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逸冬在苏郁对面坐下,指尖轻轻搭在桌沿,神情依旧是那份惯有的平静。
苏郁立刻将厚厚的企划案推到他面前,指尖点着密密麻麻的条目,语气里带着笃定的专业:“潘先生,你这一次夺冠,带来的是无懈可击的流量,现在全网都在报道你,热度居高不下。这份计划里,是我为你筛选的所有优质资源——八个一线商演,两个常驻综艺,还有七个高端品牌见面会,另外还有五个代言广告,三个月内排满,能最大化你的商业价值。”
她说着,又翻了几页,指着综艺行程补充:“这两个综艺都是顶流平台的,常驻一期能停留十几天,曝光度拉满,圈粉速度最快。”
潘逸冬没有打断她,目光专注地顺着她指的方向,一个个仔细看着,眉头微蹙,指尖偶尔在纸页上轻轻划过,记下那些冗长的日程。
没等苏郁说完,他轻轻合上企划案,抬手将它推回苏郁面前,语气平静却态度坚决:“苏总,抱歉,我不能完全配合。广告拍摄我可以全力配合,但这些商演和综艺节目,就不必了。”
他顿了顿,眼神清晰而坚定:“我看了日程,一个综艺要占用十几天,商演也要来回奔波,太耗费精力了。我能参加的活动,只能是一天就能结束的,不能耽误训练。还有,如果有必须的互动环节,只能是和乒乓球相关的,其他游戏环节,我一律不参加。”
苏郁愣住了,握着企划案的手微微一顿,眼底先是诧异,随即涌上一丝难以掩饰的好笑——她见过太多挤破头想蹭热度、追名利的人,从未见过有人把送到眼前的“破天富贵”往外推。
她放下企划案,身子微微前倾,语气里带着几分提醒,又几分不解:“潘逸冬,你可想好了?一个运动员能火到你这个程度,太不容易了。这些资源,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错过了这波热度,以后再想有这样的机会,难如登天。”
潘逸冬脸上没有丝毫动摇,表情依旧平淡,只是语气多了几分认真:“我知道这些机会难得,也知道能挣很多钱。但这样密集的行程,会非常耽误我的训练——毕竟,我是一个运动员,乒乓球才是我的本职。”
“不过十几天不能系统训练而已,能耽误到哪里去?”苏郁依旧不理解,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劝,“你现在正是最火的时候,趁热度加把劲,把名气和财富攥在手里,比什么都实在。等热度过去了,再回头训练也不迟。”
潘逸冬没再争辩,只是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一份薄薄的文件夹,轻轻放在苏郁面前,推了过去:“苏总,这是我对自己未来两年的规划,您可以看一下。”
他顿了顿,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挣钱的事,谁都喜欢,我也不例外。但我不想成为转瞬即逝的流量明星,更不想因为过度商业化,被人嘲笑‘忘了本’。我有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要走的路。”
苏郁带着几分将信将疑的心态,打开了那份文件夹。里面没有华丽的排版,全是潘逸冬亲笔写下的字迹,工整有力,一笔一画都透着认真。
从短期的训练目标、uping的赛事规划,到长期的技术打磨、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帮扶计划,再到对乒乓球项目推广的设想,每一步都规划得详尽而远大,没有一丝浮躁,满是对这项运动的赤诚与敬畏。
看着看着,苏郁脸上的诧异与不解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丝难以掩饰的佩服。她抬起头,看向眼前的潘逸冬——他身上还带着训练后的淡淡汗味,穿着简单的运动服,眉眼干净,眼神笃定,没有被突如其来的荣耀冲昏头脑,也没有被唾手可得的名利诱惑,始终记得自己是谁,要去哪里。
那一刻,她忽然明白,眼前这个年轻的世界冠军,和她以往接触过的所有艺人、网红都不一样。他要的从不是一时的浮华,而是长久的坚守,是在乒乓球赛场上,一直走下去的初心。
苏郁送走潘逸冬后,第一时间拿起手机,拨通了林则强的电话,语气里还带着未平的诧异:“舅舅,潘逸冬这人,竟然和我一开始想的完全不一样。”
她顿了顿,把刚才办公室里的对话一五一十地复述给林则强,末了还是忍不住感慨:“您说他怪不怪?送上门的破天富贵,八个商演、两个顶流综艺,多少人求都求不来,他倒好,说推就推,就一门心思盯着他的乒乓球训练,生怕耽误一天。”
电话那头的林则强却异常淡定,声音里带着几分了然的通透:“他本来就和别人不一样,不然也不会在绝境里杀出重围,拿下冠军。”他缓缓开口,语气笃定,“就按他的想法来,不用勉强。这世上,人人都想着顺流而下蹭热度、赚快钱,反而没什么看点。他越是守住本心,有自己的坚持和想法,越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等有机会,我要亲自见见他。”
苏郁愣了愣,琢磨着林则强的话,心里的不解渐渐散去,反倒对潘逸冬多了几分敬佩。
挂了电话,她立刻召集团队,把潘逸冬的要求和他那份个人规划摊在桌上:“全部推翻重来,按他的节奏来。”
接下来的日子,苏郁正式开启了与潘逸冬的商业对接。重新调整后的企划案,潘逸冬每一条都仔细过目,偶尔提出自己的想法——哪些品牌调性贴合运动员身份,哪些见面会可以加入乒乓球体验环节,甚至连广告拍摄的细节,都能精准说出自己的诉求,既不卑不亢,又条理清晰。
几次沟通下来,苏郁看着眼前这个浑身透着纯粹与坚定的年轻人,忍不住直言:“潘逸冬,你真是我见过最有想法的人。我接过那么多明星艺人,都是我们团队费心包装、规划路线,从来都是我们牵着他们走。到了你这儿,倒反过来了,你自己把一切都想好了、规划好了,我们反倒显得被动。说真的,你是不是偷偷学过经济学或者商业规划?”
潘逸冬闻言,忍不住笑了笑,语气温和却坦诚:“苏总说笑了,我哪学过这些。我这辈子,除了乒乓球,其他的都一窍不通,只是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想因为这些事,乱了自己的节奏。”
苏郁看着他眼底的澄澈,心里愈发佩服——在这个人人追名逐利的圈子里,能守住本心,不被浮华裹挟,实在难得。
很快,潘逸冬便投入到广告拍摄和品牌见面会中。他拍摄时专注认真,见面会现场也只专注于乒乓球相关的互动,不炒作、不迎合,清爽又专业的模样,圈粉无数,相关物料一经发布,热度便居高不下。
可这份顺遂没持续多久,一纸通知便打破了平静——总队给潘逸冬发来禁令,明确禁止他私自参加任何商业活动,理由是他身为总队签约运动员,所有商业活动必须由总队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对接。
苏郁得知消息后,连夜收拾行李赶往京城,马不停蹄地与总队负责人谈判。
会议室里,她据理力争,摆事实、讲逻辑,试图争取合理的合作模式,可对方态度强硬,寸步不让,最后抛出的条件更是令人难以接受:“想继续开展商业活动也可以,所有商业收入,总队要抽取百分之六十的提成,否则,禁令就一直生效。”
“百分之六十?”苏郁猛地站起身,气得指尖都在发抖,抬手重重拍在会议桌上,“砰”的一声闷响,震得桌上的水杯都微微晃动,“你们这是狮子大开口!他辛辛苦苦训练、拼命拿下冠军,凭什么要被你们抽走六成?这不合理!”
对方却面无表情,语气冰冷:“这是规定,要么接受,要么就彻底停止所有商业活动,专心训练。”
谈判陷入僵局,最终不欢而散。苏郁走出会议室,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心头又气又急——她不是气自己白费功夫,而是替潘逸冬不值,替那个坚守初心、只想好好打球的年轻人,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