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岁安不想同一个醉鬼呆在一处,便道,“王爷在这里等着,应该很快就会有人来找你了,臣女就先走了。”
夏荷和冬梅也匆忙行了礼,跟在颜岁安身后。
谁知她才转身,两步都没走出去呢,脚步就停了下来,衣角处传来一个拉扯感。
颜岁安闭了闭眼,最后还是开口道,“王爷,请放手。”
脸上的表情皮笑肉不笑的。
可喝醉了的小王爷怎么可能乖乖听话,想要装着不知道她在说什么的样子,但开口的却是,“我没拉你衣服啊!”
夏荷和冬梅都在心里暗暗吐槽,这小王爷怎么有点不太聪明的样子。
颜岁安想回去了,不想同他纠缠,想着还是将人打晕吧!
打晕了省事!
她手都抬起来了,这一层居然上来人了,大概是看到了这边有人,便没有往这里来。
可还是在同一层啊!
颜岁安想了想,还是将抬起的手放下。
夏荷也跟着松了一口气,她并不觉得小姐刚刚抬手是想搀扶瑞王殿下,相反给瑞王殿下一巴掌倒是有可能。
看见那边上来的俩人朝这边看了好几眼,颜岁安转移了话题,“王爷一个人在这里赏月喝酒吗?”
小王爷找了个柱子靠着,手依旧没有放开,小王爷虽然实力很菜,但个子却长得很高,这大概是遗传,毕竟皇上也不矮。
所以这会颜岁安同他说话,还要仰起头。
他道,“对呀,今日听到六哥不在了,我心里有些不舒服,明明前头还是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突然不在了。”
下头的人见他平日里这些事都不放在心上,和庆王也没有多好的关系,所以这事便没人第一时间告知他。
今天还是他无意间听到管家和郝侍卫在拌嘴才知道的。
“虽然平日里六哥对我一般,比不上其他兄弟,但他这人心不坏的。”
“不坏的——”
“小时候我偷溜出去没带宫人,在御花园摔倒了,还是他给我背回坤宁宫的,他们说这是报应,可我听着不舒服。”
“这明明是那些叛军的错,为什么死的是六哥——”
或许很多事情他不懂,但他记得小时候六哥背他回宫时的轻声安抚。
他不知道为什么明明功夫一般的六哥,会突然上了战场,可六哥不在了他心里堵堵的,很不舒服!
庆王——
颜岁安将右手的帕子换到了左手上,看着这个明显很伤心的大孩子开口,“那王爷有没有想过,或许这是庆王给自己挑选的结局?”
小王爷原本低着的头抬起,眼里是亮晶晶的泪水,他懵懵的摇了摇头。
说实话,这人是真的不像是这个时代的十七岁。
颜岁安道,“庆王殿下犯了事,最好的结局就是留得性命,然后抄家流放,可这样一条路或许不是他想要的,所以他另外寻找了一条出路。”
小王爷不解,“可那明明是一条死路啊!”
命都没了!
颜岁安道,“可是他留了身后名,妻儿也有了更好的归宿。”
“那.....那,我还是觉得......”
注意力被转移,小王爷不自觉地放开了颜岁安的衣角,几乎是在他放手的一瞬间,颜岁安直接转身就走。
连他最后一句话都没听完。
看着那飘然而去的身影,小王爷傻眼了。
这人咋能这样呢?
她话听一半难道不难受吗?
反正他自己肯定是难受的。
小王爷开口喊,“诶——”
余下的话他倒也没有喊出来,因为郝侍卫赶到了。
终于姗姗来迟的郝侍卫将醉酒的小王爷给拖走了。
他大概又要被罚了吧,毕竟要是下面没有颜岁安,小王爷应该是要受伤的。
但这也说不准,要是每次出事郝侍卫都要被罚,那他都不知道死多少回了,小王爷运气好,很少真的出现什么重伤。
小王爷被郝侍卫拖回去后,一觉睡到了第二天太阳高照。
颜岁安则完全没有将这个插曲放在心上。
庆王的灵柩被运回来了,在庆王府停灵七日后送入皇陵。
虽然庆王府被收回了,但皇上并没有下令让庆王妃等人搬出庆王府,而是让他们继续住着。
毕竟他还是皇上的儿子,没有从皇室除名,便一直是庆王。
出殡那日艳阳高照,街道两旁站满了前来吊唁的人,在最前面扶牌的是庆王的长子谢昭,今年九岁。
坊间对于庆王这人褒贬不一,但人死灯灭,很多人都还是来送了他最后一程。
颜岁安也来了,她依旧坐在茶楼里,毕竟这里视野好。
看着这长长的出殡队伍,看着街边的人也是一脸肃穆,她的内心却很平静。
本来就该平静的,不过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
她也看见了街头站着的了空小和尚,倒是没有见到那个有点本事的通禅和尚。
了空也看到了颜岁安,但是这次他没有上来找颜岁安。
他心中依旧有疑惑,不过他知道,颜岁安是不会给他解惑的,他也就不自讨没趣了。
看着装着庆王的棺椁,他的内心极其复杂,想当初七夕那天,师傅算出天下恐有变数,便急匆匆的带着他往京城赶,可最后紧赶慢赶的还是晚了一步。
路上师傅就同他说过,若是颜家大小姐插手,这件事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可他们到时,颜家大小姐还在一旁围观。
师傅见此情景也没有说什么,只又匆匆的进了宫,平息了皇上的怒火。
毕竟在京城、天子脚下,对皇上的儿子进行刺杀,无论事情的起因如何,这无异于在天子卧榻上动手,是在挑衅皇权。
最终皇上选择先将庆王禁足,派康王出面处理此事。
这也确实是个正确的选择,康王常在江湖上行走,认识不少在江湖上有头有脸的人。
有他出面从中斡旋,大刀帮这些人的死亡,才没有第一时间激起江湖人的逆反心理。
他承诺必定会奏请皇上秉公处理此事,还可以替他们递上请愿书,这样的行事方式,反而让康王趁此机会在这些人心里暗暗树立了一个朝廷的正面形象。
这也让万宏门处于被动状态,最后康王以‘先观望,等待朝廷的处理结果’为由,说服了除金鼎门之外的几大势力。
继而万宏门就公布了万州当地官员,贪赃枉法,欺压百姓,鱼肉乡民的一系列罪状,发动了兵变。
打着的是为民请命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