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转入正题,李清廉拿起案上的奏报,语气凝重了几分:
“前几日前线传回消息,咱们改良的兵器在战场上颇为好用,那淬火弯刀,帮了大军大忙,陛下龙颜大悦。”
“这都是尚书大人领导有方,政侍郎改良得力!”
有人立刻附和,引得众人纷纷点头。
李清廉却摆了摆手,话锋一转:
“可陛下也说了,战争已然结束,工部的锻造任务虽要继续,却不能再像之前那般不计成本。”
“你们也知道,连年征战下来,国库底子早已空了,若再按战时标准耗费,国库根本承受不住。”
堂内瞬间安静下来。
贾政眉头微蹙,他自然清楚国库的窘境——之前为赶制兵器,银子流水般花出去,光是上等精铁的采购价就比平时高了三成。
可兵器质量与成本向来挂钩,要压低成本,难免会影响成色。
“尚书大人,这成本怕是难压啊。”
一名主事忍不住开口,
“咱们的弯刀之所以锋利耐用,除了新钢材,也是用了三次淬火的工艺,铁料也得选上等的;”
“我知道难。”
李清廉叹了口气,指尖敲击着奏报,
“可陛下的旨意摆在这儿,国库的账本也摆在这儿,不压也得压。”
“本部之意,是从工艺和采购上想办法——比如淬火次数能否减至一次?硝石采购能不能找更便宜的渠道?”
贾政闻言,立刻反驳:
“万万不可!”
他站起身,语气坚定,
“淬火减至一次,弯刀硬度会大不如前,砍不了几下就会卷刃,与寻常兵器无异;”
“不仅威力不足,还容易在储存时出意外。前线将士用性命换来的口碑,不能毁在‘省钱’二字上。”
李清廉脸色微沉:
“政侍郎这话,是说本官不顾将士安危?可国库空虚是实情,总不能让工部一直亏空下去吧?”
“下官并非此意。”
贾政放缓语气,“压成本可以,但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或许咱们可以从别处着手——比如减少不必要的纹饰锻造,简化兵器配件,或是与铁厂签订长期合约,压低采购价。”
“这些法子虽慢,却能在保质量的前提下省出银子。”
众人纷纷附和,觉得贾政的法子更为稳妥。
李清廉沉吟片刻,点了点头:
“也好,就按政侍郎说的办。你尽快拟定具体方案,三日後报给本官,再一同上奏陛下。”
“是,下官遵令。”
贾政躬身应下。
散会后,议事堂内渐渐空了。
贾政留在最后,看着案上的兵器图谱,眉头依旧未舒。
他知道,既要保质量又要压成本,绝非易事,可工部是国之根本,兵器更是安危所系,绝不能有半分马虎。
窗外的日光斜照进来,映着他凝重的神色,也映着案上那柄代表着工部责任的青铜令牌。
回到工部书房,贾政将工部的账本摊在案上,指尖划过一行行数字,眉头始终紧锁。
他对着账本心算许久,越算越觉得棘手——李尚书要压的成本,远非简化纹饰、签长期合约能满足。
“公家生意本就层层克扣,铁料、硝石这些主材,就算找到个人矿山,人家也知道是工部采购,怎肯轻易降价?”
贾政低声自语,指尖在“铁料采购价”那栏重重一点。
之前为赶工期,铁价本就虚高,如今想压下来,最多不过省出一成,于国库亏空而言,杯水车薪。
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院外的槐树出神。
工部的作坊早已不是旧日模样,锻造机、碾压机等工业化设备摆得满满当当,效率比早年纯手工时提升了数倍。
“设备已经用到极致,再想提高效率,难啊。”
贾政轻轻叹了口气,这些年他推动作坊改良,能想到的法子几乎都试过了,眼下确实到了瓶颈。
难道真要像李尚书说的那样,减淬火次数、买劣质硝石?
贾政摇了摇头,那是砸贾家招牌,更是拿将士性命开玩笑,绝不能做。
他重新走回案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大脑飞速运转,过往接触的工艺、典籍在脑海中一一闪过。
突然,一个念头猛地冒了出来——成组技术。
这是他后世出名的加工技术,大意是将同类型的锻造任务归为一组,集中调配设备与人力,避免重复调试机器、更换工具的时间浪费。
比如打造弯刀时,将下料、锻打、淬火、开刃等工序按批次分组,一组设备专门负责下料,一组专门锻打,流水作业,而非以往“一人一器从头做到尾”。
“或许可以试试。”
贾政眼中闪过一丝亮光,立刻拿起纸笔演算起来。
按现有规模,若采用成组技术,调试设备的时间能省出三成,人力搭配也能更合理,原本十个人一天做五十把弯刀,说不定能提到七十把。
产量上去了,单位成本自然就降了,而且完全不影响质量。
他越算越兴奋,之前的愁云散了大半。
这法子既不用动原料品质,也不用改核心工艺,只调整流程与分工,可行性极高。
唯一要注意的是前期的工序分组与人员培训,得花些功夫理顺,但一旦成型,便是长久之利。
“就从弯刀作坊先试起。”
贾政放下笔,语气笃定。
他决定明日一早就去工部,和李尚书商议此事,再抽调得力的管事负责统筹。
成组技术这步棋走好了,既能满足陛下压成本的要求,又能保住兵器质量,说不定还能为工部的作坊改良开辟新路子。
贾政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数字,嘴角终于勾起一抹浅笑——困住工部的成本难题,或许就藏在这“组”与“流”的门道里。
工部衙门外的日头渐渐西斜,贾政将成组技术的初步方案收进袖中,正准备去找李清廉商议,却被对方一把拉住。
“政侍郎,别急着走。”
李清廉笑着拍了拍他的胳膊,
“赵振明日就要赴吏部上任,咱们做同僚的,总得给他贺贺。邀月楼我都订好了,就等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