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号”传回的数据洪流无法解析,揭示出无法逾越的技术鸿沟;
苏云浅发现数据底层隐藏着基于“维度碎片”法则的验证协议;
她倾尽心力构建“维度密钥”,试图与“巡天者”建立平等对话,成败在此一举。
---
“精卫号”遭遇无形之壁与数据洪流冲击的紧急信号,经过漫长的时间延迟,终于传回了地球。当那庞大、混乱、完全无法理解的数据包被呈现在帝国科学院最高级别的分析中心时,所有顶尖学者都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这不仅仅是语言不通的问题,而是认知层面的绝对代差。就像蚂蚁无法理解人类的互联网,人类目前的知识体系,根本无法解读这信息洪流中蕴含的任何有效内容。它像是一堵用绝望筑起的高墙,冰冷地宣告着两个文明之间不可逾越的技术鸿沟。
“无法解析……所有的解析尝试都失败了。”
“其信息编码方式,可能涉及我们尚未认知的物理维度。”
“这不仅仅是侦察……这是一种蔑视。”
恐慌和无力感,如同瘟疫般在知情的高层中蔓延。对手甚至不需要动用武力,仅仅是一次“回应”,就让他们所有的努力显得如此可笑。一些原本支持深空探索的官员,也开始动摇,认为继续刺激“巡天者”是极其危险的举动。
然而,苏云浅将自己关在了“维度研究所”内,与外界隔绝。她的面前,同时展示着“精卫号”传回的混乱数据流,以及那枚依旧在能量场中悬浮的“维度碎片”。
所有人都认为那是无意义的噪声,但苏云浅却从中感受到了一种奇异的……“结构”。那不是人类逻辑意义上的结构,而是一种更底层的、基于高维时空几何和能量拓扑的“法则韵律”。这种感觉,与她研究“维度碎片”时捕捉到的那些支离破碎的灵感,隐隐呼应。
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这数据洪流并非纯粹的破坏性攻击,它更像是一种……非对称的验证协议!
“巡天者”并非不想交流,而是它默认的交流“语言”和“协议”,建立在人类尚未掌握的维度科技之上。它释放出的数据,本身就是一道测试题,一道筛选机制。无法理解,便没有对话的资格。强行接触,只会被这信息洪流冲垮,或者被无视。
“我们需要一把钥匙……”苏云浅喃喃自语,眼中燃烧着不屈的火焰,“一把能打开这维度之门的钥匙。”
她不再试图去解读那庞杂的数据内容,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分析其底层的“承载协议”上。她调动了帝国所有的计算资源,以“维度碎片”散发出的奇异波动为参照系,试图逆向推导出这数据洪流赖以存在的时空基础。
这是一个近乎疯狂的计划。如同一个只学过加减法的孩童,试图去理解微积分的本质。失败了一次又一次,计算模型崩溃了一套又一套。
苏云浅不眠不休,精神力与计算网络深度连接,过度负荷让她几次险些昏厥,嘴角时常挂着血丝。风宸煜来看过她几次,看着她日益消瘦却眼神灼亮的样子,最终只是沉默地命令御医守在外面,并提供一切她所需的资源。
时间一天天过去,“精卫号”在遥远深空依旧在苦苦支撑,传回的数据显示其系统稳定性正在持续下降。
就在所有人都快要绝望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苏云浅在无数次失败后,偶然将一段极其微小的数据碎片,与“维度碎片”在特定能量场激发下产生的一段谐振波纹进行了对比。
匹配成功!
虽然只是亿万数据中微不足道的一小点,但这证明了她的方向是正确的!“巡天者”的技术,与这“维度碎片”源自同一体系,或者说,至少共享着某些底层法则!
以此为突破口,苏云浅带领团队开始了最后的冲刺。他们不再试图理解信息的内容,而是专注于模仿其存在的“形式”。利用“维度碎片”作为灯塔和校准器,他们开始构建一个极其复杂的、模拟高维时空交互的能量签名——这就是她所设想的“维度密钥”!
这并非实体钥匙,而是一种特定的、复合的时空振动模式,一种能够向“巡天者”宣告“我们具备初步理解你们科技基础资格”的身份凭证。
帝国历三九三年初,经过近一年呕心沥血的推演和无数次模拟测试,“维度密钥”的最终理论模型,终于完成!
“立刻将密钥模型传输给‘精卫号’!”苏云浅的声音沙哑却坚定,“指令他们,在接收到确认信号后,向‘巡天者’的无形屏障,持续发射密钥能量签名!”
这是孤注一掷的豪赌。如果成功,或许能打开对话的大门;如果失败,可能瞬间引来“巡天者”毁灭性的打击。
命令通过超光速通讯(基于量子纠缠技术的初步应用)传向遥远的“精卫号”。
地球上的所有知情人,包括风宸煜和苏云浅,都屏息凝神,等待着来自四光年外的回音。等待着一个初生文明,向深空未知存在,发出的第一声试图平等的问候。
成败,荣辱,乃至整个文明的命运,都系于这缕即将跨越星海的、微弱的能量波纹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