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终于缓缓驶入江苏苏州的站台,汪曼春下了车,深吸一口气,感受着这个陌生城市的气息。
汪曼春并没有过多地停留,而是立刻开始行动。她伪装成一个想找个好的主家打工的逃难人员,与当地人打听着明家老宅里的情况。
经过一番辗转,汪曼春得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她得知,这里确实曾经有一个叫明瑶的女子在这里休养过,于三年前离开。
汪曼春根据当地人描述的画像也确定了此明瑶就是明瑶,暂时没有发现什么疑点,她打算接下来直接去杭州。
只是汪曼春不知道当地人也只是在三年前才知道明瑶的模样,以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当火车驶入杭州站时,夜幕早已悄然降临。明瑶带着行动小组一行人走出火车站,在附近电话亭给明家府邸打了电话,告诉管家她一会就到。
他们坐在黄包车上,穿过杭州的街道,直奔明家名下的洋房。到达目的地时,管家带着佣人在门口等明瑶。
明瑶让管家给身边的人各自安排好住所,麻烦他暂时不要把她的行踪告诉大姐。
待一切都安排妥当后,明瑶拨通了上海国际饭店的前台号码,请求转接到一个名叫明诚的房间。电话那头传来插拔线路的声音之后,明诚接通了电话。
阿诚哥,我到杭州了。你和明楼哥哥说一声。明瑶简单地向他报了个平安。
明诚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好的,我知道了。你在杭州一切都还顺利吧?
明瑶回答道,嗯,目前还不错。”
明诚把他房间的电话号码给了明瑶,他们又聊了几句,便挂断了电话。
翌日,明瑶让行动小组人员先休息段时间,调整一下状态。
接着让司机开车前往了明瑶名下的茶馆。因为这家茶馆已经开了有十来年了,地理位置好,茶叶品质也不错。
更重要的是,它背靠于家和明家。所以在当地的口碑还不错,生意也很红火。
走进茶馆,明瑶感受到了一股浓厚的茶香。将和田玉制作的带有明瑶姓名的印章拿了出来,交给了掌柜的。
这枚印章代表的是明瑶本人,同时它代表着明瑶对这家茶馆的所有权。
这是作为明瑶的她,接手茶馆三年以来第一次露面,掌柜的很是慎重,把印章仔仔细细的查看了一遍。
确认无误后,掌柜的面带微笑的说道,“东家,不知您是否需要我向您介绍一下目前茶馆的经营状况呢?”
明瑶摆了摆手,语气平静的回答道,“不用了,把这三年的利润给我吧。”
掌柜的连忙点头,带明瑶走进了从员工休息室隔出来的一个小单间。这个小单间虽然不大,但布置得挺雅致。
掌柜的从保险箱取出一张汇丰银行十一万法币的存单递给明瑶,随后说道,“剩下的利润在保险箱里,还有,这些是账本。”
明瑶心中暗自感叹,组织成员当店员真是太屈才了,不仅工作认真负责,而且还不贪污,这样的员工实在难得。
明瑶并没有去查看保险箱里的剩余利润,而是直接对掌柜的说道,“我对你的经营能力非常满意,所以人员方面我就不做调动了。”
掌柜的听了明瑶的话,脸上露出惊讶和欣喜的神情,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明瑶接着说道,“保险箱里剩余的利润作为这三年你们辛苦付出的奖金,你自己给伙计分配就好,不用知会我。”
看着掌柜的有些犹豫,明瑶没有给他开口的机会,说道,“放心收下吧,以后还请你们继续努力工作。另外,我打算再开一家分店,到时候你可以介绍一些人过来,我会优先选择你推荐的人。”
掌柜的眼中闪过狂喜,他连忙点头道,“没问题,我一定尽力而为。”
听完明瑶的话,掌柜的心里松了一口气。他原本还担心,突然到来的东家会插手茶馆的事务。
现在看来,东家不仅没有干涉,反而还要再开一家分店,这让他感到非常兴奋。
这个茶馆作为地下交通站,其作用可不小。它不仅能够搜集各种情报信息,而且背后有人撑腰,不用担心被查。
原本以为东家的到来会带来很多麻烦,没想到竟然是一件好事。
按照东家的话来看,开了分店就相当于又多了一个地下交通站。这对刚刚经历围剿的中共地下党来说就是及时雨。
从茶馆出来,明瑶径直前往汇丰银行,顺利取出了所有的法币,把钱放进手提箱里,之后回了洋房。
凌晨,当所有人都沉浸在梦乡时,明瑶换上一身夜行衣,装备好武器,简单伪装后离开了家。
街道的路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明瑶七拐八拐,穿过一条条小巷,终于来到了杭州私立安定中学附近的一座两层小楼前。
明瑶敲了敲门,听到有人向门后走来,然后她在门上轻轻地敲打了两遍摩斯密码。随后有人把门打开,对方没说话,只是默默地让开身子,示意她进去。
男子引领着明瑶穿过客厅,来到了一间书房,他敲了敲门随后就离开了。
明瑶听到“进”的声音后推开了门,只见一位学者模样的长者坐在书桌前,他正专注地阅读着一份文件。
看到明瑶进来,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站起身来激动地说道,“我想你就是金丝雀同志了吧,我是墨影,傍晚收到清风茶馆的情报时,我就猜到你今晚肯定会到这里来。”
明瑶对他敏锐的洞察力表示惊讶,不愧是杭州中共地下党的总负责人。
明瑶尊敬的向他行了一礼,这位长者在这个城市里默默耕耘,为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后明瑶向他详细报告了今天在清风茶馆的事,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新开的茶馆分店不仅提供了更多的活动空间,还相当于在杭州又设立了一个集交通站和情报站为一体的站点。
接着,明瑶从怀中掏出了三张信封。
递给长者一个信封告诉他,这里装得是明瑶在巴黎暗地的渠道购买的四个真实身份。
这些身份的主人都已经去世,在我国不会有什么破绽,因为他们在巴黎待了不短的时间,甚至几乎没人清楚他们长什么样。
其中一个身份甚至还是日本人,其他都是中国人,信封里还附有他们的照片和信息,组织可以挑选合适的人替代他们,如果出现什么问题,查到也只是表面上的这层身份。
接着,明瑶从另一个信封里取出八万法币放在书桌上,告诉他,这笔资金用于支持组织在敌后的潜伏工作。
最后,明瑶打开了最后一个信封。里面放着的,是一份她亲自签字盖章的委托书。
明瑶郑重地将它递给长者,解释道,“凭借这份委托书,以后两家茶馆的所有后续利润都将归组织所有,作为活动资金使用。组织可以随时派人去提取。”
长者接过委托书,他略带愧疚地说:“为了安全考虑,所以没有告诉茶馆的掌柜东家是自己人。”
明瑶连忙摆手,表示不在意。她非常理解组织这样做的原因,毕竟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保密是至关重要的。
这样,如果真的出现什么意外情况,这样的安排也能确保明瑶不会被牵连其中。她对组织的做法表示理解和感激。
长者听后,对明瑶的态度表示赞赏。他感慨地说道,“你所提供的这些,解决了组织在被围剿后所面临的一大部分问题,真的非常感谢你为组织做的贡献。”
完成工作汇报后,明瑶与长者道别,然后悄无声息的离开了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