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派”释放出关于“维度灯塔”的关键技术片段,暗示其能指引安全航路;
苏云浅团队发现该技术存在潜在依赖,且可能暴露文明坐标;
帝国最终决定借鉴其思路,但走自主研发道路,彰显独立意志。
---
“启示”的涓涓细流逐渐变得清晰。在人类科学家团队对高维时空理论的研究陷入瓶颈,苦于缺乏关键数学模型时,一连串精妙绝伦、直指核心的维度几何推演,如同早已准备好的教科书章节,恰到好处地出现在网络的公共信息流中,其深度和系统性远超之前那些零散的提示。
紧随其后,关于一种名为“维度灯塔”的超级导航与通讯技术的原理性描述,也开始若隐若现地浮现。根据这些碎片信息推断,该技术并非利用常规的电磁波或引力波,而是通过稳定地“烙印”文明独特的能量签名于高维时空结构之中,形成一种跨越遥远距离的、近乎实时的定向感应。它不仅能指引舰队在复杂星域中安全航行,规避自然危险甚至某些人为陷阱,更能让分散的文明分支保持紧密联系。
这对于正稳步扩张、且拥有“希望方舟”这类远航舰队的人类帝国而言,诱惑力是巨大的。
朝堂之上,渴望获得更安全航路与更高效通讯的呼声再次高涨。
“此乃天助我也!若能建成‘维度灯塔’,我大夏舰队将如虎添翼,疆域联通再无滞碍!”
“正是!此等技术,正合我帝国当下之需!”
风宸煜也为之动容。帝国的扩张需要更可靠的保障。
然而,苏云浅领导的“启示解析小组”在经过紧张的模拟推演和风险溯源后,提出了严峻的警告。
“技术本身或可利用,但其核心隐患有二。”苏云浅的影像在御前会议上显得格外凝重,“其一,潜在依赖性。构建和维护‘维度灯塔’,需要一种极其特殊的、对高维结构进行‘铭刻’的基准能量频率。根据我们的分析,这种基准频率并非自然存在,其控制协议很可能掌握在‘引导派’手中。一旦采用,我们的远程导航与通讯命脉,将无形中受制于人。”
她调出能量拓扑分析图,指向几个关键节点:“其二,也是更致命的——坐标暴露。‘维度灯塔’的本质,是主动在宇宙的‘背景布’上点亮一个清晰无比的‘光点’。这确实能指引我们自己人,但同样,也会将我们的核心疆域、重要航路,乃至文明的存在本身,无比清晰地暴露给网络中所有有能力观测到的存在——包括那些沉默的‘观察者’,以及像‘晶析联合体’那样不怀好意的猎手。我们将从潜行的暗舟,变成明晃晃的靶船。”
利弊权衡,瞬间变得无比清晰。便利与安全,如同鱼与熊掌。
“难道要因噎废食,放弃如此重要的技术吗?”有将领不甘心地问。
“非是放弃。”苏云浅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而是借鉴其思路,走我们自己的路。‘维度灯塔’的原理启发了我们,为何一定要‘点亮’自己?我们是否可以研发一种‘被动接收式’的导航技术,只‘倾听’宇宙中已有的高维涟漪和背景辐射,通过超强算力来逆向推算安全航路?我们是否可以建立一套分布式的、低功率的、加密的量子纠缠通讯网络,虽无法超光速,但胜在绝对安全和独立?”
她提出了一个更为艰难,却完全自主的研发方向。
朝堂之上陷入了激烈的争论。一方认为当抓住机遇,借助“引导派”的力量快速提升,即便有风险,也可在发展中寻求化解;另一方则坚持苏云浅的观点,认为文明的独立性高于一时之利,绝不能将命脉交于他人之手。
风宸煜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他既渴望帝国的飞速发展,也深知主权独立的至关重要。最终,他回想起“晶析联合体”的教训,以及苏云浅一直以来对文明长远命运的考量。
“朕意已决。”风宸煜的声音回荡在大殿,“采纳苏院士之策。集中资源,启动‘自主导航与通讯计划’。以‘维度灯塔’原理为参考,但必须走出一条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技术路径!我们要让星海中的那些‘观察者’看到,人类文明,有其独立的意志与智慧,绝非可随意引导的提线木偶!”
圣旨下达,帝国庞大的科研力量再次被调动起来,投向了一条更具挑战性,却也更能扞卫文明尊严的道路。
当人类文明明确拒绝了那递到眼前的、“包装精美”的“维度灯塔”技术,并开始公开(在网络层面)征集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合作(而非直接获取成品技术)时,网络中那若隐若现的“启示”流骤然减弱,随后彻底消失。
“引导派”似乎暂时收回了他们的“好意”。
但苏云浅知道,这并非结束。人类的这次选择,无疑是一次明确的表态。这或许会让“引导派”失望,但也可能让它们更加尊重,甚至……让那些“寂静派”观察者投来一丝审视的目光。
帝国如同一位谨慎的船长,拒绝了看似便捷的洋流图,选择依靠自己的罗盘与星象,绘制独立的航路。前路或许更加坎坷,但航向,却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场无声的博弈,人类用理智与远见,赢得了第一回合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