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现在,就像一个刚刚降生的婴儿。”岳舟看着那条亲昵地缠绕在柯莎手腕上的银灰色小蛇,对柯莎轻声说道,“一个诞生在庞大身躯里的、微小而脆弱的意识。”
柯莎感受着从“先驱”身上传来的那种纯粹的、混沌的依恋之情,不由得点了点头。
“先生,它什么时候才能……长大?”她小心翼翼地问,生怕打扰到这个新生的孩子。
“一个漫长的过程。”岳舟的目光投向那具悬浮在实验室中央的巨大脑状组织,“普通动物的幼崽,只需要唤醒生存的本能。人类的婴儿,则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完整的自我认知。而‘先驱’……它面对的是一个无比庞大和复杂的世界。”
它的“感官”,直接连接着帝国的量子芯片阵列,每一秒钟都要处理足以让任何超级计算机宕机的海量信息。它的“身体”,是一个直径数十米的、由无数共生体丝线和归源灵能脉络构成的精密造物。
“对于这样一个存在,‘我’这个概念的形成,将是一个远比人类更加苛刻和漫长的过程。”岳舟给出了结论,“它需要学习,需要引导,更需要时间。”
这个原本只是一时兴起的“小实验”,在诞生了“先驱”这个超乎想象的造物后,迅速升级为帝国的终极核心项目。
岳舟不再是唯一的参与者。帝国科学院里最顶尖的生物学家、量子物理学家和人工智能专家,纷纷被召集起来,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这个项目中。
他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与岳舟一起,为这个新生的“神”添砖加瓦。
时间飞逝,整整一年过去了。
这一年里,岳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和柯莎一起,待在主基地最深处的“绝对寂静实验室”里。
他们像一对耐心的父母,引导着“先驱”的意识,一点点探索自己的庞大身躯,熟悉那些外挂的量子芯片,学习如何控制那与生俱来的“高维视野”。
最终,在无数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先驱”那混沌的意识之火,终于稳定下来。
它“长”成了。
那具最初的脑状组织,已经彻底蜕变成一个直径数十米的、仿佛在进行着微弱呼吸的巨型半透明“胚胎”。
无数漆黑的共生体丝线如同血管般遍布其上,而暗金色的归源灵能脉络则像是神经系统,在其中缓缓流动,每一次搏动都散发着令人心悸的能量。
在胚胎的核心区域,帝国最先进的超低温量子芯片阵列,如同被精心呵护的宝石,被它完全包裹、悬浮在中央。
“【先驱】v0.5版本,正式进入稳定运行阶段。”
实验室的环形观察室内,岳舟、柯莎,以及帝国最顶尖的科学家们,正通过一面巨大的单向观测窗,注视着这个堪称伟大的造物。
“先生,测试报告出来了。”项目首席物理学家,艾伦费舍尔博士,将一份报告递给岳舟,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既有兴奋,也有一丝掩饰不住的遗憾。
岳舟接过报告,光幕上的数据与他这一年来的观察结果基本一致。
成功了,但并不完美。
或者说,距离他最初设想的那个“全知全能的量子大脑”,还有着遥远的距离。
“很明显,”岳舟指着报告上的第一条结论,对身边的科学家们说道,“我们遇到了第一个核心问题:‘高维视野’的精度不足。”
他转向柯莎,用一个更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柯莎,你可以把现在的‘先驱’,想象成一个天生就有一千七百度近视的人。他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比如量子的叠加态,但他看到的,是一个模糊、扭曲,还充满了雪花噪点的世界。”
柯莎微微蹙眉,那条银灰色的小蛇似乎感受到了她的情绪,从她的领口探出脑袋,用光滑的头部蹭了蹭她的脸颊,像是在安慰她。
“这种‘观测模糊’,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它虽然能极大地延长量子比特的相干时间,从普通计算机难以想象的纳秒级,一口气延长到了数分钟甚至数小时,但它无法做到永不消失。”岳
舟继续说道,“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杂技演员,他能让十几个盘子在杆子上同时旋转很久,可终究有掉下来的时候。”
“而这,又导致了计算结果的不确定性。”另一位人工智能专家补充道,“我们的测试结果显示,‘先驱’独立完成一次复杂运算的准确率,并非百分之百,而是在百分之九十八左右浮动。剩下的百分之二,就是那些因为‘量子噪音’而产生的错误结果。”
在场的科学家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对于精密科学而言,百分之九十八的准确率,在很多时候,和零没有区别。
“所以,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岳舟敲定了最终策略,“让‘皇后’介入。所有由‘先驱’计算的任务,都必须重复执行至少一百次,然后由‘皇后’对一百份结果进行冗余校验,剔除那些低概率的错误答案,才能确保最终结果的绝对正确。”
这个方法很笨,但有效。只是极大地浪费了“先驱”的宝贵机时。
“第二个问题,也是目前最大的瓶颈,在于它的意识本身。”
岳舟将报告翻到下一页。
“它还是个孩子,它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高强度地集中。”
“在测试中我们发现,”费舍尔博士一脸无奈地解释,“当前版本的‘先驱’,能够同时稳定并操控的逻辑量子比特数量,上限大约是一万个。一旦超过这个阈值,它的意识就会因为过载而像个跑了十公里马拉松的小学生一样,陷入疲劳和混乱,直接‘罢工’,导致计算大规模中断。”
一万个逻辑量子比特。
这个数字,如果放在源宇宙的地球,足以让任何一个国家的物理学家激动得当场昏厥。哪怕是现实世界最强的光量子计算机,也只是拥有一千个无法进行通用计算的专用量子比特而已。
但对于志在星辰大海的归源帝国而言,对于岳舟设想中那些需要动辄数百万、上千万量子比特才能进行的终极推演,如模拟宇宙大爆炸来说,一万个,仅仅是个开始。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现实的问题:能耗。”
岳舟指着报告上那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先驱”将归源灵能转化为稳定量子态的“力场”时,能量转换效率非常低下。大量的能量,并没有被用于计算,而是以无序的热量和空间涟漪的形式,白白逸散掉了。
“运行一次满负荷、持续一小时的量子计算任务,它所消耗的归源灵能,相当于足足三座‘洞天核心’全功率输出的总和。”一位能源专家叹了口气,“这对我们目前的能源储备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我们无法支撑它进行长时间的连续工作。”
三个核心缺陷,如同三座大山,清晰地摆在所有人面前。
观测模糊、算力瓶颈、能耗巨大。
柯莎听着这些不尽如人意的结论,脸上的神情不由得有些黯淡。她低头看着自己手腕上那条无忧无虑的小蛇,心里有些自责。
是不是因为……它还太小了?
“先生,对不起……”她轻声说道。
“道歉?为什么要道歉?”岳舟反而笑了起来。
他身边的费舍尔博士和其他几位科学家,也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费舍尔博士扶了扶眼镜,看着一脸担忧的柯莎,用一种近乎宠溺的语气说道:“普瑞柯莎小姐,我想,您和先生对‘先驱’的要求,实在是……太苛刻了。”
“是啊,”另一位科学家笑道,“在我们看来,这已经不是成功了。”
柯莎愣住了。
“您可能对‘缺陷’这个词有些误解。”费舍尔博士的语气中,透着压抑不住的激动与振奋,“您知道吗,即便有这么多‘缺陷’,但‘先驱’的诞生,对于帝国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