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掌柜跪倒在地:“陛下,城中几家大商号联合起来,拒不交纳税款,还说臣是‘商贾贱民’,不配为官,暗中派人行刺,幸好护卫拼死保护,臣才得以脱险!”
“商贾贱民?”贾政怒极反笑,“他们忘了,是谁在战乱时囤积居奇,是谁在新政时偷税漏税!”
他转头对水靖道:“传旨,让禁军查封那几家抗税的商号,抓捕掌柜,抄没家产!告诉所有商户,只要依法纳税、诚信经营,朕便保他们安稳;若敢勾结旧势力、阻挠新政,一律严惩!”
禁军雷霆出击,一夜之间查封了五家大商号,抓捕了十几名抗税头目。
消息传开,京城商户们吓得纷纷主动交税,李掌柜的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贾政看着商税账本,满意点头:“武官镇地方,商户理工商,各司其职,宸朝才能兴旺!”
京畿一派欣欣向荣,可远离京城的边疆地区,却流言四起。
“听说京城里武官乱杀人,商户当大官,没了王法!”
“贾政靠武力治国,迟早会亡!咱们远离京城,不如反了,投靠女真鞑子!”
这些流言,都是前朝旧臣和残余世家暗中散播的,他们在京畿无法立足,便想在远疆挑事。
可流言传了许久,却没人敢真正动手。
只因禁军曾大败女真鞑子,多次镇压叛乱,威名远播。
远疆的官员百姓都知道,宸朝的禁军战力强悍,新政虽严,却能让大家有饭吃、有衣穿,真要叛乱,无异于以卵击石。
“大人,流言越来越凶,要不要上报陛下?”远疆州府的参军问道。
州府大人叹了口气:“上报又能如何?京畿有禁军坐镇,咱们这里兵少将寡,只能严加防范,不让流言酿成大乱。”
他心中清楚,自己是前朝旧吏,贾政没撤换他,已是法外开恩,此刻只能谨小慎微,不敢有丝毫异动。
而那些想叛乱的人,看着城墙上张贴的禁军平叛告示,想起女真鞑子被打得落花流水的惨状,终究不敢轻举妄动。
消息传到京城,林如海忧心忡忡地入宫:“陛下,远疆流言虽未引发叛乱,却也动摇人心,长久下去,恐生变故。”
贾政坐在龙椅上,神色平静:“朕知道。这些流言,是旧势力最后的挣扎。”
水靖道:“陛下,不如派部分禁军前往远疆震慑,再挑选一批武官派过去,推行新政?”
“不可。”贾政摇头,“京畿是根基,禁军不能轻易调离。武官数量也不足,贸然派往远疆,只会顾此失彼。”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再培训一批武官,同时让京畿的成功案例传遍天下,让远疆百姓知道,新政能给他们带来好处。至于那些散播流言的人,朕会让暗卫暗中清查,一旦查实,格杀勿论!”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贾政坚毅的身影。
京畿的稳固,是他用铁血手段换来的;商户官员的上任,是他打破旧制的尝试;远疆的流言,是他必须面对的挑战。
他知道,新政的推行,不可能一帆风顺。
旧势力不会轻易放弃,远疆的稳定也绝非一日之功。
武官的数量还需扩充,远疆的民心还需安抚,潜藏的敌人还需肃清。
可他已经没有退路。
禁军的威名是他的底气,京畿的成功是他的信心,天下百姓对安稳日子的渴望,是他最强大的后盾。
贾政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星空,眼中满是坚定。
这场关乎宸朝命运的改革,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起步阶段,接下来,他要面对的是更广阔的天地,更复杂的局面。
远疆的流言会不会演变成叛乱?
新培训的武官能不能适应远疆的复杂环境?
旧势力还会使出什么阴谋诡计?
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
但贾政知道,只要他坚守初心,以铁血手段扫清障碍,以惠民新政凝聚民心,就一定能让宸朝走向长治久安。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才刚刚进入更广阔的战场。
御书房的烛火燃到深夜,贾政揉着发胀的太阳穴,案头还堆着半尺高的文书。
连日来,他既要亲抓武官培训,逐字修改教材,又要监督京畿新政执行,核对田契、商税的汇报,忙得脚不沾地,连修炼的时辰都被压缩。
可朝堂上的建言奏折,仍如雪片般飞来。
有的说他“重武轻文,败坏祖制”,有的劝他“宽宥旧臣,凝聚人心”,还有的自诩“清流”,效仿清官耿介之态,联名上书指责新政“严苛失德”。
贾政随手翻了几本,越看越烦,直接将奏折扫到地上:“一群沽名钓誉之徒!”
内侍吓得不敢出声,连忙上前收拾。
“告诉外面,今后所有建言奏折,一律驳回!”贾政沉声道,“谁敢再纠缠不休,休怪朕不客气!”
三日后,以翰林院学士刘大人为首的十几名官员,穿着素服跪在宫门外,声称“若陛下不收回苛政,臣等愿以死明志”,摆出一副死谏的架势。
“陛下,刘大人等人跪在宫门一日了,不肯起身,百官都在观望,影响甚坏!”内侍紧急禀报。
贾政正在国子监查看武官操练,闻言冷笑:“死谏?朕倒要看看,这些‘清流’是不是真的清正廉明!”
他转身对锦衣卫指挥使下令:“立刻去查刘大人等人的家产、亲友,看看他们有没有贪污受贿、勾结世家的行径!”
锦衣卫效率极高,不到半日便查清了实情。
“陛下,查到了!刘大人表面清廉,实则在城郊有三座庄园,隐匿田地百亩,其弟在地方为官,贪污赋税数万两!其余联名官员,也多有贪腐、结党之举!”
贾政拿着查抄的证据,走到宫门外,将卷宗扔在刘大人面前:“你不是要以死明志吗?先说说,这三座庄园、数万赃银,是怎么来的!”
刘大人脸色惨白,浑身发抖:“陛下,这是污蔑!是栽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