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方舟”在“星烁”文明的警告中继续前行,士气低迷;
工程师从失效的“维度碎片”中逆向出关键数据,发现“稳定锚”技术可复制但需巨量能源;
方舟决定冒险进入前方一片未知星云,寻找可能的替代能源,生死一线。
---
“星烁”文明的“墓碑”信号,如同一声来自坟墓的叹息,在“希望方舟”内部久久回荡。那股自启航以来便支撑着所有人的、近乎盲目的希望与使命感,第一次出现了清晰的裂痕。恐慌与绝望的情绪,如同无声的瘟疫,在乘员间悄然蔓延。
“我们是在走向屠宰场吗?”
“连序列第七的文明都失败了,我们又能做什么?”
“掉头吧!趁现在还来得及回到太阳系附近!”
这样的声音开始出现在非正式的讨论中,甚至部分中层管理人员也产生了动摇。最高指挥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不能掉头。”老将军在紧急会议上,声音沙哑却斩钉截铁,“且不说转向需要消耗我们无法承受的能源和时间,就算回去,一万年后呢?‘巡天者’会放过一个逃避‘筛选’的文明吗?回去,只是延缓了死刑!”
“那我们就去送死?”有人激动地反驳。
“不是送死!”一直沉默的首席科学官猛地抬头,眼中布满了血丝,却燃烧着不屈的火焰,“‘星烁’失败了,不代表我们一定会失败!他们留下了警告,也留下了信息!我们要做的,不是被恐惧吞噬,而是从他们的失败中……学习!”
学习的对象,就在他们手中——那枚已经彻底失效、化为凡石的“维度碎片”。
尽管能量耗尽,但其物理结构本身,就是一座信息的宝库。之前因为稳定锚的庇护和能量活性,很多深层结构无法安全探测。如今它彻底“死亡”,反而让科学家们可以动用更激进的手段,对其进行破坏性的微观扫描和结构分析。
这是一场豪赌,赌这碎片的结构本身,记录着“时空稳定锚”的技术蓝图。
在压抑和紧张的气氛中,一项名为“溯源”的绝密逆向工程启动了。最顶尖的材料学家、物理学家和能量工程师们,在高度隔离的实验室里,利用离子束剥离、高能共振扫描等尖端技术,一层层地“解剖”着这枚来自异域的造物。
过程极其缓慢且充满风险,一次微小的失误就可能彻底毁掉这唯一的样本。
时间在焦虑中流逝。方舟依旧在惯性航行,外部是永恒的黑暗与零星死寂的恒星。内部,士气持续低落,管理难度倍增。
就在情况几乎要失控的边缘,“溯源”项目组传来了突破性的消息!
他们成功地从碎片最深层的、一种奇特的晶体栅格结构中,提取出了一套完整的、关于维持时空稳定场域的能量拓扑结构和频率调制算法!
“技术……是可以复制的!”项目负责人声音颤抖,带着狂喜与疲惫,“不需要另一枚‘维度碎片’!只要我们能够提供足够强大的、且频率极度精准的能量源,我们就能自己制造出新的‘时空稳定锚’!”
希望,如同黑暗中重新燃起的火种!
然而,新的问题随之而来:这套技术所需的能量等级和精度,高得令人咋舌。远非现有的龙吟核心能够满足,甚至将方舟上所有的能源储备集中起来,也远远不够启动一次最小规模的场域。
他们需要一个新的、更强大的“心脏”。
方舟的天文部门立刻行动起来,重新审视前方的星图,寻找任何可能存在巨量能源的区域。很快,他们的目光锁定在了航线上前方一片原本计划绕行的、代号“灰烬之潮”的弥漫星云。
这片星云电磁信号复杂,可见光几乎无法穿透,内部情况未知。但远程探测显示,其内部存在着极其剧烈的能量活动,引力场也异常混乱,似乎隐藏着某种……不稳定的高能量源。
“去那里。”老将军指着星云,做出了决定,“这是我们目前唯一的希望。要么在里面找到新的能源,重启稳定锚;要么……就葬身在那片灰烬之中。”
这是一次没有退路的冒险。进入未知星云,意味着可能遭遇无法预测的空间陷阱、高能辐射风暴、甚至是未知的宇宙生命。但留在这片绝望的航路上缓慢等死,同样是死路一条。
“希望方舟”调整了航向,如同一只扑火的飞蛾,主动驶向了那片混沌而危险的“灰烬之潮”。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们不知道星云深处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是拯救文明的能源之光,还是另一个文明的……又一座“墓碑”?
方舟的引擎喷射出幽蓝的尾焰,缓缓没入了那片仿佛能吞噬一切的灰色迷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