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楚清秋的“建议”与推荐信
青云宗收徒大典的消息如同风暴般席卷四方,杨府上下在振奋之余,也进入了紧锣密鼓的准备阶段。杨奇更是深居简出,除了必要的家族会议,几乎将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修炼之中,试图在前往青云宗前,将实力再提升一个台阶。
然而,就在他闭关的第五日,一份来自城主府的、以特殊灵雀传递的密封信函,被管家杨福小心翼翼地送到了他的练功房外。
信函上没有任何署名,只有一道淡淡的、清冷如月的灵力印记。杨奇心有所感,结束运功,接过信函。指尖触碰到那印记的瞬间,一股熟悉的清冷气息萦绕而来,正是楚清秋所留。
他拆开信函,里面并非长篇大论,只有一张质地考究的素笺,上面以清隽而有力的字迹写着寥寥数语:
“闻君闭关勤修,心甚慰。然修行之道,张弛有度,过犹不及。明日午时,若得闲暇,可再临明月楼一叙。有言相告,或于君青云之路有所裨益。——楚清秋”
字迹从容,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仿佛早已料到杨奇会应约。
杨奇捏着素笺,眉头微蹙。楚清秋在这个时候再次邀约,所为何事?她口中的“有言相告”,又是什么?联想到她之前精准的点破和青云令的赠予,杨奇不敢怠慢。这位城主千金的心思,深沉如海,其每一个举动,必然有其深意。
次日午时,杨奇准时再次踏入了明月楼顶层的“望月轩”。
轩内陈设依旧,檀香袅袅。楚清秋依旧坐在临窗的位置,今日她身着一袭水蓝色长裙,少了几分之前的清冷孤绝,多了几分如水般的沉静。她并未看向窗外,而是正手持一卷古朴的书册静静翻阅,听到脚步声,才缓缓抬起眼帘。
“杨公子,请坐。”她放下书卷,示意了一下对面的座位。
“楚小姐。”杨奇拱手一礼,从容落座。他发现今日的桌案上,除了香茗,还多了一个密封的、以火漆封口的信函,火漆上的印记并非城主府徽记,而是一个陌生的、类似某种羽毛的图案。
“看来公子近日修炼颇有进益,气息愈发沉凝了。”楚清秋目光在杨奇身上停留片刻,清冷的眸子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她能感觉到,短短数日,眼前这少年的根基似乎又扎实了几分,那内敛的气血之力,如同蛰伏的火山,蕴含着令人心惊的能量。
“略有所得,不敢懈怠。”杨奇平静回应,目光扫过那封陌生的信函,“不知楚小姐今日相召,有何指教?”
楚清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伸出纤长如玉的手指,轻轻将那封密信推至杨奇面前。
“这是一封推荐信。”她开门见山,语气依旧平淡,“并非推荐你直接入门,青云宗的规矩,即便是我也不能轻易打破。此信,是推荐你在通过选拔、进入外门之后,可以去寻找一个人。”
杨奇没有立刻去碰那封信,而是看向楚清秋:“何人?为何要寻他?”
“此人姓吴,名清风,乃是青云宗外门的一位执事长老,主要负责新晋外门弟子的引导与部分资源分配。”楚清秋解释道,“他为人还算方正,不喜卷入过多纷争,且早年曾欠下我城主府一份人情。你持此信前去,他虽不会给你特殊照顾,但至少在初期,能为你提供一些正确的指引,让你少走些弯路,避免被某些不必要的麻烦缠身。”
她顿了顿,看着杨奇,目光深邃:“青云外门,并非净土。派系林立,关系错综复杂。一个新入门的弟子,若无根脚,很容易成为某些人倾轧、拉拢甚至剥削的对象。有吴长老稍加看顾,你能更快地站稳脚跟,将精力集中于修炼本身。”
杨奇心中震动。楚清秋此举,考虑得不可谓不周到!这封推荐信的价值,某种程度上,甚至不比那枚青云令低。青云令保证了他能参与最终选拔,而这封推荐信,则可能影响他进入宗门后的生存环境!
这已经超出了单纯的投资范畴,更像是一种……长远的、细致的布局。
“楚小姐为何……”杨奇想问为何如此帮他,但话到嘴边,又觉得有些多余。利益交换,好奇,或许还有他未知的原因,这些楚清秋早已言明。
楚清秋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淡淡道:“不必多想。既然决定投资,自然希望你能走得更远,而不是过早夭折于宗门内斗之中。这于我,于城主府,并无坏处。况且……”
她话锋微转,语气中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意味:“我对你那‘有趣’的功法,最终能走到哪一步,确实抱有几分期待。希望你莫要让我失望。”
杨奇沉默片刻,伸手接过了那封推荐信。信函入手微沉,带着一丝凉意。他知道,接下这封信,意味着他与城主府,与楚清秋之间的因果联系,又深了一层。
“多谢楚小姐。”他郑重道谢,将信函小心收起。
“不必言谢,各取所需而已。”楚清秋摆了摆手,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动作优雅至极。她放下茶杯,看似随意地补充道:“另外,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或许对你此次选拔有所帮助。”
“请讲。”杨奇凝神倾听。
“青云宗的最终选拔,形式多变,但无外乎考核实战、悟性、心性与潜力。”楚清秋缓缓道,“以你的实力,通过选拔应无问题。但在考核中,尤其是在展露实力时,需懂得‘藏锋’与‘显锋’的时机。”
她目光平静地看着杨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过早暴露所有底牌,并非明智之举。尤其是在你不清楚对手背景、不清楚考核官喜好之时。适当展现你的价值——比如你的力量,你的战斗意识,但无需将所有的‘不同’都尽数展现。留有余地,既是保护自己,也能在关键时刻,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藏锋与显锋…”杨奇细细品味着这四个字。楚清秋这是在教导他宗门生存的智慧!她暗示自己,不要在选拔中就完全暴露神象镇狱劲的所有特异之处,比如那恐怖的镇压之力、或者远超同阶的恢复能力等。只需展现出足够通过考核、引人注目的实力即可,真正的底牌,要留到更关键的时刻。
这份“建议”,可谓金玉良言,价值千金!
“杨某受教了。”杨奇心悦诚服地点头。楚清秋的眼光与智慧,确实远超常人。
楚清秋微微颔首,不再多言。该给的已经给了,该点的也已经点了,剩下的,就看杨奇自己的造化了。
又稍坐片刻,饮完杯中残茶,杨奇便起身告辞。楚清秋并未挽留,只是在他转身时,清冷的声音再次传来:
“望你谨记,青云宗只是起点。好自为之。”
杨奇脚步微顿,没有回头,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随即大步离去。
走出明月楼,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杨奇摸了摸怀中那封带着凉意的推荐信,又回想起楚清秋关于“藏锋”的建议,心中感慨万千。
这位城主千金,行事当真深不可测。一份青云令,一封推荐信,一句金玉良言……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她不仅为他打开了宗门之路,还为他铺好了初入宗门的垫脚石,甚至教导他如何在其中生存。
这份“投资”,可谓用心良苦。
雪中送炭易,锦上添花亦不难,难的是这洞悉前路、步步为营的布局与引路。一封信,一句建议,看似轻描淡写,实则重若千钧。它铺就的并非坦途,却是在迷途中点亮的一盏灯,于波涛中预设的一叶舟。因果更深,恩情更重,前路亦更显清晰与……沉重。
杨奇深吸一口气,将翻涌的心绪压下。无论楚清秋目的为何,这份助力是实实在在的。他如今要做的,就是利用好这一切,在青云宗那片新的天地里,真正站稳脚跟,快速成长起来。
唯有如此,才不负这诸多机缘,也不负……那份清冷目光背后的“期待”。
他的眼神重新变得坚定,步伐沉稳地向着杨府走去。怀中的推荐信与脑海中的建议,如同两件无形的宝物,为他即将开始的青云之路,增添了厚重的筹码与清晰的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