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座谈会之力初步打破僵局的轻松感,并未在林枫心头停留太久。他深知,叶启雄及其背后盘根错节的势力,绝不会因一次座谈会的得失而轻易罢手。真正的风浪,往往潜伏在平静的海面之下。
果然,半个月后,一股更为猛烈、也更为精准的“寒流”,自多个方向同时向江东省,尤其是向林枫本人袭来。这一次,对方不再局限于部委程序的拖延,而是展开了多维度、立体化的攻势,其力度和层次,让即便是身为封疆大吏的林枫,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第一波,来自权威理论的“降维打击”。
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中央级理论刊物,突然在头版重磅推出一篇由几位经济领域泰斗级学者联合署名的长文,题为《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再定位》。文章旁征博引,学理深厚,系统阐述了在成熟市场经济体中,政府应主要致力于维护公平竞争环境、提供公共产品、弥补市场失灵,核心论点直指“要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警惕以‘引导’‘服务’为名,行‘干预’‘指定’之实”,并强调“某些内陆省份的探索,其‘强政府’色彩值得商榷,可能与建立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长远目标存在张力”。
这篇文章,通篇没有点名江东,但其论述的针对性,以及将“内陆省份”单独提出的做法,让所有关注政策动向的人都心知肚明。文章一经刊发,立刻被各大主流媒体、门户网站和财经智库广泛转载、解读,在舆论场上瞬间塑造了一种“江东模式存在理论硬伤”的强大声浪。这已不是简单的质疑,而是试图从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制高点上,对江东的探索进行根本性的否定。
第二波,来自金融领域的“釜底抽薪”。
几乎在同一时间,江东省数个正在推进的关键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升级项目,不约而同地遇到了融资难题。几家与江东省合作多年、原本已基本达成意向的大型国有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突然以“风险控制要求提高”、“总行对部分区域信贷政策进行调整”等为由,放缓了贷款审批节奏,或是要求追加更为苛刻的担保条件,甚至有个别项目被告知“暂不符合当前信贷支持重点”。
杨建业通过私人渠道了解到,有银行内部人士隐约透露,是“上面有人打了招呼”,暗示对江东省“过于激进”的改革政策和部分“政府主导色彩过浓”的项目存在的“潜在风险”表示担忧。这一手,直接卡住了江东发展的资金咽喉,其影响立竿见影,几个嗷嗷待哺的重大项目面临停工风险。
第三波,来自学术界的“口碑瓦解”。
一批与广东、上海等地智库关系密切,或在学术界拥有较大话语权的学者、专家,开始在各类研讨会、内部论坛和社交媒体上,更加频繁和直接地批评“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弊端,不断引用广东、浙江等地依靠市场内生动力发展的案例作为对比,虽未直接批评林枫,但“某些地方主政者好大喜功,脱离发展阶段盲目追求‘模式创新’”的论调甚嚣尘上。这种在学术和舆论圈层的持续“唱衰”,无形中侵蚀着江东省改革探索的合法性和外部信心。
三波攻势,理论、金融、舆论三管齐下,层次分明,力道精准。这绝非叶启雄一人之力所能及,其背后必然是一个能量巨大、资源深厚的体系在协同运作。对方显然深谙高层政治的游戏规则,不动用低级的行政命令干预,而是利用理论争鸣、市场规则和学术舆论这些看似“公平”的领域,对林枫和江东省进行合围。
省长办公室内,气氛凝重。
赵建国和王健等人带来的几乎都是坏消息,项目受阻,质疑声四起。
“省长,这明显是冲着我们来的!太欺负人了!”王健年轻气盛,忍不住愤慨道。
赵建国则更为老成,眉头紧锁:“林省长,对方这是组合拳。理论上的指责,动摇的是我们的根基;金融上的卡脖子,打击的是我们的现状;舆论上的唱衰,破坏的是我们的未来。单靠我们省里……恐怕很难招架。”
林枫坐在办公桌后,面沉如水。他面前的烟灰缸里,已经堆了不少烟头。他确实感到了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同于之前在基层处理具体矛盾,也不同于与陈启明初期的磨合,这是一种来自更高层面、更庞大网络的系统性压制。个人的能力和一个省的资源,在这种量级的博弈面前,显得有些单薄。
他反复看着那份理论刊物的文章,字里行间透出的强大逻辑和学术权威,像一座无形的大山。金融领域的变故,更是直接关系到江东的发展速度和民生项目。舆论的持续发酵,则在不断消耗着他和江东省的政治资本。
“慌什么?”林枫掐灭了手中的烟,声音虽然带着一丝疲惫,却依旧稳定,“对方越是动用这样的手段,越是说明我们的探索打到了他们的痛处,让他们感到了威胁。”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楼下:“他们有他们的泰山,我们也有我们的阵地。理论之争,不是谁声音大谁就有理,最终要靠实践来检验。金融的问题,我来想办法沟通协调,省里也要加快自身投融资平台的建设,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舆论方面,我们要更加主动发声,不仅要讲成绩,也要坦诚面对问题,用开放自信的态度去回应质疑。”
话虽如此,但林枫心里清楚,当前的局面确实非常困难。叶家势力的这次发力,展现出了其深厚的底蕴和庞大的影响力网络。他单凭江东一省之力,想要完全化解,几乎不可能。
他必须寻找更强的外力破局,或者,等待一个关键的契机。
他拿起内部电话,接通了杨建业:“建业,两件事。第一,以我的名义,给刘逢春部长写一份情况说明,不是诉苦,是客观反映我们在推进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理论界的某些讨论对基层实践造成的困惑,以及金融层面遇到的实际困难,请求部里能从国家改革全局的角度给予关注和指导。第二,准备一下,近期我可能需要再进京一趟。”
“是,省长!”杨建业从林枫的语气中,听出了决绝。
放下电话,林枫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自己可能不得不考虑动用那张从未想过要动用的“底牌”了。但那是最后的选项,代价未知。在此之前,他必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运用全部的政治智慧,来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这场由叶家势力掀起的惊涛骇浪,将是他政治生涯中迄今为止最严峻的考验。他仿佛独自驾着一叶扁舟,航行在风暴骤起的大海之上,四周是深不见底的黑暗和汹涌而来的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