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使是在第二天才得知此事的。昨天他们六人都睡在了工坊里,他早上出门采购食物时,才听到这个消息。
林明达休息了一晚后,还没来得及去找人,赵云鹏却先一步找到他,并恭敬地行礼道:“林大人,日夜兼程辛苦了。”
林明达赶紧回礼,他之前并没有见过赵云鹏,这是第一次见。
“赵大人先到,可有了解到什么?”
“关于交易的事,我没有过问,只是对周边海盗的情况做了一些调查。林大人是打算直接进行商谈吗?”赵云鹏问道。
林明达点头,“谈判越早完成,火炮就能越早运往前线。”
赵云鹏赞同道:“大人所言极是。”
随后,林明达偕同户部郎中蒋润、工部郎中杨新荣、游击将军赵云鹏、文书官谢诏前往总督府。葡萄牙总督佩德罗及秘书长卡洛斯、财政总管席尔瓦共同迎接他们一行。
因为战事紧急,林明达省去了寒暄直接进入主题:“总督大人,在之前的信件中我曾询问红衣大炮的价格,但您当时并未给出明确答复。现在能否告知具体价格?”
佩德罗叹了口气,欲言又止,“实不相瞒,我们与荷兰之间的战争愈发激烈,目前这种武器……难以出口。”
林明达眉头一皱。
杨新荣急切地问:“总督大人,这和之前说好的不一样,如果不能卖,为何之前不说明?”
佩德罗伸出手,示意他稍安勿躁,“我们一直希望能与贵国保持良好关系。因此,当国王得知你们有意购买火炮时,还是同意了这笔交易。”
林明达很想说,一封信从这里寄到里斯本至少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再收到回复可能要超过一年!他们这个决定也就这几个月的事,对方怎么可能发信去问葡萄牙国王。
他在袖中紧紧握拳,强压下心中的不满,“那么,每门红衣大炮的价格是多少?”
“每门大炮300两白银。”
林明达沉默了,他就是因为预算这个事出发才晚了些,而走之前他们得到的预算也只有每门红衣大炮200两白银。
佩德罗缓缓说道:“这已经是我们的诚意了,在当前战时背景下,这些武器原则上是不出售的。”
林明达轻声说道:“我听说贵国希望传播天主教,我之前向皇上禀报。皇上也在慎重考虑此事,毕竟先帝时期,也允许你们在京传教了。”
佩德罗没想到,林明达会主动谈论这个事。
“那林大人认为此事还有希望吗?”
林明达点头,“我会再次上书给皇上,请示此事。”
听到这里,佩德罗三人交换了一下眼神,“既然贵国有此诚意,那价格方面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商量。”
林明达笑着问:“那总督大人得告诉我们,你们愿意给的最大让步是多少,我才好写进信里。”
财政总管席尔瓦回答:“请允许我们内部商议一下,明天之前给您答复。”
林明达点头同意:“好的。”
几人离开总督府后,立即遇到了昌弘济。昌弘济内心忐忑不安,他怕林明达也和赵云鹏一样,不需要他。
然而,林明达却主动询问起珠海城的情况,并接受了昌弘济准备的宴席。随后,他才以有要事需要商讨为由,前往了赵云鹏的住处。
此处靠近总兵府,由于赵云鹏最近一直与周应泰共同行动,选择这里居住更为方便。
“大人,这次户部给的预算是多少?”赵云鹏有些担心。
林明达看向旁边的户部郎中蒋润,后者缓缓回答:“200两。按照对方提供的价格来看,我们的预算可能……”
赵云鹏迟疑片刻,问道:“那皇上会同意他们上京传教吗?”
林明达看着他,一字一句说道:“赵大人,上京和上京传教可是两件事。”
赵云鹏眼神一亮,也就是说筹码有两个。
“那陛下同意哪个?”
林明达摇头,因为这个结果崇治帝只与他谈过。
应元正几人,正在热火朝天的干活。燧发枪改动的地方较多,所以他还是按照第一版的方案为主体执行,去掉他故意弄上去华而不实的一些小修改。整体有两大改动。
一处就是击发机构,他采用了双簧联动击锤设计,也就是增加了一个辅助弹簧,确保燧石撞击力更稳定。
另一处是重新设计枪托的形状和尺寸,让它更符合人体工程学,更舒适。还可以用中国的硬木,代替欧洲的胡桃木,既能减重又防潮。
激发力度不均,重量大,都是之前孙使说过的问题。暂时改这两个也说的通。
荷兰卖给他们的高质量钢材是乌兹钢,这是从印度进口的材料,用来做核心部件。
应元正告诉康山和叶老,他们做不出来燧发枪的弹簧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材料问题,二是弹簧片的设计。
虽然片状弹簧也能用,但耐久性不足。他们需要的是v型弹簧,能同时提供击锤的爆发力和耐久性。
此外,扳机机构所需的螺旋弹簧由于之前缺少材料导致钢丝粗细不均,但现在有了合适的材料和模具,经过几次尝试后便能成功。
第三个原因就是淬火工艺不同,欧洲采用油淬工艺,可以更好地控制温度并减少脆裂的风险。而他们主要用的是水淬,容易导致高碳钢开裂。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直接上手,应元正全程跟在他们身边。这也体现出来系统的好处,比如回火技术,依靠经验“看火色”的方法误差较大,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叶老也不能每次都精准把握。
但系统就能准确的观察出温度,再由应元正说出,令叶老和康山大为震惊。叶老甚至感叹他是天生的工匠,把康山吓得差点捂住老师的嘴巴。
仅仅一天,他们就成功制造出了燧发结构,而枪托部分则交给了董州负责。
应元正也是没想到,董州不仅擅长木工,还是个铁匠,还会修船。能呆在王海龙身边的果然不是一般人。
其他部件用的是之前那个工坊制造的零件,最后的打磨和组装交给了康山。就这样,在第三天,他们成功制作出了改良版的燧发枪。
王海龙配合着工坊中打铁的声音,进行了初步测试。枪整体的重量确实有所减轻,而且哑火的概率也降低了。
“我觉得可以再加个防水的设计,以免火药受潮。”王海龙建议道。
应元正点头,“好主意。”
王海龙注视着他,赞叹道:“少爷真是让人刮目相看。这些都是从书上学到的知识吗?”
果然会怀疑啊。
应元正指着脑袋,“一部分是从书里学来的,但新的想法是从这里思考出来的。”
王海龙想起了他办的学堂,突然明白了应元正的用意。
“那这把枪我就拿去给巴纳德看看。如果有具体的合作条件,我会派人通知你。”
应元正点头,“你去吧,我这边准备改进制造流程,再造几把成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