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窈的一颗心脏也不由跟着他的话音跳的越来越快,红霜染了白皙的脸颊。
她有过受伤的上一世,但是此时的她还是不由的被他打动。
她的眼神亮晶晶的,从怀里的花束中抽出一支递还:“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有一瞬间,李温仪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冲向了心脏,冲击的他无法思考。
只记得那夜,月明风清,他在园中练武至天明,还是没法平息心中的激荡。
这种感觉,上一次还是在被先太子收在麾下的时候。
可即便是那时候,他的心情也没有此刻激动,忍不住的热泪盈眶,他李温仪,下半辈子也有家了!
他抱着宋窈哭了半宿,宋窈就这样静静陪着他,手一下一下拍着,像在哄一个嚎啕不止的孩子。
宋窈也没想到,自己找的夫君,泪腺居然如此发达,有些好笑又有些心酸。
手一下一下的拍着他,最后成功将自己哄睡着了。
第二日从睡梦中清醒,忍不住抱着被子打了个滚。
听着外间传来隐隐约约锅铲相撞的声音,才想起来自己昨夜给自己找了个夫君。
李温仪耳清目明,听到房间内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知道是她醒了。
他轻声敲门,声音温柔:“阿窈,现在要起吗?”
宋窈习惯每日晨起先看一会儿话本子醒神,李温仪是知道这个习惯的。
但是今日李温仪在,她也不好意思赖床了。
宋窈扬声道:“我这就起!”
李温仪将洗漱的水备好放在房间门口,又喊了王念榆准备开饭。
王念榆看看宋窈,又转头看看李温仪,总感觉这两人今天怪怪的。
尤其是李大哥的眼神黏黏糊糊的,一早上嘴角就没放下来过,莫名感觉自己好像有点亮亮的。
王念榆摇摇头,甩开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大口大口的吃饭。
等他吃完饭,宋窈这才郑重道:“阿榆,我有事要告诉你!”
她细嫩的手掌滑进李温仪的大掌,与他十指相扣。
“我准备与你李大哥成婚了!”
幸亏王念榆这会儿饭已经吃完了,否则非得喷出来不可。
他年纪不大,日常关注点也多在吃喝玩乐上,冷不丁的听见两人要成婚,多少有点吃惊。
不过吃惊之后就是替宋窈高兴。
自从他俩从牡丹村离开之后,就一直是小宋姐姐在照顾她。
她一个女孩子,家中大大小小的事都需要她照料,尽管他平常也经常帮忙,但是能做的也很有限。
如今小宋姐姐能找到一个疼她,爱她的人,他由衷的替她感到高兴。
*
李温仪要成婚的消息传到安京时,秦鹤年还有些不可置信。
他都已经决定好,以后李温仪一辈子不结婚,他给他养老送终了,没想到李温仪突然要成婚了。
将手里的奏折一扔,整个人兴奋的往私库走。
温仪哥孤寡多年,如今好不容易有人要了,他当然得多备点聘礼才行,不然未来嫂嫂后悔了咋办?!
秦鹤年在私库里指了一堆东西,命人都包起来送去蜀城。
大太监瞠目结舌的看着空了一半的私库,心里暗暗揣测这是谁要成婚了,居然有这么大的面子,搬走了皇帝一半的私库?
回到政事堂,看着桌案上高高摞起的奏折,秦鹤年瞬间感觉一个头两个大。
还是得找两个人帮自己分担点才行。
他托着下巴思索合适的人选。
庞泽不行,年纪太小不能服众,根本镇不住朝堂上那些老东西。
首辅王钦然不错,七十岁正是奋斗的年纪,还能再为朝堂多做几年贡献。
文官有了,再来一个武官。
大将军周同即可,完美!
反正这两老头已经在朝堂上吵了大半辈子,这次就给两人一个机会,光明正大的竞争。
当然他也没忘了将自己的小眼线庞泽留下,有他的耳目盯着,不怕这两人不认真。
于是次日下朝之后,他就将两人依次请到了政事堂。
“周将军,朕刚登基,百废俱兴,朝堂正式用人之际,朕真的很需要你…”
大意就是,先帝在时就对他宠信有加,如今自己也打算重用他,让他最近先批阅一部分奏折自己看一下他的能力。
周同将军本觉得不妥,被小皇帝三两句甜言蜜语一灌,免费的大饼管饱,饶是在朝堂上辛劳了一辈子的他也忍不住挺起了胸膛,信誓旦旦的让小皇帝放心。
面对王钦然也是同样的招数,将人哄得飘飘然。
等两个小老头一出宫门,冷风一吹,被忽悠的热血沸腾的脑子才终于冷静下来,可是已经晚了。
皇帝因病罢朝,朝堂上大事都暂且交由王钦然和周同两位大臣同时处理。
秦鹤年则已经和小鹿一起,快马加鞭去了蜀城。
两人来的时机正巧,婚礼的一应物什都已经准备齐全,第二日就是大婚。
李温仪虽然寡言,但是之前在江湖中的好友不少。
他人生一辈子就成一次婚,自然通知了不少亲朋好友前来观礼。
这两日宋家小院陆陆续续来了不少少年英杰,秦鹤年混在人群里倒是不算显眼。
不过一身贵气加上长得好,引来了不少婶子的关注。
几个大娘热情的将他围在中间,手中都捏着瓜子糖,七嘴八舌的问他有没有成婚,话里话外都是要给他介绍姑娘。
秦鹤年从小到大身边接触的基本都是男人,宫里的嬷嬷也都是极有规矩的,哪见过这个?
整个人被大婶们的热情包围,活像一只双手无处安放的鹌鹑。
王念榆先前见过他,冲上去将这长的比花还漂亮的少年解救出来。
“可太难了,跟这群大婶说话比我在…”秦鹤年截住话头,将到了嘴边上的话又咽了回去。
温仪哥特别交代了,今天来的人基本都不知道他们的身份,说出来反而令人不自在,不如瞒着。
在这里没有熟悉的朝臣,没有要提醒他言行举止要注意仪态的大太监,也没了永远都批不完的奏折,他也恢复了几分少年秉性。
跟着王念榆,杜子鸿两个小的,上山下河,毫无违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