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在“芳华新生基金会”焕然一新的会议室里洒下一片金辉。王芳坐在长桌一端,看着对面已然褪去青涩、眉目间沉淀下从容与力量的陈璐。她们中间,摊开着一份装帧严谨的文件——《芳华新生基金会管理权移交暨战略发展协议》。
“都考虑清楚了?”王芳的声音平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喟叹。眼前的陈璐,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需要她手把手教导、眼中闪烁着不安与渴望的年轻女孩。数次危机的淬炼,独立领导创新项目的成功,尤其是在王芳与赵家决裂最艰难的时期,陈璐展现出的坚定与能力,都证明了她已足够独当一面。
陈璐坐姿端正,目光清亮而坚定:“芳姐,我准备好了。”她没有使用任何职衔,这个称呼里饱含着超越上下级的信任与情谊。“基金会不仅是您的心血,也是我们所有参与者共同的理想。我知道接过这根接力棒意味着什么——不仅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我会坚守基金会的初心,同时,也会带领团队探索更适应未来的道路。”
王芳微微颔首。她逐一审视着协议条款:陈璐将出任基金会理事长,拥有完全的人事与运营决策权;王芳保留终身荣誉主席身份,仅在涉及基金会根本原则和重大战略转型时拥有一票否决权,日常不再参与管理;同时,王芳以个人名义向基金会再次注入一笔资金,设立“清荷创新基金”,专项用于支持青年艺术人才和传统工艺的跨界探索。
“我相信你。”王芳拿起笔,笔尖在纸张上划过,留下清晰而果断的签名。这一个签名,不仅仅是一次权力移交,更是她对一个理想、一个模式能够超越创始人而生生不息的笃信。
交接仪式简单而庄重,没有邀请媒体,只在基金会内部举行。当王芳将象征基金会使命的印章郑重交到陈璐手中时,全场响起了持久而热烈的掌声。那些曾经跟随王芳一路走来的老员工,那些在陈璐带领下充满活力的新成员,他们的眼神里,有对过去的感念,更有对未来的期待。
仪式后,王芳没有多做停留。她回到自己在这栋大楼里保留了许久,却已鲜少使用的办公室,开始最后整理个人物品。大部分东西都已打包,只剩下桌面上一个素雅的木盒。她打开盒子,里面并非商业文件,而是母亲沈清荷几幅小型画作的精细复制稿,以及一本皮革封面的笔记本——记录着她创立基金会最初的点滴思绪与宏愿。
她轻轻抚过笔记本略微磨损的封面,然后合上木盒,抱着它走向门口。在门前,她停下脚步,最后一次回望这个房间。阳光正好,尘埃在光柱中安静地飞舞,一切都充满了结束与开始的味道。
在电梯口,她遇见了似乎早已在此等候的陈璐。
“芳姐,”陈璐的声音有些微哽咽,但眼神依旧坚定,“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王芳看着她,仿佛看到了许多年前,那个同样满怀理想、不畏艰难的自己的影子。她伸出手,轻轻拍了拍陈璐的肩膀,这是一个纯粹属于前辈与战友的动作。
“不是不让我失望,”她纠正道,语气温和却充满力量,“是不要让那些需要我们的人失望,不要辜负你们自己所相信的未来。”
她走进电梯,转身,面向陈璐和更远处那些目送她的基金会同仁,脸上露出一个清浅而释然的微笑。
电梯门缓缓合上,将一方天地与一群承载着新希望的人关在外面。王芳抱着木盒,感受着怀中轻微的重量。她知道,火炬已成功传递。那簇由她亲手点燃、曾照亮无数人“新生”的火焰,将在新的掌灯人手中,燃烧得更加旺盛,去照亮更广阔的世界。
薪火相传,其光不灭。她完成了作为创始人的最终使命,退居幕后,将天空彻底留给了已然展翅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