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主府后墙的爬山虎刚抽出新叶,在砖缝间缠出浅浅的绿。
小林蹲在墙根下,指尖捏着地刺种子,抬头看了眼天色——晨雾刚散,阳光穿过枝叶,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他原本打算独自来种这最后一处地刺,却没料到转身时,看见苏城主提着竹篮站在不远处,老杨和阿水跟在后面,连王婆子都挎着个布包,脚步慢悠悠地走来。
“小林,我猜你今天会来这儿。”
苏城主走近了,竹篮里的草药散出清苦的香气,“后墙的砖缝宽,上次修墙时没填实,要是有人想爬,踩着砖缝就能上来。”
他蹲下身,手指抠了抠墙根的泥土,“这里的土是新翻的,适合种子发芽。”
小林愣了愣,手里的种子差点掉在地上。
他以为自己偷偷种地刺的事,大家就算知道,也不会太在意,却没想到他们会特意过来帮忙。
阿水已经走到墙的另一头,指尖凝出细弱的冰棱,轻轻划开泥土:“我把土松一松,种子长得好。”
她的动作很轻,怕冰棱冻着土里的草根,“上次在渡口种的地刺,今天早上我去看,已经长到指节长了。”
老杨扛着把小锄头,在墙根下挖出浅浅的沟壑:“这样种得整齐些,也能顺着沟壑长,不会乱爬。”
他以前在磐石城种过庄稼,翻土的动作熟练,沟壑的深度刚好能埋下种子,又不会让嫩芽被土压着,“你放心,我这锄头轻,不会伤着墙根。”
王婆子把布包放在旁边的石头上,打开来,里面是个陶碗,盛着刚煮好的绿豆汤,还冒着热气:“这天越来越热了,种完了喝碗汤,解解暑。”
她看小林蹲在地上,还从布包里掏出块帕子,递了过去,“擦汗用,别让汗滴进眼里。”
小林接过帕子,指尖碰到帕子的布料,软软的,带着阳光的味道。
他低头看着手里的地刺种子,小小的,棕褐色,以前只觉得它们是用来预警的工具,此刻却好像变得不一样了。
阿木从墙的另一头跑过来,手里拿着根树枝,在地上画着圈:“小林哥,这里要种密点,我昨天看见有只兔子从这儿跑过,要是坏人从这儿来,肯定会踩到!”
他蹲在地上,认真地帮小林把种子摆好,还不忘把旁边的小石子捡开:“石子会硌着种子,长不好。”
苏城主看着阿木的样子,笑着说:“小木这孩子,心细,以后肯定是个好帮手。”
老杨也跟着点头:“可不是嘛,上次在果园种地刺,他还帮着张爷爷捡树枝,比谁都积极。”
太阳慢慢升高,墙根下的地刺种子渐渐种完了。
小林站起身,捶了捶有些发酸的腿,阿水递过来一碗绿豆汤,温度刚好,喝下去,凉意从喉咙一直传到心里。
王婆子看着墙根下的泥土,满意地说:“这样就好了,以后夜里睡觉,我也能踏实些了。”
她以前总担心有人从后墙爬进来,现在种了地刺,心里的石头也落了地。
苏城主走到墙边,摸了摸刚种完种子的泥土:“安和城的安宁,不是靠哪一个人守护的,是靠大家一起。
以前我总想着,只要我们待人真诚,就不会有坏人来,后来才知道,真诚之外,还要有防备,这样才能让大家都安心。”
他看向小林,眼里带着赞许,“你种的这些地刺,不只是防线,更是让大家心里踏实的底气。”
老杨喝了口绿豆汤,接过话头:“可不是嘛,上次在磐石城,要是早有这样的防备,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受伤。
现在有了这些地刺,再加上大家互相照应,就算真有坏人来,我们也不怕。”
阿水也点了点头:“我会每天来检查,要是地刺长歪了,我就用冰棱帮着调整,不会让它们挡住路。”
阿木跑到小林身边,拉着他的手:“小林哥,以后我们还一起种地刺好不好?我还知道城里有好多地方,比如城北的破庙,还有东边的水井边,都可以种!”
他的眼睛亮晶晶的,满是期待。小林笑着点头:“好啊,以后我们一起去。”
风轻轻吹过,墙上的爬山虎叶子晃了晃,发出沙沙的声响。
小林望着远处的景象,麦田里的麦子已经抽穗,金黄金黄的,在风里翻着浪;城里的屋顶上,炊烟袅袅升起,和天边的云彩混在一起,暖融融的。
他摸了摸怀里的种子袋,里面还剩下几颗豌豆种子,是上次在磐石城带过来的,原本打算留着应急,现在却有了新的想法。
下次可以把它们种在麦田旁边,让豌豆藤顺着地刺生长,既可以预警,又能结出豌豆,给大家添点吃的。
王婆子收拾好陶碗,准备回家:“中午来我家吃饭吧,我煮了红薯,甜得很。”
苏城主也说:“我下午要去后山采草药,你们要是有空,也可以一起去,后山有好多野菜,能包饺子。”
老杨跟着附和:“我去劈点柴,晚上咱们在院里生火,煮点汤喝。”
阿木拉着小林的手,蹦蹦跳跳地往回走:“小林哥,我们下午去采野菜吧!我知道哪里有荠菜,包饺子可香了!”
小林看着身边热热闹闹的众人,听着他们的笑声,心里暖暖的。
他想起刚到安和城的时候,还担心自己融不进来,担心这里的安宁只是暂时的,可现在,他明白自己可能想错了。
安和城的温暖,不是表面的平静,而是藏在每个人的心里,藏在大家一起守护的每一寸土地里。
夕阳西下时,城主府后墙根的地刺嫩芽已经冒了出来,嫩绿色的,在晚风里轻轻晃动。
小林站在院子里,看着远处的晚霞,心里充满了希望。
他知道,这些不起眼的地刺,还有身边的这些人,会一起守护着这片土地,守护着他们共同的家。
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大家在一起,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