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是我国着名的道教名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最早可以追述到东汉顺帝汉安二年(143年),“天师”张道陵来到青城山,看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便在此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之一,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青城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天师洞又称常道观,是青城山最主要的道观。”
陈珏与宁如月两人走入天师洞大殿,宁如月对着周围的景色侃侃而谈,丝毫看不出来是一名来兼职的大二的学生。
“天师洞附近景色幽丽,东有三岛石,巨石矗立。民间传说,张天师降魔时,见此石挡路,遂拔剑劈之,裂成3块,如今石上仍刻有“降魔”两字。三岛石旁泉水环流、浓荫蔽天。沿着石隙所凿石阶,拾级而下,可下至海棠溪边,这里涧深壁陡,藤萝垂挂,无比幽静。天师洞西侧有掷笔槽,这是个60多米深的幽谷,民间传说是张天师降魔时,作符掷笔而成的,景色奇幽。”
“其实说是天师洞,但是经过千年的增建,这里已经成为了道教的洞天福地,只是为了纪念张道陵,才一直称为天师洞罢了。”
听完宁如月的介绍,陈珏对于天师洞有了更深的了解,事实上,之前在景区的手册上看到天师洞的时候,陈珏还以为这里只是张道陵悟道的遗址,真的在山洞里呢。
“当初光看名字,我还以为这里真的是一个山洞呢,没想到,真见到,确是如此恢弘壮丽的道宫。”
陈珏感慨的说道。
“其实还是有洞的,青城山共有八大洞与七十二小洞,这些洞穴分布在青城山的各个区域,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道教文化氛围?,另外青城山不单单是道教的第五洞天,还有佛道共存的现象,前山以道观为主,后山则有佛寺分布?。山中各个景区还有众多瀑布和泉水;其中卧佛洞比较经典,则是一个半悬的山洞,内有卧佛雕像,洞内水流潺潺,景色优美?。”
听到宁如月的话,陈珏终于忍不住心中的疑惑,开口问道:“宁导,你来过几次青城山?”
看到陈珏的目光,宁如月的脸微不可察的红了一下,小声说道:“其实这是我第二次来。”
“第二次?”
陈珏有些惊讶,听到宁如月滔滔不绝的讲解,陈珏还以为她已经带队来过很多次青城山了呢。
“是的,第一次是我刚来这边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想着到处走走,就来青城山看了看。”
“这么说,你这次是第一次作为导游来?”
“是的,不过,不过我做了很多准备,这些景点我都背熟了。”
看到陈珏有些无语的表情,宁如月急急忙忙的解释说道。
“我是说,第一次做导游就能到这种程度,你已经很不一般了。”
知道宁如月有些多想了,陈珏笑着说道,耳听到陈珏的话,宁如月松了一口气。
“陈先生?真巧,在这里都能遇到你。”
正在陈珏参观周围道宫的时候,身后忽然传来有些惊喜的声音。
“张馆长?”
有些疑惑的回过头,陈珏就看到一行人向着自己走来,当先两名中年人穿着行政夹克,其中一人正是武侯祠的馆长,张先。
“果真是陈先生,真巧竟然在这里遇到你。”
笑着对陈珏打招呼的同时,张先对着宁如月友善的点了点头,反倒是让宁如月眉头微微蹙起。
知道自己行程的人不多,而这张先正是其中之一,在这里遇到,宁如月可不认为单单是巧合。
第六感天赋启动!
“确实是巧了,我也没想到在这里竟然能够遇到张馆长。”
陈珏也有些疑惑,今天又不是休息日,不知道这武侯祠的馆长不好好的在武侯祠工作,跑到青城山干什么。
而且看一行人的站位,明显张先身边的这名中年人才是核心。
“陈先生,我帮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成都的太守,韩浩韩太守,今天是来青城山视察的。”
听到张先的话,陈珏的目光在韩浩的身上停留了一下,毕竟韩浩的年龄看起来只有四十出头的样子。
果然是年轻有为。
“这位就是今年的语文高考状元,做出了《爱莲说》《北戴河》,最近又写出了两首《蜀相》的陈珏。”
说罢,又向韩浩介绍了陈珏。
“早就听说陈先生才华横溢,只是一直无缘相见,今日一见果然意气风发。”
“韩太守谬赞了。”
陈珏主动伸出双手,轻轻握了一下。
情况不明,示敌以弱。
对于张先的话,陈珏原本还能相信个五分,今天再次见面,今后最多只能信个半分,而刚刚认识的韩浩,陈珏是一分也不相信。
自己一个年轻后辈,如今又没有什么太大的名声,怎么当得起一地太守如此重视,所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两人心里绝对没有安好事。
甚至就连今天的巧遇,怕是也是注定的。
旁敲侧击,以退为进。
这么想着,陈珏嘴角露出一丝笑容。
“既然韩太守与张馆长有公务在身,那晚辈就不打扰了。”
说着,陈珏微微躬身示意了一下,就想要离开。
“陈先生请慢。”
看到陈珏开口,韩浩开口说道。
果然。
陈珏心中敲定,这两个人今天就是为了自己来的。
按理说自己与韩浩初次见面,与张先也是萍水之交,自己既然主动告辞,就应当放自己离开,毕竟他还说了,是身有公务来此,自己实在是想不到与两人之间还有什么交集。
“不知道韩太守还有何事?”
“陈先生请慢,早就听到师弟说陈先生年少才高,出笔成章,想要结交一番,今天无论如何,还请不要推辞。”
转身看了看张先,只见张先点了点头,又看了看露出亲切笑容的韩浩,陈珏顿了一下:“既然韩太守如此盛情,陈珏敢不从命?”
“哈哈,好,我看陈先生今天是来青城山游览的吧。”
听到陈珏的回答,韩浩笑容满面,露出满意的笑容。
“确实如此,这是我的朋友,宁如月,今天是她充当向导。”
听到陈珏的话,宁如月有些惊讶,毕竟自己只不过是受陈珏雇佣的导游罢了。
而陈珏如此说也是有自己的打算的,如果自己独身一人,虽然不至于将自己怎么样,但却是显得有些孤立无援了,而将宁如月转换成朋友的身份则不相同,虽然她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但是有的时候,一个人与两个人,那是完全不同的。
说白了,他们能找个借口让一名导游离开,但是不能让自己朋友无缘无故的离开吧,身份的不同,行为处事的方式与顾忌自然不同。
“宁小姐天生丽质,打扰两位了。”
宁如月还没有从一连串的变故之中回过神来,听到韩浩的话,有些慌乱的说道:“不打扰,不打扰。”
话说出口,心中随即一阵懊恼,自己这个回答,实在是太傻了,好像呆头鹅一样。
看到韩浩的笑脸,宁如月真想指着鼻子怼他一句:“知道打扰就自觉点。”
可是想象刚刚张先接受韩浩的太守身份,却无论如何也不敢真的说出口,只能在心里默默的吐槽。
两人的行程忽然加进来一队人,宁如月的心里总是有点不舒服的感觉。
“这青城山可是我们川蜀有名的名胜景区,青城山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
一行人继续启程,张先自动接替了宁如月的位置,为陈珏介绍起青城山的各处风景名胜。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平心而论,这张先果然不同凡响,不是宁如月这种初出茅庐的小丫头能够比拟的。
在张先口中,青城山各处风景俊秀,各种典故出处顺手拈来,各种野史传说直说的口若悬河,引人入胜,让人神往。
“前面就是读书台了。”
张先指着前面的的一处阁楼,开口说道。
“读书台?”
陈珏有些疑惑。
“是的,传说唐末五代,道门的一些着名人物出入蜀中,如彭晓、陈抟等曾游青城山,杜光庭、谭峭等皆终老于青城山。其中唐末五代着名道士杜光庭长期隐居青城山白云溪,整理和撰写了大量道书。后人在白云溪畔建“杜光庭读书台”,供人凭吊。”
在张先的介绍中,一行人向着读书台走去。
“要说读书台,其实不少在青史留名的能臣将相的家乡都建有读书台,说是求学时候的故居,其中最着名的还要数我们四川江油的李白读书台,传说李白家住青莲场边的阴平古道旁,因常有商旅往来,不免受到尘世烦扰,影响读书。便选择到小匡山去读书,在山上,他不仅白天要读书,而且每晚还要高挑明灯读到天亮。从此后,每到夜晚,人们在山四周几十里地外都能看见灯光。民间还传说,读书台周围的苍松翠柏,树冠和枝条都向读书台中心的庙宇倾斜。”
毕竟是武侯祠的馆长,对于川蜀各种历史记载张口就来,一连串旁征博引,让人叹服。
“这里就是读书台了,事实上,读书台早就毁于战火,这座建筑不过是后世重建的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