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莉拉着妹妹聊了会儿天,她原本很看好妹妹和何雨柱的姻缘。
如今何雨柱的成就有目共睹,不仅在大院,在整个钢铁厂都是数一数二的人物。
这么年轻的副厂长实在罕见。
不过于莉只是个普通家庭主妇,理解不了妹妹的心思。
要是知道于海棠打算用身子挽回何雨柱的心,非得急疯了不可。
在于莉眼里,生活就是柴米油盐,哪懂得什么情情 ** ?
于海棠心烦意乱,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夜深人静时,她索性起身出门散心。
同样辗转难眠的还有秦淮茹。
她不像于海棠那么多愁善感,只是清楚地意识到全家人都离不开何雨柱。
多年来她为家庭付出一切,几乎从没为自己考虑过。
但经历种种变故后,她开始想要为自己活一次。
可她的选择实在有限。
环顾四周,似乎只有何雨柱能满足她的需求。
为了留住这个男人,她甚至放下矜持成了他的枕边人。
想到这儿,秦淮茹脸上仍会发烫——连这种词都是何雨柱教她的,真不知这人怎么想的。
秦淮茹觉得何雨柱对她还算满意,心里还存着一丝期待:说不定哪天他就会开口求婚。
若真如此,她才不管贾张氏怎么想。
那老东西要是敢闹,大不了送她去乡下,就算丢了工作也认。
其实她早就有过改嫁的念头,但贾张氏总拿去厂里告状相威胁。
这年头要是因为作风问题被举报,工作肯定保不住。
今天亲眼见到何雨柱的结婚证,对她打击不小。
不过她和于海棠不同。
小姑娘没经过风浪,一次挫折就可能一蹶不振。
而她秦淮茹早就被生活磨砺得百折不挠了。
她在床上翻身的动静吵醒了贾张氏:大半夜不睡觉,孩子明天还上学呢!秦淮茹只得轻手轻脚爬起来,想去院里透透气。
此时于海棠正站在中院望着何雨柱家的窗户出神。
突然听见开门声,她刚要躲开,却和秦淮茹打了个照面。
海棠,这么晚还不睡?
秦姐,我去趟厕所。”
巧了,一起吧。”
两人心照不宣,却不知从何说起。
沉默许久,还是秦淮茹先开口:本以为你会和柱子成呢。”
我是想啊!可现在...于海棠苦笑。
谁知道呢?秦淮茹压低声音,当年许大茂相亲,头回见面就被柱子搅黄了。
他俩本来就是死对头,为这事彻底结了仇。
柱子和冉老师还没办酒,说不定...
夜风拂过,两个女人的身影在月光下若隐若现。
秦淮茹天生擅长撩拨人心,三言两语就能让人鬼使神差地做出荒唐事。
原本心灰意冷的于海棠,被她几句话又勾起了念想。
两人刚走到公厕门口,突然听见里头传来不堪入耳的动静。
嘶——
秦淮茹拽住要跑的于海棠,竖起耳朵细听。
那粗重的喘息声中,竟混着二大爷的嗓音!另一个娇滴滴的女声听着耳生,绝不是二大妈。
您要是休了家里那个,我天天伺候您......
小翠花你这磨人精......明儿就写休书!
两个姑娘惊得瞪圆了眼睛。
谁能想到平日里道貌岸然的二大爷,背地里竟盘算着停妻再娶?
匆匆逃回院里,秦淮茹心里翻江倒海。
二大爷 ** 也就罢了,竟能为个野女人抛弃发妻。
想到何雨柱始终对她若即若离,莫非是自己不够放得开?
她在自家门前徘徊到深夜,终于咬牙往何雨柱家摸去。
正要推门的刹那,身后传来脚步声——于海棠红着脸站在月光下。
四目相对的瞬间,两人像被烫着似的各自扭头。
这个秘密让她们彻夜难眠。
***
阿华最近走路都带着风。
作为大院里的混世魔王,他从小在街头摸爬滚打,直到遇见何雨柱才走上正路。
如今他模仿着师父的做派,连说话腔调都学得惟妙惟肖。
这段时间,何雨柱对社会经济形势的独到见解让阿华受益匪浅。
每次回家,父亲总要拉着他长谈。
老人家敏锐地察觉到,儿子遇见了贵人——从言谈举止到思想见识都焕然一新,这份蜕变让老父亲由衷欣慰。
阿华对父亲始终怀有敬意,这位战场上的老英雄一直是他心中的榜样。
年少时的叛逆与标新立异,如今想来不过是幼稚的逞强。
如今能获得家人尤其是父亲的认可,这份成就感激励着他更加投入工作。
每天破晓时分,阿华就赶到鼓楼市场管理处梳理当日事务。
市场开市后,他如同巡视领地的猛虎般来回巡查。
在这特殊时期,敢于早出经商的往往不是善茬——正如师父所言,就像古代农民 ** ,最先冒头的总是胆大的地痞流氓。
只有当普通百姓陆续进场,市场才能真正步入正轨。
为震慑宵小,阿华起初带着二十多名小弟巡场。
占地六万平的鼓楼市场初期门可罗雀,连老主顾都疑心是陷阱不敢光顾。
后来何雨柱献策,雇了几百个胡同青年当托才打开局面。
如今半个月过去,商户增至三百余家,但面对日均破万的客流量仍显不足——在这个商品凭票供应的年代,自由交易市场的吸引力超乎想象。
昨日客流激增三千,呈现几何级增长态势。
同样振奋的还有李主任。
这位 ** 道干部重燃工作热情,将其他事务悉数移交,整日在市场忙碌。
自市场建成以来,她虽未多费心却屡获陈处长嘉奖。
如今奉命每日汇报市场动态,倒也乐在其中——多少年没见过这般生机勃勃的景象了。
李姐一边寻找阿华的身影,一边兴致勃勃地打量着道路两旁的摊位。
摊位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商品,有新鲜的水果蔬菜,也有活蹦乱跳的鸡鸭鹅和新鲜的猪肉,大部分都是农副产品,偶尔也能看到几个卖玩具和其他杂货的小摊。
从整体来看,这些摊位几乎涵盖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虽然细分类别上还不够完善,但基本能满足居民们的日常需求。
看着买卖双方讨价还价、争得面红耳赤的热闹场景,李姐心里乐开了花。
她今天来市场,除了逛逛,还有一个重要目的——想通过阿华联系何雨柱。
回想起昨天的事,李姐仍有些恍惚。
昨天,陈处长突然叫她过去一趟。
等她赶到时,发现会议室里坐满了人,就连陈处长这样的级别,也只能坐在末位。
坐在正 ** 的是一位气度不凡的大领导,但态度却十分和蔼。
“李主任,别紧张。”
大领导微笑着说道,“今天请你来,主要是想听听你对鼓楼市场情况的介绍。”
李姐咽了咽口水,努力平复心情。
好在她最近的心思全扑在市场管理上,对市场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几乎可以脱口而出。
“鼓楼市场开业不到一个月,占地约六万平方米。
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我们街道讨论过,可能很快现有的场地就不够用了,正在考虑是否要扩大租赁范围。”
“目前市场内有固定商户三百多户,客流量相当可观,预计一周内能达到一万五千人次。”
“市场上的商品种类比较齐全,基本覆盖了吃穿住行等生活必需品,当然,这只是大类,细分品类还有待补充。”
李姐一口气汇报完,在座的领导们纷纷点头。
有人插话问道:“老百姓对市场的评价如何?是支持的多,还是批评的多?”
李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开业至今,我们还没收到任何批评意见。
大家都说早就该有这样的市场了,不然前几年的日子也不会过得那么艰难。”
大领导赞许地说道:“李主任,你们这项工作做得很好。
你可能还不知道,你们的事迹已经上了内部通报。
这在以前可是东南沿海地区才有的成绩,京城内地还是头一回,我们要给你记大功!”
李姐一听,激动得手足无措。
“这都是陈处长领导有方,他一直督促我们街道打破常规、推陈出新。
说实话,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这很正常,不破不立嘛。”
大领导笑道,“改革需要勇气,需要探索。
但正如那句话说的,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你们现在,就是那只‘好猫’。”
“李主任,能不能再谈谈,你是如何想到开展这项工作的?另外,鼓楼市场未来的发展规划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一抛出来,李姐顿时懵了。
介绍市场现状她还能应付,但市场为何如此红火,甚至为何能得到大领导的认可,她其实并不清楚。
至于未来发展,她更是毫无头绪。
现在的她,更像是个旁观者,每天看着阿华他们忙前忙后,自己则像个记录员,把情况整理汇报给陈处长。
犹豫片刻后,李姐决定实话实说。
“各位领导,其实我不敢居功……”
这件事是一位高人提点的。
当时我正为陈处长的吩咐发愁,他就主动找上门来,给我出了这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