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与民争利”的汹汹舆论,苏云浅并未强辩,转而举办“新政利弊问询会”,邀各方直言;
她当场核算公私成本与长远收益,并推出“私塾转官办”、“郎中考核入编”等过渡方案,化解抵触;
实地对比官学与旧私塾的教学成效后,民意悄然转向,旧势力舆论围剿再次破产。
---
“与民争利”的声浪,如同初春的冻雨,带着刺骨的寒意,笼罩在京城上空。奏章雪片般飞入内阁,市井流言愈演愈烈,甚至连一些原本受益于新式农具、生活有所改善的农户,也开始对那听起来要“抢人饭碗”的官办学堂和医馆,生出几分疑虑。
风宸煜欲以强力压制,却被苏云浅阻止。
“压下去的火,只会在地下烧得更旺。”她平静地说道,“他们既然要论‘民利’,那我们便与他们论个明白,让天下人都来听听,何为真正的民利。”
数日后,一则由摄政王府与理工学院联合发布的告示,贴满了京城的阅报栏:将于休沐之日,在理工学院大礼堂,举办“新政利弊问询会”,凡对官办学堂、惠民药局等新政存有疑虑者,无论士农工商,皆可入场,畅所欲言,镇海王苏云浅将亲临现场,听取意见,解答疑问。
此举一出,举城哗然。从未有哪位当权者,以如此公开、平等的方式,接受民众的质询。支持者赞其开阔胸襟,反对者则嗤之为“哗众取宠”,认定她必将在众目睽睽之下出丑。
问询会当日,能容纳数百人的大礼堂被挤得水泄不通。前排坐着受邀的官员、士绅、书院山长、药行会首,后面则是各路商贾、工匠、甚至还有不少胆大的普通百姓。目光汇聚之处,苏云浅依旧是一身简洁服饰,未带任何随从,独自坐在台上的木桌前,面前只放着一叠文书和一个铁皮喇叭。
“今日在此,本王只带耳朵,诸位有何疑问、担忧,尽可直言。”她开门见山,语气平和。
短暂的寂静后,一位身着旧儒衫的老塾师率先站起,情绪激动:“王妃殿下!小老儿在城南开蒙馆二十载,束修微薄,仅够糊口。若官府办学,分文不取,还有谁肯送孩童来小老儿这里?这不是断我生路吗?”
紧接着,一位药铺掌柜也起身抱怨:“殿下,惠民药局若以低价行医售药,我等小本经营,如何竞争?岂不是要逼得我们关门大吉?”
质疑声接踵而至,大多围绕着“生计”二字。
苏云浅静静听着,直到众人声音稍歇,她才拿起一份报表,声音通过喇叭清晰地传开:
“张老先生,您蒙馆有学童十五人,每人年束修二两,年入三十两。然,您需自付房舍、笔墨,年节还需打点里正,实际所余,不过十余两,可对?”她竟准确说出了那老塾师的营收情况!
老塾师一愣,下意识点了点头。
“若您携蒙馆并入官学体系,经考核,可转为官学‘启蒙先生’,年俸固定三十五两,由朝廷支付,无需再操心房舍杂费。官学提供统一教材,您只需专心教书。同时,您馆中那十五名学童,可免束修入学,其家庭每年可省下二两银子,十五户便是三十两。您个人收入增加,十五户百姓负担减轻。请问,这是‘争利’,还是‘互利’?”
老塾师张了张嘴,一时算不过账来,但“年俸三十五两”、“免束修”这几个词,却让他心跳加速。
苏云浅又看向那药铺掌柜:“李掌柜,您铺中治疗寻常风寒的‘清热方’,一剂成本八十文,售价一百二十文。而惠民药局同类方剂,因集中采购药材,成本可压至五十文,售价六十文,且确保药材品质。若您通过考核,成为药局‘坐堂郎中’,享朝廷俸禄,您原有的铺面可转为药局分发点,由药局统一供货,您按方发药,每剂可得固定酬劳十文,虽单剂利薄,但凭借药局信誉与低价,病患数量必将远超以往,总收入未必低于现在,且再无药材积压、欠账赖账之忧。而百姓能以更低价格获得品质保障的医药。这,是‘争利’,还是‘惠民’?”
她逐条分析,将看似复杂的利益关系,用最简单直白的数字拆解开来。她并非空谈大义,而是实实在在地告诉每一个人,新政之下,他们的利益将如何变化。
紧接着,她宣布了过渡方案:私塾先生、民间郎中,皆可通过标准考核,纳入官办体系,给予稳定俸禄与身份;原有私产可作价入股或租赁给官府,获得补偿或租金;不愿纳入体系者,官办机构亦不强制,允许公平竞争。
最后,她抛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无法拒绝的“诱惑”:“官办学堂,不仅蒙学免费,还将增设算学、格物启蒙、农工常识等课程,贫寒子弟若天资聪颖,经考核,可由‘助学基金’资助,一路升至理工学院深造!诸位,你们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是只会死记硬背几本圣贤书,还是能如理工学院学子一般,知天时,晓地理,懂机械,明格物,成为于国于家真正有用之才?”
这话如同巨石投入深潭,激起了千层浪!尤其是那些平民百姓,眼神瞬间变得火热!他们或许不懂大道理,但他们懂得,这是改变子孙命运的契机!
问询会结束后,苏云浅又组织了一批心存疑虑的士绅和百姓,亲自带领他们参观了京城首家试点官办学堂和惠民药局。
在官学堂,他们看到明亮的教室,整齐的桌椅,墙上挂着大幅的《大夏疆域图》和《几何图示》,孩童们不仅朗读《三字经》,还在年轻的教习带领下,用简易的杠杆模型进行实验,眼中充满了新奇与求知的光芒。这远比他们想象中那些死气沉沉的私塾,更有生机与希望。
在惠民药局,他们看到干净整洁的环境,分类存放的药材,以及医学院学员为百姓免费检查身体、宣讲防疫知识的场景。药局门口明码标价的药牌上,那些低廉的价格,是做不了假的。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当人们亲眼看到官办学堂并非要扼杀教育,而是要推行更全面、更实用的教育;惠民药局并非要逼死郎中,而是要建立更规范、更普惠的医疗体系时,之前的疑虑和恐慌,如同阳光下的冰雪,迅速消融。
“原来……官学是这样的……”
“这药局,真是为咱老百姓开的啊!”
“要是娃娃能在这里上学,将来……”
民意的风向,在事实面前,悄然转变。那些还在暗中鼓噪“与民争利”的声音,很快便被支持新政、呼吁尽快推广的声浪所淹没。
旧势力发起的这场舆论围剿,在苏云浅以公开、透明、务实的方式应对下,再次土崩瓦解。她未曾动用强权,只是将道理和利益,明明白白地摆在了阳光下。
润物无声,民心自向。经此一役,新政的根基,在民间扎得更深,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