。
先前他赴任东郡时,不也未曾携带任何辅政大臣?如今东郡在他治理下井井有条,除了旧贵族与世家大族,平民百姓无不真心拥戴。”
他既敢回绝秦皇派来的名将李信,必定早有筹谋,定能实现秦皇所托,率军攻入大隋腹地。”
李世民反问:纵使赢零真有朕这般用兵如神的能耐,成功攻入大隋,可他要在大隋推行均田令与废奴令,你可知会掀起怎样的惊涛骇浪?
若朕领兵伐隋,必先笼络各地豪强,稳住局势再图扩张。
而赢零这般作为,必将激起大隋贵族、门阀与地主的殊死抵抗,后续攻城略地的难度将成倍增加,如何扩大战果?
李丽质哑口无言。
李世民百战历练的军事智慧,确实非她能企及。
然而父女二人皆未亲至东郡,未能得见百姓对新政的翘首期盼。
李世民的思路囿于传统兵法,更猜不透赢零对隋的战略谋划。
赢零理政虽有过人之处,但用兵太过理想化。
若他在大隋遭遇挫败,望能迷途知返,否则辜负秦皇厚望,恐难东山再起。”
李世民轻叹一声,忽而眼神锐利如刀:倒是秦军主力若能击溃隋朝精锐,我大唐也该趁机出兵,分食隋朝这块肥肉。
列国都在观望秦隋之战,一旦隋朝显露出败象,天下诸侯必将群起而攻。”
他全然没将赢零的偏师放在心上,注意力全在秦将蒙恬的主力大军上。
秦皇嬴政志在开疆拓土,他又何尝不是?况且唐隋接壤,积怨已久。
秦国东郡,桑海城外。
百姓们望见赢零归来的身影,顿时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郡守大人回来了!郡守大人平安归来!喜讯如同野火般蔓延,街边商贩无不喜形于色。
赢零入城时,百姓们仔细打量着他,唯恐他在咸阳遭受责难。”诸位安心度日,赢零安然无恙,并未受父皇责罚。”
大人还会继续担任我们的郡守吗?这是众人最关切之事。
若东郡换帅,均田令与废奴令恐将夭折,这是他们最不愿看到的局面。
赢零永远是你们的郡守,新政必将贯零始终。”听闻此言,百姓们如释重负,再次欢呼雀跃。
都去忙各自生计吧,莫要耽误正事。”赢零温声劝离人群。
赢零在民间威望极高,他摆手示意众人散去,多数百姓虽恋恋不舍,仍恭敬地退去。
仍有数人固执地留在原地,执意要将自家出产赠予赢零。
郡守大人,这是小民猎得的野味,这块最嫩的腰脊肉请您笑纳,特地算准时辰送来的。”
殿下为东郡百姓日夜操劳,吃的却比我们还差,这块兔肉请您一定要收下。”
这是我家种的香瓜,特别甜,殿下尝一个吧。”
众人争相献上礼物,赢零推辞了几位,最终还是买下了部分实在无法拒绝的馈赠。
荀子和张良专程从小圣贤庄赶来,正好看到这番场景。
各国君王大臣中,从未有人像赢零殿下这样深受百姓爱戴。”
荀子远远望着赢零感叹道:
一句话就能让百姓散去,这样的威望,恐怕连秦皇亲至东郡也比不上。”
再看这桑海城,秩序井然,百姓和睦互助,宛如尧舜时期的太平盛世。”
子房,看到这些,你可有什么感想?
张良内心同样感慨万分:确实深受触动,赢零殿下有着非凡的魅力。”
他无需武力威慑,仅凭一言一行就足以赢得众人敬重,让人心甘情愿追随。”
荀子轻笑道:
你也听到了,赢零殿下并未受到秦皇责罚,仍稳坐东郡郡守之位。”
嬴政选择保全他,倒是出人意料。”
既然秦皇未动他,说明对其仍寄予厚望,想必另有重要任务交予赢零殿下。”
我大概猜到是什么了。”
张良惊讶道:师父已经知晓了?
嬴政野心勃勃,一直想要扩张疆土。
如今大隋杨广昏庸无道,他恐怕正准备对大隋用兵。”
东郡与大隋接壤,战事一起必然首当其冲。”
张良目光闪动:这么说,殿下可能要参与这次征战。”
待百姓散去后,赢零注意到街边的荀子与张良,简单致意后便返回郡守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