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通过筛选,人类获准接入“泛宇宙文明网络”,发现宇宙远比想象拥挤与复杂;
网络内信息浩瀚,但高阶文明大多沉默,只做观察,如同神只俯瞰凡间;
苏云浅主张谨慎探索,而风宸煜则欲借网络之力加速帝国扩张,理念出现分歧。
---
“起源之涡”的法则乱流逐渐平息,那片区域的时空恢复了“正常”的冰冷与死寂,仿佛之前的惊心动魄只是一场幻梦。悬浮的宇宙奇点已然消失,只留下“希望方舟”孤零零地停留在虚空之中,以及那道冰冷又充满无限可能的“准入通知”。
【权限授予:接入‘泛宇宙文明网络’(初级)。】
没有盛大的仪式,没有具体的指引。当方舟和地球方面的技术人员怀着敬畏与忐忑,尝试按照信息中蕴含的某种底层协议激活一个全新的通讯频道时,一道无形的“帷幕”仿佛在他们面前缓缓拉开。
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界面,而是一种直接作用于意识层面的、浩瀚无边的信息海洋。无数难以理解的数据流、能量签名、文明标识符(以独特的几何符号或能量波动代表)如同恒河沙数,在无形的维度中穿梭、交织。
宇宙,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拥挤”。
他们能“听”到(感知到)来自遥远星系的、关于恒星构造的学术交流(其技术层面远超人类);能“瞥见”某些文明对维度数学的最新推演片段(晦涩如天书);甚至能捕捉到关于资源星域划分的、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公告……
这是一个超越了距离、超越了形态的文明集合体!人类,如同一个刚刚学会爬行的婴儿,突然被扔进了一个充斥着博学者与巨人的图书馆。
然而,更令人心悸的是网络中的“沉默”。
绝大多数的高阶文明标识(根据其信息流的复杂度和能量等级判断)都处于绝对的静默状态,它们不发言,不交流,只是如同亘古存在的星辰,静静地“观察”着网络中流淌的一切。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散发出一种令人窒息的威压,仿佛神只在云端俯瞰着尘世的喧嚣。只有一些与人类水平相近或稍高的初级文明,才会偶尔发出一些试探性的、有限的交流信号。
【警告:网络内存在更高序列观察者。谨慎发言。】
这条警告的意义,此刻变得无比清晰。一言一行,可能都暴露在未知的强大存在眼中。
“希望方舟”和地球指挥中心内部,在经历了最初的震撼后,迅速分成了两派。
以风宸煜为代表的务实派(主要在地球)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泛宇宙文明网络”是一个无尽的宝库,蕴含着超越想象的知识与技术。应该主动、有限度地接触那些水平相近的文明,进行技术交换,获取更先进的能源、材料乃至军事科技,快速壮大帝国,确保在可能到来的文明冲突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是我们等待了万年的机遇!”风宸煜在御前会议上,目光灼灼,“固步自封只会重蹈‘星烁’的覆辙!我们必须利用网络,加速发展,将大夏打造得更加强大!”
而苏云浅(她的意见通过超光速通讯同步传回)则持极其谨慎的态度。她认为,网络中的“沉默观察者”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在不了解其意图、道德观(如果存在的话)和行为准则之前,任何冒进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
“知识固然诱人,但未知的风险更可怕。”苏云浅的影像沉静如水,“我们就像刚刚走进森林的孩子,看到的每一朵蘑菇都可能是毒药。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网络的规则,理解‘观察者’的潜在逻辑,而非贸然采摘那些我们尚未有能力鉴别的‘果实’。帝国的扩张,应建立在绝对的安全认知之上。”
理念的分歧,源于对未知风险的不同评估。
风宸煜着眼于文明的快速崛起与安全保障,他看到了网络中蕴含的、能让大夏一跃成为区域霸主的捷径。
苏云浅则着眼于文明的长期存续与终极安全,她担忧的是那些隐藏在帷幕之后、无法理解的巨大阴影。
朝堂之上,双方的支持者争论不休。帝国的未来战略,面临着至关重要的抉择。
最终,在激烈的辩论后,一个折中的方案被提了出来:成立“泛宇宙网络接触委员会”,由苏云浅担任首席顾问,风宸煜拥有最终决策权。初期以被动接收和信息分析为主,严格限制主动向外发送信息的内容和频率,所有接触行为需经过委员会严格评估。
人类文明,小心翼翼地伸出了它的触角,探入了这片浩瀚而危险的星海帷幕之后。他们获得了更广阔的舞台,但也步入了更复杂的棋局。那些沉默的观察者,究竟是何存在?它们的目的又是什么?这一切,都等待着时间去揭示。
而苏云浅知道,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帝国的内部,理念的裂痕已然出现,能否在未来的惊涛骇浪中保持一致,将决定着这个新生“网络公民”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