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气流如同无形的巨兽,在娲皇宫外嘶吼翻滚,却被一层柔和却坚韧的霞光稳稳拒之门外。
宫内清冷寂寥,亿万载不变的云霞无声流转,映照得殿内一切事物都蒙上了一层超然物外的光晕,却也透着一股拒人千里的冰冷。
三道流光穿透混沌,略显艰难地落在宫门前的白玉广场上。
光芒敛去,现出帝俊、太一与伏羲的身影。
帝俊深吸一口气,整了整绣有金乌浴日图的皇袍,试图驱散周身沾染的混沌戾气,眉宇间虽尽力维持着沉稳,却难掩一丝深藏的疲惫与焦虑。
太一则下意识地抚过怀中隐现的混沌钟虚影,赤金色的瞳孔扫视着这座圣人道场,眼神锐利依旧,却比往日多了一份审慎与收敛。
伏羲默立一旁,目光扫过熟悉的宫阙,眼底掠过一丝复杂。
沉重的宫门无声无息地向内开启,仿佛亘古便为他们等候。
一名彩衣童子躬身而出,声音清脆却不带丝毫情绪:
“娘娘已知三位道友到来,请随我来。”
穿过笼罩在氤氲霞光中的廊道,三人步入正殿。
只见女娲娘娘端坐于云床之上,周身道韵流转,与整个娲皇宫、乃至外界的混沌气息隐隐相合。
她面容平静,目光扫来,如同映照万物的古镜,清晰倒映出三人的身影,却再无往日妖族娲皇的温度,只余下圣人独有的、令人心生渺茫的威仪与疏离。
“恭喜娘娘证道成圣,万劫不灭!”
帝俊当先一步,躬身行礼,言辞恳切,带着由衷的敬畏。
太一与伏羲亦随之行礼。
女娲微微颔首,声音平和淡漠,如同天籁自九霄落下:
“天帝、东皇、兄长,不必多礼。且起身吧。”
帝俊直起身,却没有立刻起身,而是维持着微微躬身的姿态,继续道:
“娘娘圣道得成,实乃我洪荒天地之幸,亦是我妖族无上荣光。只是……”
他话锋一转,声音沉凝了几分,带着难以掩饰的忧愤,
“巫族那群蛮子,仗着实力强大,又有后土开辟轮回,引动地道崛起,气焰愈发嚣张!屡屡挑衅我天庭威严,侵扰我妖族子民!更兼那幽冥地府,吸纳万灵魂魄,隐隐有分薄我天庭权柄之势……”
他越说,语气越是激愤,仿佛要将积压已久的郁垒尽数倾吐:
“我妖族虽据天庭,统御周天星辰,然巫族势大,地道诡异,如今已是举步维艰!长此以往,恐非妖族之福,亦非天地平衡之道!娘娘……”
帝俊抬起头,放下皇者尊严,目光灼灼地望向女娲,带着最后的期盼与试探,
“您乃我妖族娲皇,虽已证道,然香火情分犹在。如今妖族困顿,前途晦暗,还望娘娘能看在昔日情分,念及亿万妖族生灵,给予些许支持,或……指点我等一线前路生机,尤其是那成圣之机,究竟在何处?”
太一虽未开口,但紧抿的嘴唇和灼灼的目光,同样透露出相同的急切与渴望。
伏羲则垂手立于一侧,眉头微锁,静观其变。
女娲静默地听着,绝美的面容上无喜无悲,仿佛在听一段与己无关的故事。
直至帝俊语毕,充满期待地看着她,她才轻轻摇头,声音依旧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帝俊,太一,兄长。”
她依次看过三人,
“吾已证道成圣,身合天道,超脱万物。族群兴衰,世间纷争,于圣人眼中,不过沧海一粟,纪元流转之常象。妖族之事,吾不会再多插手,此乃天道运转之定数,强加干预,反招不测祸端。”
她的话语如同冰冷的道则,瞬间浇灭了帝俊眼中大半的光彩。
然而,她的目光最终落在伏羲身上时,那万古不变的淡漠深处,终究是泛起了一丝极其细微的柔和与担忧。
“然,”
女娲话音微顿,继续道,
“洪荒生灵,皆出吾手。妖族若真逢倾覆之大劫,吾会出手,为其留存一线血脉生机,不负昔日娲皇之名。此,乃吾之底线。”
帝俊闻言,眼底刚升起的一丝希望又迅速黯淡下去。
留存一线生机?那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非要等到妖族被打得濒临灭族,这位圣人才会出手?
这绝非他想要的!
他要的是妖族圣人作靠山!
不至于,真的成为蝼蚁!
他不甘心,再次踏前一步,几乎有些失礼地追问:
“娘娘!那鸿蒙紫气!道祖所赐之鸿蒙紫气,乃成圣之基!为何我等苦苦参悟,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其中奥妙究竟何在?还请娘娘看在……”
女娲敛眸,并未因帝俊的急切而动容。
她纤纤玉指抬起,于身前虚掐道诀,周身那浩瀚如星海的道韵随之流转,无数细微的法则符文在她眼眸深处生灭推演,似乎在沟通冥冥中的天道,窥探那一线天机。
片刻之后,她微微蹙起眉头,周身流转的道韵缓缓平复。
“天机混沌,晦暗不明。”
女娲的声音带着一丝极淡的疑惑,
“尔等那道紫气之机,似是而非。仿佛被无形之力遮蔽、搅乱……吾,亦算不真切。”
这个答案,让帝俊和太一的心彻底沉了下去。
连圣人都算不真切?
女娲不再看他们,目光转向伏羲,那份对兄长的关切终于不再掩饰:
“兄长,天庭是非之地,劫气日深,煞云笼罩,已成漩涡之心。不若就此留在娲皇宫,静参大道,远离纷争,亦可避开来日祸患。”
刹那间,殿内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伏羲身上。
不成圣,终为蝼蚁!
成圣的女娲,可以不避讳帝俊太一兄弟,直接劝伏羲脱离妖族。
完全不在意,天帝与东皇的威严。
帝俊和太一的眼神瞬间变得无比复杂,有紧张,有期盼,更有一种深怕失去臂助的惶恐。
他们紧紧盯着伏羲。
伏羲沉默着。
他看了看面露恳切与期待的帝俊太一,这两位妖族皇者待他确实推心置腹,以羲皇之尊相待,共掌天庭。
他又看向妹妹女娲,那清冷眸光下的担忧清晰可见。
一边是君臣相得之道,是身处劫中寻求自身大道轨迹的执着;
一边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是圣人洞悉天机后的善意提醒。
良久,伏羲缓缓地、极其沉重地摇了摇头。
他对着女娲露出一抹温和却坚定的笑容:
“多谢妹妹好意。为兄……心领了。”
他转向帝俊和太一,声音沉稳而清晰:
“然,帝俊、太一两位道友待我以诚,委以重任,信任有加。如今妖族正值用人之际,危难之时,我伏羲岂能为一己之安,弃之而去,做那背信弃义之人?”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属于求道者的锐芒:
“况且,吾之大道,在于推演天机,洞悉万象变幻,于纷繁劫数中寻觅那一线生机。这天庭,这洪荒乱局,固然劫气深重,却亦是磨砺吾道心、印证吾所学的最佳之地。那成圣之路缥缈,吾……亦想凭自身之力,去寻上一寻!”
帝俊和太一闻言,紧绷的心弦骤然一松,巨大的感激与庆幸涌上心头,几乎难以自持。
他们看向伏羲的眼神,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认同与信赖。
女娲静静地听着,绝美的面容上最终化为一抹极淡的、了然的叹息。
她深知兄长性情外和内刚,道心坚定,一旦做出抉择,便绝不会回头。
“既如此,兄长……万事小心。”
她不再多劝,只是轻轻叮嘱了一句,所有的担忧与无奈,都敛入了那一声叹息之中。
帝俊见事已至此,深知再留无益。他压下心中的失望与迷茫,重整仪容,对着女娲郑重一礼:
“今日搅扰娘娘清修,还望娘娘恕罪。我等……告辞。”
女娲微微颔首,不再言语。
帝俊、太一再次行礼,伏羲亦对着妹妹轻轻点头,三人转身,沿着来时的路,向着宫门外走去。
他们的背影穿过氤氲的霞光,步入嘶吼的混沌气流之中,很快便被那灰蒙蒙的混沌吞没,消失不见。
那背影,在无边混沌的映衬下,竟显出几分难以言喻的萧索与孤寂。
女娲独立于空旷清冷的宫殿之中,目光仿佛穿透宫墙,遥望着那三人离去的方向,静立了片刻。
那母仪洪荒的圣人身姿,此刻竟也透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孤高与寂寥。
旋即,她收回目光,眼神重新变得平静而深邃。
“紫霄宫……”
她轻声自语,身影一晃,便如同融入水中的墨迹,悄然消失在娲皇宫内,只余下万千霞光依旧无声流转。
混沌之气分开一道缝隙,恭送着圣驾前往那三十三天外的至高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