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方舟”冒险驶入“灰烬之潮”星云,内部环境极端恶劣;
发现星云核心并非黑洞,而是一颗极不稳定的、正在垂死挣扎的蓝超巨星;
该恒星内部核聚变已失控,正以超新星爆发前兆形式释放着近乎无限的狂暴能量。
---
“希望方舟”如同潜入墨海的巨鲸,悄无声息地滑入了“灰烬之潮”星云的边缘。外部观测窗瞬间被浓密的星际尘埃和电离气体所笼罩,能见度降至极低,只有舰体外部传感器传来的数据,勾勒出这片混沌之地的狰狞面貌。
高能粒子流如同无形的沙暴,持续冲击着舰体护盾,发出密集的噼啪声;混乱的引力场使得航行变得异常艰难,需要导航计算机每秒进行数百万次微调才能维持稳定航向;更可怕的是无处不在的空间湍流,仿佛无形的暗礁,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舰体结构受损。
“护盾能量消耗增加百分之三百!”
“导航系统报告,引力梯度异常,存在多个微型引力陷阱!”
“侦测到高强度伽马射线爆,来源不明!”
警报声在舰桥内此起彼伏,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每一名船员都绷紧了神经,深知此刻方舟正行走在刀锋之上。
“保持航向,深入核心区域!”老将军的声音依旧沉稳,但紧握扶手的手背暴露了他内心的压力,“能源探测部门,全力扫描,寻找高能量源信号!”
方舟顶着巨大的压力,在能见度几乎为零的星云内部,依靠强大的传感器阵列,艰难地向预测的能量辐射中心前进。随着不断深入,环境的恶劣程度有增无减,但探测到的能量读数也开始呈指数级攀升。
“能量辐射源确认!强度……无法估量!”
“光谱分析……主要成分为氢、氦,但存在异常高浓度的重元素……这不符合星云常态!”
“引力源确认!单一,巨大……但……结构不稳定,波动极其剧烈!”
所有的数据都指向一个结论:这片星云的核心,并非预想中的黑洞或中子星,而是隐藏着一颗极其罕见、正处于极端不稳定状态的恒星!
当方舟终于突破最浓密的尘埃带,抵达星云相对稀薄的核心区域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透过高强度滤光观测窗看到它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那是一颗巨大得超乎想象的蓝超巨星!它的体积足以容纳数百万个太阳,表面温度高得呈现出一种刺眼欲盲的蓝色。但此刻,这颗本应处于壮年、稳定燃烧的恒星,却如同一个垂死的巨人,正在经历着可怕的痉挛!
它的表面不再是平静的光球,而是布满了巨大的、不断爆发的日珥和磁暴,喷射出足以汽化行星的物质流;它的亮度在以惊人的幅度剧烈脉动,时而耀眼如超新星爆发前夕,时而又急剧黯淡;更令人心悸的是,其整体形状都出现了明显的扭曲,仿佛内部有什么东西正在疯狂挣扎,试图突破引力的束缚!
“这颗恒星……它的核聚变反应失控了!”首席天体物理学家声音干涩,“它正在以远超正常速率燃烧其核心燃料,内部压力失衡,已经进入了超新星爆发的……不可逆前兆阶段!”
一颗即将爆发的超新星!这意味着它正在以接近理论极限的效率,将其巨大的质量转化为纯粹的能量释放出来!其瞬间释放的能量,足以照亮整个星系!
这确实是他们梦寐以求的、近乎无限的能源!但也是一座随时可能将他们彻底湮灭的、宇宙中最狂暴的火山!
“我们……我们难道要利用一颗即将爆炸的恒星?”有人颤声问道,这想法本身就如同疯狂。
“不是利用它爆炸的瞬间,”苏云浅的声音通过超光速通讯从遥远的地球传来,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那等同于自杀。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它最终爆发前的这段极不稳定的‘窗口期’,设法‘窃取’一部分它失控释放出的、原本会浪费掉的狂暴能量。”
她停顿了一下,补充道:“根据‘维度碎片’逆向出的技术,结合这颗恒星的状态,我推演出一个理论方案——在恒星外围特定轨道,部署大型能量收集矩阵,利用其剧烈的能量脉动,通过共振原理,抽取部分能量。但……风险极高,对时机和精度的要求,达到了毫秒级别。”
这无疑是在刀尖上跳舞,在即将喷发的火山口汲取岩浆。
方舟内部,陷入了沉默。是冒着被超新星爆发瞬间汽化的风险,去博取那一线重启“稳定锚”的希望?还是立刻退出星云,继续那看似注定失败的绝望航程?
没有太多时间犹豫。
“执行能量采集方案!”老将军最终做出了决断,声音如同钢铁碰撞,“各部门,按照苏云浅院士传来的方案,开始部署‘能量收集矩阵’!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
“希望方舟”开始小心翼翼地调整姿态,如同靠近猛兽的猎人,向着那颗垂死挣扎的蓝色太阳,缓缓靠近。一场与恒星死亡赛跑,与毁灭共舞的终极能源采集行动,在这片被灰烬笼罩的星云深处,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