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析联合体”事件后,人类转为绝对谨慎,专注于破译网络中的公共信息;
从浩如烟海的古老日志中,拼凑出“观察者”并非铁板一块,存在不同派系与理念;
发现部分观察者倾向于“引导”文明,而另一部分则奉行“绝对不干涉”,内部存在分歧。
---
“晶析联合体”的陷阱如同一盆冰水,浇熄了人类初入“泛宇宙文明网络”时的燥热与冒进。风宸煜亲自下令,将所有主动接触的权限级别提升至最高,未经“泛宇宙网络接触委员会”及苏云浅本人双重审核,严禁向外发送任何实质性信息。帝国的策略,彻底转向了极致的谨慎与被动吸收。
既然主动交易风险巨大,那么就从网络中那浩如烟海、免费流通的公共信息入手。这些信息大多残缺不全,年代久远,或是某些文明无意中泄露的碎片,如同宇宙尘埃般漂浮在数据海洋中。它们不涉及具体技术,更多是些零星的日志、学术争论的片段、乃至对某些宇宙现象的观察记录。
这是一项极其枯燥且庞大的工作,如同在沙滩上筛选金沙。数以万计的语言学家、信息分析师、历史学家和科学家投入其中,试图从这些碎片中拼凑出高等文明,尤其是那些“观察者”们的蛛丝马迹。
过程缓慢而艰难,许多信息因编码方式过于古老或奇特而无法破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模糊的轮廓开始逐渐显现。
他们从一段疑似某个已消亡观察者文明留下的、关于“文明演化伦理”的争论残片中,捕捉到了关键词:“引导派”与“寂静派”。
另一份来自未知源头的、对某个新生文明进行长期观测的总结报告(已严重损毁)中,提到了“干预阈值”与“自然筛选悖论”。
在一串似乎是某个观察者内部通讯的加密信号(被网络自身磨损而部分解密)中,解析出了只言片语:“……第七千四百号样本……表现出维度感知萌芽……是否符合‘升华’标准?……‘守夜人’反对任何形式的提示……”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经过苏云浅主导的团队反复交叉验证和逻辑推演,逐渐指向一个惊人的事实:
那些看似铁板一块、沉默俯瞰众生的“观察者”群体内部,并非和谐统一,而是存在着深刻的分歧甚至对立!
· 引导派(或称干预派): 倾向于对具备潜力的文明进行有限的、隐蔽的引导或帮助,加速其发展,以期它们能达到某个未知的“标准”(“升华”?)。它们可能认为文明的自然演化效率太低,或者宇宙中存在着某种需要所有文明共同面对的终极威胁,需要尽快培育盟友。
· 寂静派(或称守夜人): 坚决奉行绝对不干涉原则,认为任何外部干预都会污染文明的“纯粹性”,扭曲其自然发展轨迹,使得最终结果失去参考价值。它们更像是纯粹的记录者和观察者,恪守着某种古老的公约。
而“晶析联合体”这类具有一定技术实力、却又不够格成为“观察者”的文明,则可能游走于灰色地带,利用规则漏洞为自己谋利,甚至可能受到某一派观察者的默许或利用。
“所以,‘起源之涡’的筛选,可能并非所有观察者的共识,而是某一派系推动的项目?”风宸煜看着分析报告,眉头紧锁。局势比想象中更为复杂。
“很有可能。”苏云浅颔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网络中会有如此多的公共信息残留。这些争论、这些观测记录,本身可能就是不同派系之间博弈、或者试图证明各自理念正确性的痕迹。”
她调出一张根据信息碎片绘制的、极其粗略的“观察者派系关系推测图”:“我们之前将‘观察者’视为一个整体,是巨大的误判。它们有各自的理念、各自的议程。我们的每一个举动,可能不仅是在‘观察者’的注视下,更可能是在它们的博弈棋盘上。”
这个发现,让人类对自身处境有了全新的认知。他们不再仅仅是舞台上的演员,面对着一群沉默的评委;而是误入了一个巨人的棋局,身边可能既有冷眼的旁观者,也有试图暗中递招的“帮手”,更有像“晶析联合体”这样在棋盘缝隙里觅食的鬣狗。
“那我们该当如何?”有大臣忧心忡忡,“夹在这些庞然大物之间,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
“维持现状,继续观察。”苏云浅给出了她的建议,“在我们拥有足够的力量和理解之前,不轻易倒向任何一方,不主动寻求任何一方的‘帮助’。同时,加快对网络公共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尤其是关于宇宙社会学、文明演进动力学以及……维度哲学方面的基础理论。我们需要尽快建立自己的认知框架,才能在这些巨人的阴影下,找到独立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风宸煜沉思良久,最终同意了苏云浅的方案。帝国的策略,从“谨慎接触”进一步调整为“深度潜伏与自主学习”。
人类文明,如同一粒落入森林的种子,在意识到周围不仅有大树遮风挡雨,更有暗中争夺阳光的巨木和潜藏的虫豸后,收敛了所有冒头的冲动,将全部精力用于向下扎根,汲取着这片森林土壤中弥散的、古老而斑驳的养分。
他们知道,唯有自身足够强大、足够智慧,才能在这片星海的棋局中,从一枚被动的棋子,转变为拥有自主选择权的……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