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率领的三千振明军精锐,如同离弦之箭,沿着运河道一路向北急进。沿途,王五撒出的夜不收早已将道路清理干净,并不断将前方军情传递回来。淮安城已是岌岌可危,刘良佐的前锋部队日夜猛攻,守军伤亡惨重,城墙多处破损,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再快些!都给老子跑起来!”李贵骑在马上,胸腹间的旧伤因颠簸而阵阵抽痛,但他浑不在意,只是不断厉声催促。他深知,淮安城多守一刻,瓜洲就多一分准备时间,整个江北战局就多一分变数。
三日后,黄昏。当李贵所部抵达淮安城南二十里处时,远远已能望见城墙上空的硝烟与隐约传来的喊杀声。王五派来的联络员带来了最新消息:西门一段城墙已被轰开缺口,刘良佐正调集精锐,准备发动最后一击!
“狗日的,来得正好!”李贵眼中凶光爆射,“传令!全军加速!直扑西门!炮兵队,给老子抢占前面那个土坡,轰他娘的清军队列!燧发铳营,随老子冲上去,堵住缺口!”
没有休整,没有犹豫,这支经过严格训练、装备精良的军队,如同注入滚烫铁水的模具,瞬间进入了战斗状态。炮兵分队在李贵指定的高地上迅速架起标准化轻型野战炮,炮手们根据讲武堂传授的测距方法,紧张地调整着射角。而李贵则亲率燧发铳营和锐士营,如同决堤洪流,向着淮安西门方向狂飙突进。
淮安西门外,刘良佐志得意满。他投降清廷后,亟需一场大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拿下淮安这个江北重镇,无疑是大功一件。眼看城墙缺口在望,守军已是强弩之末,他挥刀怒吼:“儿郎们!破城就在此刻!先登者,赏银千两!给老子冲!”
密密麻麻的清军步兵,扛着云梯,如同蚁群般涌向那道摇摇欲坠的缺口。城头守军的箭矢和擂石已经变得稀稀拉拉,绝望的气氛弥漫开来。
就在此时——
“轰!轰!轰!”
数发炮弹带着凄厉的呼啸,从清军侧后方的高地上精准砸落!实心弹狠狠撞入密集的冲锋队列,瞬间犁出数道血肉模糊的沟壑!霰弹则如同死亡的铁雨,泼洒在后续梯队之中,惨叫声骤起!
刘良佐大吃一惊,猛地回头:“哪里打炮?!”
未等他反应过来,更令人心悸的声音已然响起!
“砰!砰!砰!砰!”
那是不同于以往任何明军火器的、密集、整齐、如同爆豆般的铳声!声音来自他们的侧翼!
只见一支打着“振明”旗号的军队,如同神兵天降,以严整的散兵线快速推进至百步之内,前排蹲踞,后排直立,手中火铳喷吐出连绵不绝的火焰与硝烟!铅弹如同冰雹般砸向正专注于攻城的清军侧翼!
这火力,太猛!太急!太准!
正在冲锋的清军如同被一柄无形的巨锤拦腰击中,侧翼瞬间大乱!尤其是那些军官和旗手,几乎在第一时间就被重点“照顾”,纷纷倒地!
“稳住!转身!结阵!”刘良佐又惊又怒,厉声嘶吼。他毕竟是宿将,试图稳住阵脚。
然而,振明军根本不给他机会!
“第二排——上前!放!”
第一轮齐射的硝烟尚未散尽,第二轮更加密集的弹雨已然降临!燧发铳远超火绳铳的射速,在此刻展现了恐怖的压制力!清军别说转身结阵,连抬头都变得极其困难!
“锐士营!铳刺!冲锋!”李贵看准时机,发出了雷霆般的怒吼!
“杀!!!”
等待已久的锐士营老兵,如同下山的猛虎,挺着雪亮的铳刺,从燧发铳手的间隙中猛扑而出,狠狠撞入了已然混乱的清军队列!
短兵相接,残酷无比!但振明军锐士营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尤其是白刃战技巧经过李贵和讲武堂的强化训练,此刻面对被火器打得晕头转向的清军,更是占尽上风!铳刺突刺,腰刀劈砍,瞬间就将清军的冲锋队形搅得天翻地覆!
城头之上,原本绝望的淮安守军,被这突如其来的逆转惊呆了。他们看着那支陌生的军队,用着从未见过的犀利火器和悍勇无比的搏杀,竟将数倍于己的清军打得节节败退!
“是……是振明军!林帅的兵!”有军官认出了旗帜,嘶声高喊!
“援军!我们的援军来了!”
绝处逢生的狂喜,瞬间点燃了守军最后的勇气!“开城门!杀出去!接应援军!”守将嘶哑着下令。
沉重的西门被缓缓推开,残余的淮安守军如同决堤的洪水,涌出城门,与振明军内外夹击!
刘良佐眼见大势已去,部队已然崩溃,再也顾不得什么功劳颜面,在亲兵拼死护卫下,狼狈地向后逃窜。主将一逃,清军更是兵败如山倒,丢下满地尸体和器械,向着来路疯狂逃命。
战斗从傍晚持续到入夜,最终以清军惨败告终。刘良佐损兵超过两千,狼狈退回三十里外方才收拢残兵。而振明军与淮安守军,则趁势收复了城外所有失地,并连夜加固城防。
淮安城,守住了!
是夜,淮安城内,一片劫后余生的景象。李贵顾不上休息,亲自巡视城防,慰问伤员。淮安守将拉着李贵的手,老泪纵横:“李将军!若非贵部及时来援,淮安……淮安已不属我大明矣!林帅之恩,淮安军民永世不忘!”
李贵摆了摆手,脸上却带着一丝疲惫与凝重:“守住便好。然清军主力未至,刘良佐虽败,多铎大军转眼即到。淮安……仍需苦守。”
他站在残破的城头,望着北方漆黑的夜空。这一战,虽然胜了,但也暴露了问题。长途奔袭,士卒疲惫;弹药消耗巨大,尤其是炮弹,所剩无几;新式战术虽利,但对军官的临场指挥要求极高。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多铎的主力,才是真正的硬骨头。
但无论如何,经此一役,振明军这把新铸的利剑,已然在江北战场上,展露出了它足以令敌胆寒的——绝世锋芒!
消息传回瓜洲,林慕义闻报,久久不语。他走到那面巨大的江北舆图前,将代表淮安的点,重重地圈了起来。
锋芒已试,初战告捷。
但这仅仅是与惊涛骇浪的第一次碰撞。
接下来,这柄剑,将要迎接的,是足以摧毁一切的真正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