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就是出使的是陈珏,若是换一个人出使,听到金承焕出言不逊,怕是早就当面呵斥,扣上一个不敬之罪了。
金承焕不会不知道其中的深浅,他这怕也是出言试探大华这位最年轻的文坛泰斗,想要看看陈珏的脾气,在此次访问之中是否能够占到一些便宜。
结果,第一轮交锋之中,虽然试探出陈珏的态度并不像其他大华使臣一般强硬,但是其另辟蹊径,欢迎所有人辩驳论道,这即是对自己询问的极端自信,又暗讽了金承焕的狭隘,更争取了百姓与学子的认同。
听着周围响起几声低低的附和,就连李坧也连连点头:“陈先生所言极是,学术辩驳,理当如此。金提学,休要再胡言乱语!”
金承焕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却再也说不出反驳的话,陈珏身后的 “明德” 号主炮依旧对着港口方向,羽林卫们手按腰间左轮,眼神锐利,他若再纠缠,怕是会落得更难堪。
这番闹剧之后,陈珏在朴正泰、崔轲宪的陪同下,登上百济方面准备的防弹轿车。车队驶离码头时,陈珏透过车窗,瞥见商船的甲板上,有人正用望远镜监视,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这些境外势力,果然一刻也没闲着。
汉江港的街道两旁,挤满了好奇的百姓。他们看着车队前后护卫的羽林卫,又望着港口内威风凛凛的大华舰队,低声议论着:“这就是大华的学统?年纪这么轻,排场却这么大!”
“听说他的学说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是真的吗?”
“金提学说是异端邪说,可大华那么强大,他们的学问应该不差吧?”
“朴司谏说天民学说是好学问,我信朴司谏的话。”
车队行驶半个时辰后,抵达位于王京郊外的驿馆。这是一座独立院落,围墙高达三丈,门口由百济士兵与羽林卫共同守卫,院内绿树成荫,建筑风格兼具大华与百济特色。赵烈亲自带人检查了每一处房间,确认无误后,才向陈珏禀报:“先生,驿馆安全无误,内外布防已完成,西方商船的动向也在监视之中。”
陈珏点了点头,走进主厅。厅内摆放着红木桌椅,墙上挂着百济山水画,桌上已备好茶水与点心。朴正泰递上一份讲学日程表:“先生,我们原本计划在成均馆讲学,但金承焕以祖制为由阻挠,如今已将讲学地点改在城南的笔岩书院,可容纳五百余人,明日便可开讲。”
“笔岩书院?”陈珏抬眼看向朴正泰:“听闻此书院建于李朝初年,以‘笔如岩坚,文如石重’为训,想来是一所治学严谨的学府。”
次日清晨,笔岩书院外已是人声鼎沸。数百个席位的院落挤得满满当当,除了新派学子,还有不少百济老儒也悄然落座。羽林卫按陈珏吩咐,仅二十人着礼仪制服守在院外,未携重械,尽显平和之意。
讲学刚启,金承焕便指使着十余名守旧派学子发问,为首的青年高声质问道:“陈先生主张‘民为贵’,莫非是要让百济百姓以下犯上?我百济祖制‘君为臣纲’,岂能容此异端谬论?”
陈珏端坐于讲台上,轻声问道:“这位学子,何为‘以下犯上’?”
说着讲述其天民学派的理念与近来大华的改变:“天民学说中的‘民为贵’,是让君上知百姓之重,让官吏恤民生之艰。大华六省百姓因学明理,因智致富,君民同心,国力日盛,这难道是‘以下犯上’?”
顿了顿,陈珏目光扫过全场:“百济祖制固然可贵,但祖制亦需与时俱进。若祖制让百姓饥寒交迫,让邦国积弱难振,固守何益?”
金承焕还想反驳,却被一位老儒抬手制止。老儒起身拱手:“陈先生所言,可有实例佐证?”
“自然有。” 陈珏调出天民学派在大华的数据:“大华天民分部所在之地,三年间百姓识字率提升三成,饥馑率下降七成,这便是‘广开民智’的成效。”
数据直观,案例鲜活,原本喧闹的书院渐渐安静下来。不少百姓看着照片中笑容满面的大华百姓,眼中露出向往之色。守旧派学子的辩驳愈发无力,金承焕见大势已去,只得愤愤离去。
这场讲学持续三日,陈珏每日讲解《天民》一卷,从 “修身” 到 “治世”,从理论到实践,场场座无虚席。第三日收尾时,已有数百名百济学子与乡绅联名,请求在百济建立天民讲学点。
在朴正泰、崔轲宪的全力协助下,陈珏选址于百济西北的江原道 ,此地与大华上江省隔江相望,交通便利,新派势力集中,百姓对大华文化认同感强。百济国王李坧虽有顾虑,但架不住新派官员施压与大华舰队的威慑,最终下诏应允。
三个月后,百济天民分部正式成立。分部沿用天民学校体系,开设蒙学、经学课程,聘请大华天民学派学子与百济新派学者共同授课,首批便招收了三百余名学子。揭牌当日,江原道百姓夹道相庆,不少人自发送来粮食、布匹,场面热闹非凡。
就在分部步入正轨之际,传来国内圣旨:“协办大学士陈珏,百济讲学有功,教化远播,朕心甚慰。今新罗国遣使上表,愿邀先生游学,以促两国文教。着陈珏即刻启程,仍率羽林卫随行,续扬大华国威,探查新罗舆情。钦此。”
陈珏接旨时,正站在分部的讲台上,看着学子们朗读书文。他心中了然,皇室既想借他的影响力巩固对新罗的宗主权,又想让他探查新罗偏向西方的虚实,毕竟新罗近年来与西方诸国通商频繁,城市风貌、社会风气已渐染西化,皇室对此颇为忌惮。
三日后,陈珏率舰队离开百济汉江港,驶向新罗东莱。与百济的保守不同,新罗东莱的港口布满了西方风格的建筑,码头上来往着各国的商人,不少新罗百姓身着西式服装,街头甚至能听到西方语言的叫卖声。
新罗国王李熙亲自率百官迎接,他身着融合西式元素的朝服,语气热情:“陈先生大名,新罗百姓如雷贯耳。先生在百济播下教化之火,小王盼先生也能为新罗带来新风。”
迎接队伍中,除了新罗官员,还有几位西方使节模样的人,其中一位正是合众国驻新罗总领事怀特。他身着笔挺的西装,主动上前伸出手:“陈先生,久仰大名。我是合众国总领事怀特,很高兴能在新罗见到您这位大华的学界泰斗。”
这是陈珏穿越以来,首次与西方势力正面接触。他目光平静地看着怀特伸出的手,并未立刻回应,大华传统礼仪中并无握手之礼,而怀特身为领事,不可能不知道这项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