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周世弘骤然驾崩,死因成谜,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暗流汹涌的帝京深潭,瞬间激起了滔天巨浪。皇宫被重重封锁,禁军与影卫如临大敌,许进不许出。三位成年皇子——四皇子周煜、七皇子,以及虽被圈禁但母族势力仍在的三皇子一党,几乎在丧钟响起的刹那便开始了明争暗斗,各方附庸势力也纷纷站队,帝京局势一触即发。
在这片混乱与肃杀之中,林知珩所在的府邸却如同暴风雨眼中的孤岛,保持着异样的平静。他严格执行着紧闭门户、按兵不动的策略,同时通过苏月岚带来的北盟秘密渠道和望月阁云梦瑶的情报网,冷静地观察着外界的一切动向。
然而,府内的平静,却被另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打破了。
这一日,顾清辞在协助整理“青云学社”的典籍时,忽感一阵强烈的眩晕与恶心,险些站立不稳。随行的书院弟子慌忙搀扶,苏月岚闻讯赶来,她精通医理,细心为顾清辞诊脉。
指尖搭上腕脉不过数息,苏月岚的脸色便微微一变,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有惊讶,有了然,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黯然,但很快便被关切所取代。她收回手,看着顾清辞那依旧清丽却略显苍白的脸颊,轻声道:“顾妹妹,你……有身孕了。”
此言一出,宛如一道无声的惊雷,在在场几人心中炸响。
顾清辞整个人僵在原地,清冷的眸子瞬间睁大,充满了难以置信与一瞬间的慌乱。她下意识地抚上自己依旧平坦的小腹,那里……竟然孕育了一个小生命?是了,菩提心镜中那阴阳交融、神魂相依的极致时刻……竟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记。
一旁的楚狂歌张大了嘴巴,看看顾清辞,又看看闻讯赶来的林知珩,表情古怪,最终化作一声说不清是羡慕还是别的什么的叹息。九公主周薇则是脸色一白,咬紧了嘴唇,默默低下了头。
林知珩赶到时,正听到苏月岚的话语。他脚步一顿,目光瞬间落在顾清辞身上,震惊、喜悦、责任……种种情绪交织,最终化为一声复杂的轻叹,快步上前扶住她:“清辞……”
顾清辞抬眸看他,眼神中慌乱渐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母性的柔光与坚定的复杂神色。她轻轻挣脱林知珩的手,后退半步,对着苏月岚微微一礼:“多谢苏姐姐诊断。”随即,她看向林知珩,语气恢复了以往的清越,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林盟主,帝京如今已成是非之地,局势诡谲,危机四伏。我身怀有孕,留在此地,恐成你的拖累,亦不利于胎儿安宁。我决定,即刻返回书院。”
返回书院?
林知珩眉头微蹙:“清辞,此刻离京,路途遥远,恐不安全。不如留在府中,我定能护你周全。”
顾清辞摇了摇头,眼神清明而坚定:“正因局势危急,我才必须离开。我留在帝京,若被他人知晓身孕之事,无论对你,对北盟,还是对即将诞生的孩儿,都绝非好事。书院乃清静之地,亦是天下学子心中的圣地,我回去,既能安心养胎,也能……以此为契机,让书院更深地理解并接纳你的理念。青云学社欲打破知识垄断,若能得到书院的公开支持,必将事半功倍。”
她的话语条理清晰,既考虑了自身与孩子的安全,也着眼于更长远的布局。她是要将这次意外的身孕,转化为推动“理念输出”的契机!
苏月岚在一旁暗暗点头,顾清辞的选择,无疑是最理智、也是对大局最有利的。她温声开口:“顾妹妹思虑周全。返回书院确是上策。我立刻安排最可靠的北盟好手与书院弟子一同护送,确保万无一失。”
林知珩看着顾清辞那决然的眼神,知道她心意已定。他了解她的性格,外柔内刚,一旦决定,便不会更改。他深吸一口气,握住她的手,沉声道:“好!我尊重你的决定。路上一切小心,抵达之后,立刻传讯报平安。待帝京事了,我必亲往书院接你。”
他的承诺,掷地有声。
顾清辞感受着他掌心传来的温度与力量,心中最后一丝不安也消散了,轻轻点了点头。
事不宜迟,就在皇帝驾崩引发的混乱尚未完全波及到林知珩府邸这片区域时,一支精干的小队已悄然准备就绪。由两名北盟金丹客卿和四位书院精英弟子组成的护卫队伍,护送着乘坐特制、防御与舒适性俱佳马车的顾清辞,从府邸侧门悄然离去,直奔帝京之外。
林知珩、苏月岚、楚狂歌等人立于府门内,目送马车消失在长街尽头,心情皆复杂难言。
“她……会没事的吧?”楚狂歌难得语气有些低沉。
“会的。”苏月岚语气肯定,“顾妹妹聪慧坚韧,定能化险为夷。此举,或许能为我北盟,打开书院那扇紧闭的大门。”
林知珩默然不语,只是负手望天,帝京上空,阴云密布,仿佛预示着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顾清辞的离去,虽然暂时减少了一个不确定因素,但也让林知珩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一分。
与此同时,皇宫内的权力角逐已趋于白热化。四皇子周煜凭借其长期经营的势力和“嫡长”(皇后所出)名义,在部分朝臣和禁军将领支持下,迅速控制了皇宫大部分区域,并对外宣布皇帝“突发恶疾,龙驭上宾”,自己以储君身份监国。然而,七皇子及其麾下神秘势力占据着皇宫西北角的观星台及部分秘殿,拒不承认周煜的监国之位,双方剑拔弩张。三皇子余孽则在帝京各处制造混乱,散布流言,试图浑水摸鱼。
而关于皇帝真正的死因,各种猜测甚嚣尘上。有说是四皇子等不及弑父篡位,有说是七皇子暗中下手,更有甚者,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了那位刚刚立下不世之功、却功高震主的北地盟主林知珩!
就在这人心惶惶之际,已初步完成改建、本打算择期开讲的“青云学社”门外,迎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访客。
来人一身朴素儒袍,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眼神温润却仿佛能洞悉人心。他并未通传,只是静静地站在学社那尚未正式悬挂匾额的大门前,仰头看着那颇具气势的门楼,以及门内隐隐传来的、不同于传统书院朗朗读书声的,更像是激烈讨论与器物敲击的声响。
负责守卫的北盟子弟见其气度不凡,不敢怠慢,连忙入内通报。
片刻后,林知珩与苏月岚亲自迎出。
看到门外老者的瞬间,林知珩目光一凝,虽未见过本人,但其画像与特征早已熟记于心。他上前一步,执晚辈礼,恭敬道:
“晚辈林知珩,不知孟先生大驾光临,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来人,正是当代书院院长,儒家魁首,顾清辞的师尊——孟先生!
孟先生的目光落在林知珩身上,细细打量,温声道:“林小友不必多礼。老朽不请自来,是想亲眼看看,这欲‘青云’直上,敢为天下先的学社,究竟是何模样。”
他的语气平和,听不出喜怒,但那双仿佛能看透世情的眼眸,却让林知珩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
清辞刚刚离开,她的师尊便亲自登门……这绝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