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方舟”抵达“起源之涡”外围,物理常数开始出现波动;
为应对内部法则混乱,苏云浅远程指导构建“意识共振网络”,连接所有乘员思维;
网络初步成型,方舟谨慎驶入涡流边缘,瞬间遭遇逻辑悖论与认知冲击。
---
帝国历四一五零年(方舟内部时间因多次启用稳定锚已难以精确对应),“希望方舟”历经数千年的漫长航行,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终点——那片被称为“起源之涡”的星域外围。
眼前的景象远超任何人类的想象。这里没有清晰的星辰,只有一片扭曲、旋转、散发着诡异辉光的能量迷雾。巨大的引力透镜效应使得光线弯曲成怪异的弧环,空间本身仿佛在缓慢地沸腾,不时泛起肉眼可见的涟漪。
更令人不安的是,方舟刚刚抵达外围区域,舰载传感器就开始传来一连串荒谬的读数:
“警告!局部光速波动,偏差值±0.3%!”
“检测到普朗克常数不稳定区域!”
“强相互作用力参数异常……部分原子键结正在弱化!”
物理法则,在这里失去了稳定性!如同船只驶入了海洋与河流交汇的河口,淡水和咸水混乱地混合在一起,原有的航行规则全部失效。
“‘星烁’的记录是真的……”老将军(已历经数次延寿和轮换,但职责未变)看着屏幕上疯狂跳动的数据,声音凝重,“这里是一个法则混乱区。我们的科技,我们的认知基础,在这里都可能变成废铁。”
直接闯入,无异于自杀。方舟启动了所有的“时空稳定锚”,试图在舰体周围创造一个稳定的物理法则“气泡”。但效果有限,只能勉强维持核心区域的基本常数,且能量消耗巨大。
就在这进退维谷之际,苏云浅通过超光速通讯传来了新的研究结果。她结合“星烁”遗言中提到的“意识统一场”以及“维度碎片”中关于高维感知的信息,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构想:
“物理法则是宇宙的底层代码,但在更高的维度,或许‘意识’本身也是一种能够与这些代码互动的基本力。”她的影像在通讯屏上显得有些模糊,这是受到外围法则扰动的影响,“单一个体的意识太弱小,但如果能将方舟上所有乘员的意识,通过特定的共振技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临时的、统一的‘群体意识场’……或许,我们能以‘意识’为媒介,去感知、理解,甚至……短暂地适应这片区域的法则变化。”
“意识共振网络”—— 一个将百万大脑连接成临时超级大脑的疯狂计划!
这涉及到了伦理、隐私和个体存在的根本问题。但在文明存续的终极目标前,这些顾虑被暂时搁置。经过紧张的筹备和自愿原则下的广泛动员,一套利用龙吟能量和稳定锚场域作为载体和保护的“意识共振网络”系统被建立起来。
数百万乘员佩戴上特殊的感应装置,在引导下进入冥想状态,将自身的精神力缓缓注入网络。起初是杂乱无章的噪音,但随着协调的深入,一个微弱但确实存在的“集体感知”开始形成。
他们能“感觉”到周围空间那粘稠的、不断变化的“法则密度”;能“预感到”前方某片区域的光速即将骤降;能“直觉地”避开那些强相互作用力失效的空间褶皱……
这并非清晰的思维共享,而是一种超越五感的、对世界底层规则变化的朦胧感应。
“网络稳定度达到临界值!可以尝试进入!”
带着这层由百万意识编织成的、脆弱的“感知护甲”,“希望方舟”调整姿态,如同一个小心翼翼的盲人,凭借着那玄妙的集体直觉,缓缓驶入了“起源之涡”那翻腾的能量迷雾之中。
刚一进入,前所未有的冲击便降临了!
并非物理攻击,而是逻辑与认知的风暴!
通过“意识共振网络”,所有乘员都“看”到了无法理解的景象:因果律颠倒,结果先于原因出现;几何逻辑崩溃,三角形内角和不再是一百八十度;甚至出现了自身存在的悖论感,仿佛下一秒自己就会因为逻辑冲突而湮灭……
个体的心智在这信息的洪流中摇摇欲坠,全靠网络分担和支撑才没有瞬间崩溃。
“稳住!集中精神!记住我们的目标!”老将军的声音通过网络化作一道坚定的意念,引导着混乱的集体意识。
方舟在这片逻辑的乱流中艰难地穿梭,依靠群体意识的直觉,规避着那些足以让任何基于理性构建的系统(包括AI和单一大脑)彻底死机的认知陷阱。
他们不知道在这片迷雾中航行了多久,时间在这里也失去了意义。直到某一刻,前方的迷雾似乎稀薄了一些,群体意识的“直觉”指向迷雾深处一个相对“平静”的区域。
那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在等待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