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力排众议,特科取士的诏书如同一声春雷,正式宣告了选官制度的变革。尽管限制重重,名额稀少,任职范围受限,但这扇门的打开,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它意味着,那些曾被视为“末流”的格物、算学之学,终于获得了官方的认可,拥有了一条直达庙堂的路径。
诏书颁行天下,在士林间激起的波澜尚未平息,苏云浅与风宸煜却已迅速将精力投入到更宏大的布局中——如何让科技的星火,从京城理工学院这一方天地,真正燃遍九州,普惠万民。
“王爷,特科是为帝国选拔顶尖的专才,但真正的强国根基,在于让更广泛的百姓,能接触到、并能运用这些新知识、新技术,改善生产,便利生活。”苏云浅在王府书房内,指着那幅巨大的大夏疆域图,目光灼灼,“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在京城点亮一盏孤灯。”
风宸煜颔首:“你的意思是,要将理工学院的分院,开设到各州府?”
“不仅是分院。”苏云浅摇头,“理工学院要求过高,短期内难以复制。我们需分层推进。首先,在各州府首县,依托官学,设立‘格物启蒙学堂’,聘请理工学院结业的学子或当地精通算学、匠作的士人任教,主要面向年轻士子及有志少年,传授最基础的格物、几何、舆地常识,破除蒙昧,开启民智。”
她指尖划过地图上的几个重点区域:“其次,在矿业、纺织、陶瓷、造船等产业集中之地,设立‘技艺传习所’,由朝廷选派工匠或理工学院教习,结合当地产业特点,传授改进后的具体技艺,比如更好的采矿之法、更高效的织机操作与维修、更科学的窑温控制、乃至初步的机械原理。要让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让工匠获利,让产业升级。”
“最后,”她的手指重点落在几处交通枢纽和沿海重镇,“在这些地方,筹建‘州级理工学院’,规模与要求可略低于京城总院,但需配备基本的实验室与工坊,作为区域性的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中心,更能因地制宜,解决地方实际问题。”
这一套涵盖启蒙、传艺、深造的立体化科技推广体系,构思宏大,条理清晰,连风宸煜都为之叹服。但他也立刻意识到了其中巨大的困难:“此举耗费人力物力巨大,且……地方官员,未必尽心。那些守旧士绅,更可能暗中阻挠。”
“所以,需要策略,也需要榜样。”苏云浅成竹在胸,“首批试点,不必铺开。可选王爷根基深厚、新政推行较好的北境三州,以及漕运总督支持、商贸繁盛的江南两省。由朝廷直接委派得力干员,与王爷信得过的将领、官员协同督办。同时,将此举与地方官员的考绩挂钩,推行有力者,优叙嘉奖;阳奉阴违者,严惩不贷!”
“至于榜样,”她微微一笑,“待这些启蒙学堂和传习所初见成效,当地百姓因技术改良而增收,商户因效率提升而获利时,自会形成示范效应。届时,不用我们推动,其他地方自会争相效仿。”
计划既定,风宸煜便以摄政王之权,强力推行。首批五个试点州省的格物启蒙学堂与技艺传习所,在朝廷专项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下,迅速开始筹建。由理工学院选拔出的优秀毕业生,怀揣着传播新学的热情与理想,奔赴各地,成为了第一批“科技火种”的播撒者。
然而,旧势力的影响盘根错节,绝非一纸诏令便能轻易扫清。
在北境墨州,启蒙学堂的匾额刚挂上三天,便被人深夜砸毁,墙上还被泼了污秽之物。当地一位颇有声望的老秀才,更是公然在茶馆宣称“格物之学,乃是引蛮夷之术,坏我华夏根本”,煽动了不少不明就里的百姓。
在江南苏杭,丝织传习所推广的新式织机,因效率远超旧机,引得几家大织户嫉恨,他们联合起来,一边暗中威胁敢于接受新机的散户,一边贿赂府衙小吏,在原料采购和赋税上对传习所扶持的小作坊进行刁难。
消息传回,风宸煜震怒,欲派玄甲卫直接拿人。苏云浅却再次阻止了他。
“王爷,杀鸡儆猴固然痛快,但难以服众,反可能激化矛盾,让观望者倒向对立面。”她冷静分析,“对付愚昧,需用教化;对付利益,需用更大的利益。”
她亲自撰写了数篇浅显易懂的文章,通过《大夏民报》和各地抄报,解释格物之学并非奇技淫巧,而是探究自然之理,与圣人格物致知之本意一脉相承。同时,她请皇帝下旨,表彰了几位在地方上德高望重、且对新学持开放态度的耆老,树立正面典型。
对于墨州之事,她并未直接追究砸匾之人,而是请当地驻军将领出面,邀请士绅百姓,在启蒙学堂旧址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观摩会”。理工学院派去的学子,当众演示了杠杆提水、滑轮起重、甚至用凸透镜聚焦阳光点燃纸片等简单实验,那神奇的现象,让围观者目瞪口呆,啧啧称奇。那老秀才还想反驳,却被学子用《墨经》中的相关记载问得哑口无言,狼狈离去。学堂得以重建,前来听课的人反而更多了。
而对江南织户的刁难,苏云浅则使出了经济手段。她通过颜如玉的锦绣阁,向那些采用新机、质量达标的小作坊,下了大量订单,并给予优厚价格。同时,由航运司出面,优先保障他们的原料运输。很快,这些小作坊便因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而迅速崛起,占据了部分市场份额。那几家大织户眼见利益受损,内部开始出现分歧,有人悄悄派人去传习所打听新机之事……
与此同时,由“曙光镇”探索船队送回的最新消息,也极大地振奋了人心。他们在更南方的海域,发现了一处巨大的、易于开采的鸟粪石矿(天然氮磷肥),以及几种抗病性强、产量更高的热带作物种子。这些资源被迅速运回理工学院农学系进行研究。苏云浅立刻意识到其巨大价值,下令加紧培育,并计划在气候适宜的岭南地区开辟新的试验田。
科技的星火,在帝国各处或明或暗地闪烁,虽遇阻力,却顽强地蔓延着。它们或许微弱,却蕴含着改变世界的力量。
站在重新修缮、更加坚固的京通水泥驰道旁,看着往来如织、畅行无阻的车马,苏云浅对身旁的风宸煜道:“王爷,你听,这车轮声,这马蹄声,便是这新时代的序曲。当九州大地都被这样的道路连接,当格物之学深入人心,当工匠的智慧得到尊重……那时的帝国,将会是何等模样?”
风宸煜握紧她的手,望着道路延伸的远方,目光深邃而充满期待:“无论何等模样,云浅,那必是你我携手,共同铸就的……不朽盛世。”
星火已燃,正在燎原。
一场深刻改变帝国社会生态与生产力结构的伟大变革,正自上而下,由点及面,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波澜壮阔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