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内的时间,仿佛因为那场与怪物的生死搏杀而凝滞,又因为迫在眉睫的生存压力而加速流淌。重返地下洞穴已过去三日,空气中依旧弥漫着一种劫后余生的疲惫,以及更深沉的、对未来的忧虑。
周砚的伤势成了团队心头最沉重的石头。右肩的再次撞击,让原本稍有起色的骨骼接续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偏差。沈云疏拆开固定检查时,能看到他肩胛处不自然的凸起和更加骇人的青紫肿胀。每一次换药,都需要林栖和沈槐两人合力,才能稳住周砚因剧痛而微微颤抖的身体。他额头上沁出的冷汗浸湿了额发,牙关紧咬,喉咙里压抑着低沉的闷哼,却从不发出一声完整的痛呼。这种沉默的坚韧,反而更让人心疼。王氏和春婶翻遍了所有行囊,也只能找出最后几株干枯的、具有微弱镇痛效果的草药,熬成苦涩的汤汁,效果却杯水车薪。
“骨头……没长正。”林栖在最后一次检查后,语气凝重地对沈云疏低语,“若强行掰正,风险极大,可能需要……重新打断。”
沈云疏的心猛地一沉。重新打断?在这缺医少药、朝不保夕的环境下,无异于一场豪赌,赌赢了或许能恢复部分功能,赌输了,周砚可能彻底失去这条手臂,甚至危及生命。
“没有……其他办法了吗?”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林栖沉默地摇了摇头,他虽精通草药与外伤处理,但对这种程度的骨伤,尤其是在医疗条件几近于无的情况下,也感到了束手无策。
周砚靠坐在石壁旁,听到了他们的低语,他睁开眼,脸色苍白,眼神却异常平静:“不必……冒险。左手,一样可用。”他试着活动了一下左手的五指,经过这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左手的力量和灵活性已远超常人,但要完全替代右臂的功能,尤其是施展他赖以生存的武艺,谈何容易。
沈云疏看着他故作轻松的样子,鼻尖一酸,强行将涌上的泪意逼了回去。她知道,周砚是不想让大家再为他承担风险。这份隐忍与担当,让她心头如同压了一块巨石。
必须做点什么!必须找到破局的关键!
这份迫切,将她的全部精力都投向了那几包用命换来的硝土上。硝土能克制怪物,这是他们目前唯一的优势,但泼洒的方式效率低下,且受环境限制极大。要想真正将其转化为可靠的武器,提纯并尝试制造火药,是唯一的选择。
洞穴一角,成了临时的“实验室”。沈云疏将所剩不多的硝土视为珍宝,利用他们仅有的工具——几个大小不一的陶罐、表面相对平整的石板、以及用细麻布和木炭、沙子层层铺就的简陋过滤器——开始了漫长而枯燥的提纯工作。
过程远比想象中复杂。硝土并非纯粹的硝酸钾,混杂着大量的泥土、杂草和未知的矿物质。她首先需要将硝土碾碎,用清水反复浸泡、搅拌,让可溶性硝酸钾溶解到水中,形成浑浊的硝水。这一步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体力,沈云墨和石头成了她的主要帮手,三人轮流用木棍在陶罐中搅拌,常常累得手臂酸麻。
接着是过滤。细麻布很快被泥浆堵塞,需要不断清洗更换。沈云疏不得不将沙炭布过滤层做得更厚,过滤速度极其缓慢,往往大半天才能得到小半罐相对清澈的硝水。而这一切,还只是开始。
最关键的一步是结晶。她需要将过滤后的硝水缓慢加热,蒸发水分,促使硝酸钾晶体析出。燃料的珍贵让她每一次生火都小心翼翼,火候的控制全靠经验和感觉。火力太小,水分蒸发太慢;火力稍大,又可能使硝水沸腾过度,杂质再次混入,或者直接烧干陶罐,前功尽弃。
第一次尝试,她因为急于求成,火力过猛,陶罐底部结了一层厚厚的、焦黑泛黄的硬壳,刺鼻的烟雾弥漫在洞穴里,引得众人一阵咳嗽,得到的晶体寥寥无几,且颜色浑浊,显然含有大量杂质。
失败并没有让她气馁,反而让她更加冷静。她仔细回忆着脑海中那些模糊的化学知识,分析着失败的原因。是硝水浓度不够?还是加热方式不对?亦或是过滤得不彻底?
林栖虽然对这套“鼓捣”不甚理解,但他敏锐地观察着沈云疏的每一个步骤。在沈云疏第二次准备尝试时,他默默地将一个他之前用来熬煮草药、底部特别厚实均匀的宽口陶釜推到了她面前,又不知从何处找来了几块导热性更好的片状石板,垫在火堆下方,让热量分布更加均匀。
“慢。”他只说了一个字。
沈云疏感激地看了他一眼,深吸一口气,摒弃了焦躁。她将过滤了数遍、几乎清澈见底的硝水缓缓倒入厚底陶釜中,只装了小半满。然后,她让沈云墨和石头用最稳定的节奏,向小小的火堆里添加细小的柴薪,维持着一种近乎微沸的状态。
时间在等待中一分一秒地流逝。陶釜中的硝水表面开始泛起细密的波纹,水汽缓缓蒸腾。沈云疏目不转睛地盯着,不敢有丝毫分神。周砚虽然无法帮忙,但他的目光也始终追随着她的身影,带着无声的支持。
不知过了多久,当陶釜内的液面下降近半,釜壁边缘开始出现第一颗细小的、针状的白色晶体时,沈云疏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
“成了……开始结晶了!”她压抑着激动,声音颤抖。
她立刻撤去了大部分柴火,只留下一点炭火余温,让结晶过程缓慢进行。这是一种耐心的比拼。她不能搅拌,不能晃动,只能等待,等待着自然的力量将纯净的晶体从母液中分离出来。
又过了漫长的一个时辰,陶釜底部和边缘,已经附着了一层厚厚的、呈现出美丽白色针簇状的晶体。它们比最初的硝土纯净了无数倍,在洞穴昏暗的光线下,闪烁着类似盐粒、却更具棱角的光芒。
沈云疏用一把小心削制的木铲,轻轻地将这些晶体刮取下来,摊放在一块干净的、在火上烘烤过的石板上,利用余热使其彻底干燥。
当一小撮干燥的、雪白的硝酸钾晶体终于呈现在她掌心时,洞穴内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了过来。那不仅仅是一些白色的粉末,那是智慧对野蛮的挑战,是文明之火在绝境中重新点燃的第一缕微光!
“这就是……提纯后的硝土?”沈云墨凑过来,好奇地看着,不敢用手去碰。
沈云疏点了点头,小心地将这些珍贵的晶体收集到一个干燥密封的小陶罐里。数量不多,甚至填不满罐底,但这无疑是里程碑式的一步。
然而,只有硝酸钾,还无法成为火药。她还需要硫磺和木炭。
硫磺,他们毫无头绪。林栖表示在探索山谷另一侧、靠近有硫磺气味洞穴的方向时,似乎见过一些黄色的结晶矿物,但那里地形复杂,他并未深入,而且,那方向与怪物活动的区域有所重叠,风险极高。
木炭倒是可以自制。他们之前冶炼金属时消耗了大量木炭,但制作方法林栖是懂的。选取合适的木材,在缺氧环境下闷烧,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木炭。这需要时间和安全的场地,同样不是一蹴而就。
但手中这罐白色的晶体,却给了沈云疏前所未有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