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
彭城的太阳终于冲破了连日来的阴霾。将温暖的阳光洒向了这座刚刚经历了一场无声风暴的城市。
纲运总号的码头上。
被烧毁的青石板已经被连夜换新。空气中那股令人作呕的焦臭味也被浓烈的艾草熏香所取代。
一切似乎都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但所有人都知道。有些东西已经永远地改变了。
江淮转运副使吴有子以“通敌叛国”和“私炼妖物”两大罪名被就地正法。与其有牵连的数十名漕运司官员被悉数拿下。整个江淮漕运系统经历了一场自上而下的大清洗。
而原本的“待罪囚徒”顾长生和许远则摇身一变。成了“护漕有功”的大英雄。
监察御史程元振上奏朝廷的奏疏写得文采飞扬。他在奏疏中将自己描绘成了一个深入虎穴、不畏艰险、最终在顾将军和许大人的“协助”下力挽狂澜的孤胆英雄。
对于自己当初是如何被构陷、又是如何被软禁的前因后果他则巧妙地一笔带过。只说是一场“误会”。
肃宗皇帝在接到奏疏后龙颜大悦。
当即下旨。
“……顾长生智勇双全勘破奇案。特封为‘江淮漕运都巡检使’。赐紫金鱼袋。总领江淮一地漕运巡防缉私之权……”
“……许远老成谋国刚正不阿。官复原职。另加封太子少保……”
“……程元振监察有功。升任御史中丞……”
一封圣旨下来。皆大欢喜。
所有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顾长生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可以名正言顺地掌控江淮经济命脉的实权。
许远保住了自己的官位和名节。
程元振则带着一份天大的“功劳”和对顾长生深深的忌惮灰溜溜地返回了灵武。
唯一输了的只有那个远在灵武的中书令李辅国。
他本想借刀杀人。却没想到那把“刀”不仅没能杀死顾长生。反而被顾长生夺了过去。还反手捅了自己一刀。将他安插在江淮漕运系统里的势力连根拔起。
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博弈。至此终于尘埃落定。
……
淮安。吴有子的府邸。
这里已经被归义军彻底查封。
崔器正带着一队亲兵在府邸的书房里进行最后的搜查。
吴有子的家当远比想象中要丰厚得多。光是藏在密室里的金银珠宝就足以装备归义军整整一年的用度。
但崔器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
他在找一样东西。
一样顾长生特意交代过他要找到的东西。
“头儿。”一名亲兵从一个暗格里捧出了一个用黑檀木制成的盒子。“这里有发现。”
崔器接过盒子。打开。
里面没有金银。也没有地契。
只有一叠厚厚的信件。
信件的纸张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油浸纸”。防水防火。
信上的字迹也是用一种特殊的墨水书写的。遇水则隐。遇火则现。
崔器将其中一封信凑到烛火上。
纸张上缓缓浮现出了一行行娟秀的小字。
信的内容大多是一些关于漕运调度的日常汇报和人事安排。看起来并无异常。
但当崔器看到信件末尾的落款时。他的瞳孔猛地收缩了一下。
落款不是一个名字。
而是一个代号。
“鱼肠”。
这个代号崔器再熟悉不过了。
当年他在长安做不良帅的时候。曾多次与一个名为“暗枢”的、隶属于东宫的秘密情报组织打过交道。
“鱼肠”正是“暗枢”最高等级的密探之一。
也是中书令李辅国最信任的一把……暗剑。
崔器将所有的信件都仔细地检查了一遍。
他的脸色变得越来越凝重。
这些信件的时间跨度长达三年。
从三年前吴有子还是一个七品水官的时候开始。一直持续到他被捕的前一天。
这说明吴有子从一开始就是李辅国的人。
他能从一个小小的水官一路平步青云坐到转运副使的高位。背后一直都有李辅国在为他铺路。
而他为李辅国做的。就是利用漕运的便利。不断地为李辅国敛财、安插亲信、打击政敌……
甚至。
崔器在一封信的末尾。发现了一段被加密过的内容。
他用不良人特有的解密手法将其破解了出来。
那段话是这样写的:
“……‘骨殖’之术已初见成效。首批‘成品’已于上月随粮船送抵范阳。安将军甚为满意。言此物可当十万雄兵。大事可期……”
崔器的手猛地一抖。
那封信纸瞬间被烛火点燃。化为了一团灰烬。
他的后背。已经被冷汗彻底浸透。
李辅国。
这个权倾朝野的宦官。
竟然早就和盘踞在范阳的叛军头目安庆绪暗中勾结。
他不仅在为叛军输送钱粮。甚至还在为他们提供“骨殖大将”这种恐怖的战争兵器!
他到底想干什么?
他难道想……
崔器不敢再想下去。
他知道自己发现了一个足以颠覆整个大唐的、最黑暗的秘密。
他小心翼翼地将剩下的信件收好。用油布包了一层又一层。贴身藏好。
然后他走出书房。对着门外等候的亲兵下令道:
“传令下去。”
他的声音因为极度的震惊和愤怒而变得有些嘶哑。
“封锁所有消息。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开此地。”
“立刻备马。”
“八百里加急。”
“我要……回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