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钟响起的那一刻,程野猛地从床上弹起来,冷汗浸透了背心。他瞪大眼睛看着手机屏幕——6月18日,早上7:30。
不可能...他颤抖着手指划掉闹钟,呼吸急促。这已经是第三次看到这个日期了。
第一次,他死于地铁相撞事故。
第二次,他试图警告所有人,却被当成疯子赶出车站,然后在同一时刻被一辆失控的卡车撞飞。
现在,第三次,他又回到了灾难开始前的早晨。
程野冲进浴室,用冷水泼脸,抬头时镜子里的自己面色惨白,眼下挂着浓重的黑眼圈。这不是梦,梦不会如此清晰地带回死亡时的痛苦记忆——扭曲的金属挤压胸腔的窒息感,尖叫声中闻到自己血液的铁锈味...
冷静,程野,冷静...他对着镜子自言自语,要么你疯了,要么这个世界疯了。
作为《晨报》的调查记者,程野习惯用逻辑解决问题。他列出已知事实:每次都回到同一天的早晨;无论如何尝试改变,都会在下午3点17分死亡;死亡方式不同但时间点固定。
就像一个被设定好的游戏...他喃喃道,突然想起什么,抓起手机搜索时间循环。
两小时后,程野坐在咖啡厅里,面前摊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关于时间悖论的理论。他灌下第三杯黑咖啡,试图压下那种不真实感。
你知道咖啡因过量会导致焦虑加剧吗?
一个女声从旁边传来。程野抬头,看见一个穿着浅灰色西装套装的女性站在他桌边,黑发整齐地挽在脑后,镜片后的眼睛带着审视的目光。
抱歉,职业习惯。她指了指程野颤抖的手指,我是沈黎,临江大学心理学教授。她出示教师证,你从进门起就在写时间循环相关的内容,手指抽搐,频繁看表,瞳孔扩张——典型的创伤后应激反应混合极度焦虑状态。
程野下意识合上笔记本。只是...小说素材。
沈黎挑了挑眉,突然压低声音:第三次循环了?
程野的咖啡杯从手中滑落,在木质桌面上砸出一片深色污渍。他的血液仿佛凝固了。你...你怎么...
11号桌,靠窗位置。沈黎看了眼手表,我们还有6小时42分钟。如果你想活过今天,就跟我来。
她转身走向咖啡厅后门,程野愣了两秒,抓起背包跟了上去。
沈黎的车是一辆低调的银色沃尔沃。程野刚关上车门,她就踩下油门。
你是谁?程野紧握安全带,你怎么知道时间循环的事?
沈黎专注地盯着路面:简单说,我也被困在6月18日。不同的是,这是我的第七次循环。
七次?程野声音发紧,那你知道怎么打破这个循环吗?
理论上,我们需要找出导致循环的原因并解决它。沈黎快速变道超车,根据我的研究,时间循环通常围绕一个未解决的创伤事件形成。
程野皱眉:你是说...今天的地铁事故?
不只是事故。沈黎的声音冷了下来,是谋杀。我父亲本该在那列地铁上,他研发的量子加密技术有人非常想要——不惜杀死一车人也要阻止它公开。
程野的记者本能瞬间被激活:你有证据吗?
沈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U盘扔给他:前几次循环里收集的。看文件前,系好安全带。
程野刚插上U盘,一阵刺耳的喇叭声响起。一辆重型卡车从侧面撞来,世界在剧痛中陷入黑暗。
睁开眼,熟悉的闹钟声。6月18日,早上7:30。
程野大口喘息,这次死亡来得比前几次都快。他抓起手机,发现手里紧攥着一个不存在的U盘。
电话突然响起,未知号码。
第四次循环,程记者。沈黎的声音从听筒传来,这次我们换个见面地点。新华书店,9点整。别迟到,你会想看到我父亲实验室里的东西。
通话结束,程野呆坐在床上,U盘边缘在手心留下深深的压痕。无论这是疯狂还是现实,有一点变得清晰——沈黎掌握着他活下去的关键。
而更可怕的是,他开始期待听到她的声音。
新华书店的古典挂钟指向9点整时,程野在心理学专区找到了沈黎。她正踮着脚尖取下一本《时间知觉与意识》,修长的手指拂过书脊,动作熟练得像是重复过无数次。
你每次都这么准时。沈黎头也不回地说,仿佛背后长了眼睛,第四次循环感觉如何?
程野下意识摸了摸胸口——那里不再有被地铁扶手刺穿的剧痛,但记忆中的疼痛仍然真实。比第三次强,至少没喝那杯该死的咖啡。
沈黎转过身,嘴角微微上扬。阳光下,程野注意到她左眼角有一颗很小的泪痣,上次在车里太紧张没发现。
进步神速。她把书塞进程野手里,读第137页,关于人类大脑对时间流逝的主观感知。理论上,如果我们能——
等等,程野打断她,先告诉我那个U盘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它会跟着我回到循环开始?
沈黎的睫毛轻轻颤动了一下:我不知道。
你是心理学教授,不是量子物理学家。程野压低声音,但显然有些物理规则在这个循环里不适用。你父亲研究的是什么技术?为什么有人要杀他?
沈黎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书页边缘:量子纠缠加密。传统加密可以被破解,但他的技术利用粒子纠缠效应,理论上绝对安全。她抬头直视程野,如果成功,现有所有数字安全协议都将重写。
程野吹了声口哨:所以情报机构?科技巨头?竞争对手?
都有可能。沈黎看了眼手表,10点23分,我们得赶在午休前进入大学实验室。这次循环我提前准备了门禁卡。
这次?程野敏锐地抓住关键词,你之前尝试过?
沈黎的表情出现一丝裂缝:第二次循环时我独自去过。实验室被清空了,所有硬盘都被物理销毁。她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那天晚上我父亲死于突发心脏病
程野突然明白为什么她眼中总有一层他读不懂的东西。那不是恐惧,而是某种更沉重的、经历过太多次失败的决绝。
这次不一样,他听见自己说,你有我了。
沈黎怔了怔,随即恢复专业表情:根据前几次循环,地铁事故发生在下午3点17分。但触发循环的关键点可能更早。她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我记录了每次循环尝试的不同变量。
程野翻开笔记本,里面是工整的表格,详细记载了七次循环中沈黎的每一步行动和结果。在第三次循环那页,他看到自己的名字旁边写着:记者,多疑但观察力强,可信度70%。
才70%?程野忍不住吐槽。
沈黎难得地笑了:现在是75%了。
临江大学的量子实验室位于物理系地下一层。沈黎刷卡时,程野注意到她的手在微微发抖。
最后一次见到你父亲是什么时候?他轻声问。
真正的时间线上?沈黎的声音有些飘忽,六个月前。我们...吵了一架。他沉迷工作,我责怪他从不关心妈妈去世的真相。她突然停下,等等,有人来过了。
门禁记录显示一张陌生卡在早上8点07分进入。沈黎脸色骤变,飞快输入密码推开门。
实验室一片狼藉。主机箱被拆开,硬盘不翼而飞,连垃圾桶都被翻过。程野蹲下检查碎纸机,发现几片没被完全粉碎的设计图残页。
不是普通小偷,他举起一片残页对着灯光,他们找得很专业。
沈黎站在一台被砸毁的仪器前,背影僵硬:这是量子态制备装置的核心部分。没有它,实验数据无法复现。
程野正想安慰她,突然注意到墙角监控摄像头的指示灯亮着。沈黎!监控系统还在运行!
他们冲向机房,发现监控硬盘被人为关闭但没有取走。重新启动后,程野熟练地调出今早的录像。
8点06分,三个穿维修工制服的男人刷卡进入。十分钟后离开时,其中一人提着银色保险箱。
暂停!沈黎突然喊道,放大那个人的左手。
画面放大后,程野看到那人小指上戴着一枚独特的戒指——蛇缠绕着数字7的图案。
七蛇会...沈黎的声音变得危险,国际科技黑市最大的中介组织。他们不该对我父亲这种学术研究感兴趣。
程野迅速拍下照片:除非有人雇佣他们。看那个领头人的走路姿势——军人出身?
前海豹突击队标准战术步伐。沈黎点头,雇佣价格不菲,背后金主财力雄厚。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说道:科技巨头。
程野的手机突然响起警报——地铁事故新闻推送。他这才发现已经下午2点50分。
来不及了,沈黎抓起包,今天先到这里。记住,下次循环直接来实验室,不要——
尖锐的刹车声从窗外传来。程野只来得及将沈黎扑倒,整面玻璃墙就在爆炸冲击波中碎裂。灼热的气浪将他掀翻,最后映入眼帘的是沈黎被火焰吞没前伸向他的手。
第五次循环在剧痛中开始。
6月18日,早上6点17分。比上次提前了一小时十三分钟。
程野从床上滚下来,跌跌撞撞冲向书桌。新出现的除了那个U盘,还有沈黎的笔记本——上面多了一行他熟悉的字迹:下次直接来实验室。密码变了,是妈妈生日,0513。
他抚摸着那行字迹,胸口发紧。沈黎也回来了,而且记得更多。这个认知让他莫名安心。
电话响起,程野立刻接通:沈教授,这次我们——
程野,听好。沈黎的声音异常急促,循环时间在提前,这不是好现象。理论上时间锚点应该固定。有人在干预循环本身。
什么意思?
意思是,沈黎深吸一口气,可能不止我们在尝试改变这一天。七蛇会或者他们背后的人,也许也察觉到了时间异常。
程野的血液瞬间变冷:这怎么可能?
量子纠缠态可以产生非局域关联。沈黎的语速飞快,如果我父亲的实验已经成功了一部分...理论上观察者效应可能影响宏观世界...
程野听得一头雾水:说人话,教授。
有人可能在另一边与我们对抗,试图确保地铁事故按原计划发生。沈黎的声音突然变得模糊,程野,小心你身后的——
电话断线前,程野清晰地听到一声消音手枪的闷响。
他站在原地,手机滑落在地。窗外,晨光正好,一只麻雀落在窗台,歪头看着他。
这一刻程野突然无比清晰地意识到——他正身处一场看不见对手的战争中,而赌注远不止他和沈黎的生命。
抓起U盘和笔记本,他冲向门口。这次,他一定要比死亡更快。
临江大学物理实验楼在晨光中投下锯齿状的阴影。程野蹲在灌木丛后,观察着保安的巡逻路线。6点43分,比上次提前了近两小时,校园里几乎没有人影。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U盘和沈黎的笔记本,那行新增的字迹仿佛还带着她的温度。0513——她母亲生日。这个数字让程野胸口发紧。在无数次的循环中,沈黎独自记住了多少这样的细节?
保安转身的瞬间,程野猫腰冲向侧门。门禁键盘泛着冷光,他输入0513,红灯闪烁两下转为绿色。
地下实验室的走廊长得仿佛没有尽头。程野的脚步声在空荡的走廊里回荡,每一扇紧闭的门后都可能藏着敌人。沈黎的电话突然中断前那句话在他脑海中回响——小心你身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