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世界的基地雏形已稳,后续交由“皇后”和机器人集群,岳舟没有过多停留。
他换上“玄甲·赤型”,开启光学迷彩,身形融入空气,念头微动,意识深处那枚代表《红色警戒》世界的光球骤然亮起。
熟悉的失重感与时空转换的迷离后,岳舟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片白茫茫的雪原。
寒风呼啸,卷起漫天雪粉,能见度极低。
“运气……不算太好。”岳舟低语。
他感知四周,除了无尽的冰雪,便是刺骨的寒意。
“皇后,定位当前坐标。”
“正在尝试连接……信号微弱,干扰强烈……初步判断,当前时间点约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地球,西伯利亚地区。”
岳舟眉头微蹙。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第二次超级世界大战伊始。
这个时间点,大部分《红色警戒》系列中后期的黑科技,如超时空传送、心灵控制、天气控制等,都尚未成熟或大规模列装。
但,模块化基地技术,应该已经出现了。
这正是他此行的核心目标。
“西伯利亚……倒也清净。”岳舟并不在意落点。以他如今的实力,除非直接掉进黑洞或者恒星核心,否则地球上任何角落都困不住他。
“皇后,尝试入侵该世界卫星网络,获取更精确的时间线和战场情报。”
“正在执行……该世界卫星技术已具备初步应用,但加密方式较为原始……成功接入。”
片刻后,皇后的声音再次响起:“先生,根据截获的军用通讯和新闻摘要分析,当前时间点,苏维埃联盟与盟军已爆发全面战争。双方在欧洲、亚洲多条战线激烈交火。模块化建造单位已投入实战。”
“很好。”岳舟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虽然时间点偏早,错过了不少好东西,但核心目标还在。
“该世界的计算机技术……有些出乎意料。”皇后补充道,“虽然整体架构与我们认知中的早期计算机相似,但在某些特定领域,如并行处理和专用芯片设计上,似乎有跨越式发展,支撑着他们庞大的战争机器和早期人工智能的研发。”
岳舟了然。这便是《红色警戒》世界的特色,科技树点得极其“偏科”,某些方面落后得可笑,某些方面又超前得惊人。
“距离此地最近的苏军部队在哪个方向?”
“东南方向,约三百公里,一支小型装甲与步兵混合编队,正在向一处未知的战略目标点集结。”
“跟上去看看。”
岳舟身形一动,如鬼魅般消失在风雪中。
三百公里,对他而言不过是片刻的功夫。
一片相对平缓的雪原丘陵地带,一支苏军部队正艰难跋涉。
数辆t-34\/85型坦克履带碾过厚厚的积雪,发出沉闷的轰鸣。
坦克后方,是数十名身着厚重冬装,手持ppSh-41冲锋枪或莫辛纳甘步枪的苏军士兵,他们的脸被冻得通红,呼出的白气迅速凝结成冰霜。
队伍中,还有几辆嘎斯-67型吉普车和几辆ZIS-5型卡车,运载着弹药和补给。
最引人注目的,是队伍中央,一辆被严密保护的、外形方正敦实的履带式巨型装甲车——苏维埃移动基地车。
“目标出现了。”岳舟隐匿在高空,目光锁定那辆mcV。
他没有立刻动手,而是耐心观察。
这支苏军部队规模不大,但戒备森严,显然是在执行重要任务。
突然,远处的雪线上,火光一闪!
轰!
一发炮弹呼啸而至,精准地落在一辆t-34坦克侧前方,爆炸掀起大片雪浪和泥土。
“敌袭!!”凄厉的警报声划破雪原的宁静。
苏军部队迅速反应,坦克炮塔转向,步兵们散开寻找掩体,机枪开始喷吐火舌。
雪线另一端,更多的火光亮起。几辆盟军的m4谢尔曼坦克从雪丘后方冲出,炮口喷吐着火焰。
伴随坦克的,还有数十名手持m1加兰德步枪和汤姆逊冲锋枪的盟军士兵,他们利用地形交替掩护,向苏军阵地逼近。
天空中,甚至出现了两架盟军的p-51野马战斗机,呼啸着掠过战场,机翼下的机枪向地面倾泻着弹雨。
“标准的遭遇战。”岳舟饶有兴致地看着下方的激战。
双方的武器装备,在他看来,都显得原始而粗糙。
但那种钢铁与血肉碰撞的惨烈,却无比真实。
“皇后,开始布置局部信号屏蔽,干扰他们的战场通讯和侦察设备。”岳舟下令。
“是,先生。”
无形的电磁脉冲开始以岳舟为中心扩散,悄无声息地笼罩了这片战场。
下方激战的双方,对此毫无察觉。
苏军指挥官声嘶力竭地呼叫支援,却发现无线电里只有一片沙沙的杂音。
盟军的飞行员试图联系地面部队,同样是徒劳无功。
“很好。”岳舟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他像一个耐心的猎手,等待着最佳的时机。
混乱,是最好的掩护。
他需要一场足够激烈的战斗,来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也为他接下来的“行动”,提供完美的“意外”背景。
那辆mcV,他志在必得。
同时,他也在暗中观察着双方的战斗方式和技术水平。
虽然武器落后,但这些士兵的战斗意志和战术素养,却不容小觑。
尤其是那辆mcV,在遭受数次攻击后,其外部装甲虽然出现了一些凹陷和焦黑,但主体结构依然完好,甚至还能看到其快速展开了一些简易的防御工事。
“模块化建造的雏形……有点意思。”
岳舟的目光,如同鹰隼般锐利,捕捉着战场上的每一个细节。
他在等待,等待一个双方都筋疲力尽,或者出现重大变故的瞬间。
而这个瞬间,似乎并不遥远。
风雪,愈发猛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