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机组装成功的喜悦,在红星厂持续了不到半天,就被李晓宇的一道新命令给拉回了现实。
“准备测试。”
总工程师办公室里,李晓宇对父亲李建国和技术科长张科长说道。
“怎么测试?”李建国有些疑惑,“我们自己找个车床装上,加工几个零件看看效果不就行了?”
在他看来,东西做出来了,肯定是好的,没必要搞得太复杂。
“不行。”李晓宇摇了摇头,眼神里闪烁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深邃,“好东西,不能锦衣夜行。它不但要好,还要好得让所有人都看见,尤其是要让识货的人看见。”
他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是金陵机床厂的陈厂长吗?我是红星厂的李晓宇……对,我。有个好东西想请您和王总工过来开开眼,不知道您二位明天有没有空?”
李建国和张科长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晓宇这是要干什么?刚做出样机,就要请最大的潜在客户来“现场直播”?这也太冒险了!万一测试过程中出了任何一点纰漏,那丢人可就丢大发了,以后再想把产品卖给人家,难如登天。
“晓宇,这是不是……太急了点?”李建国担忧地问道。
“爸,商场如战场,战机稍纵即逝。”李晓宇放下电话,语气不容置疑,“我们的产品,领先这个时代至少十年。这种优势,就是要用最震撼的方式登场,一出场就要成为所有人的焦点。我们没有时间慢慢地去跟人解释、推销。我们必须一炮而红。”
第二天上午,红星厂的总装车间被特意清空了一大片场地,中央并排摆放着两台型号相同、新旧程度也差不多的c6140车床。
唯一的区别是,左边那台,安装的是红星厂自产的、最常见的三爪手动卡盘。而右边那台,则换上了那台崭新的、闪烁着金属光泽的液压动力卡盘。
车间的空地上,挤满了前来观看的工人,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兴奋和紧张。在人群的最前方,金陵机床厂的陈厂长和总工程师王建华,正一脸严肃地站在那里。
他们是接到李晓宇的电话后,抱着一丝好奇和怀疑赶来的。说实话,他们并不相信,这个年轻人能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捣鼓出什么像样的“好东西”。
“陈厂长,王总工,感谢二位赏光。”李晓宇走到他们面前,微笑着说道,“今天请二位来,是想给你们看一场好戏。一场关于效率和精度的革命。”
他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拿起一个待加工的轴类零件,走到了左边的车床前。
“刘师傅,请您用最快的速度,完成这个零件的装夹。”
“好嘞!”刘师傅答应一声,拿起专用的扳手,熟练地开始拧动卡盘。他使出浑身解数,将零件对准中心,然后依次拧紧三个卡爪。
李晓宇在一旁举着秒表,高声读数:“……二十五秒,二十六秒,二十七秒!好,装夹完成,用时二十七秒。”
这个速度,在场的工人都暗暗点头,刘师傅不愧是八级车工,换了他们,没个三四十秒根本搞不定。
随后,李晓宇又拿起一个一模一样的零件,走到了右边的车床前。他没有用任何工具,只是将零件往卡盘上一放,然后用脚轻轻一踩旁边的一个踏板。
“嗤——”
只听一声轻微的液压声,卡盘的三个卡爪如同有了生命一般,瞬间自动收紧,稳稳地将零件夹持在正中心。
李晓宇再次举起秒表,声音清晰而洪亮:“装夹完成,用时……两秒!”
“哗——”
全场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惊叹声!
二十七秒对两秒!
这个对比太过于悬殊,太过于震撼!工人们的眼睛都瞪圆了,他们一辈子都在跟这些机器打交道,何曾见过如此高效的装夹方式?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光是装夹这一个环节,效率就提升了十几倍!
陈厂长和王总工的脸色也变了。他们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神里的难以置信。
“这……这是怎么做到的?”王总工忍不住上前一步,仔细地观察着那台液压卡盘,仿佛要把它看穿一样。
“王总工,别急,好戏还在后头。”李晓宇微微一笑,示意测试继续。
“第二项,测试重复定位精度。”
李晓宇让刘师傅,将左边车床上的零件,重复装夹十次,然后用千分表,测量每一次装夹后,零件中心点的偏移量。
结果很快出来,十次测量,最大的偏移量达到了0.08毫米,最小的也有0.03毫米。这个数据,对于普通加工来说,勉强够用,但对于精密加工,就是一堆废品。
“很正常,手动卡盘,全凭师傅的手感和经验,不可能每次都完全一样。”王总工点评道,这是行业共识。
然后,轮到液压卡盘。
同样是重复装夹十次,每一次,李晓宇都只是简单地用脚一踩踏板。
当千分表的表针,稳稳地指向同一个读数,十次测量,偏移量几乎为零时,整个车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如果说刚才的效率对比是震惊,那现在的精度对比,就是颠覆!
王总工的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他快步走到车床前,亲自上手操作了一遍,当看到千分表那纹丝不动的指针时,他倒吸一口凉气,喃喃自语:“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它的定心机构,到底是怎么设计的?”
陈厂长的脸色,已经从严肃,变成了极度的兴奋和狂热。他死死地盯着那台卡盘,像是在看一座金山。
他太清楚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了!这意味着,任何一个普通的工人,都能用这台卡盘,达到八级车工都难以企及的装夹精度!这意味着,产品的合格率,将会得到一个匪夷所思的提升!
“最后一项,实战测试。”
李晓宇的声音再次响起,他让人搬来两筐一模一样的毛坯零件,各一百个。
“刘师傅,陈厂长,王总工,还有各位师傅,大家都是行家。我们就用半个小时的时间,看看在同样的加工工艺下,这两台车床,分别能生产出多少合格的零件。”
一声令下,两台车床同时开始轰鸣。
左边的刘师傅,已经拿出了看家本领,整个人几乎与车床融为一体,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
而右边的李晓宇,则显得从容不迫。他只需要将零件放上去,踩一下踏板,然后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切削,再踩一下踏板,取下成品,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充满了节奏感。
半个小时后,当李晓宇喊停时,所有人都围了上来。
结果,根本无需质检员去清点。
刘师傅面前的成品筐里,零零散散地放着大约三十多个零件,而他脚边的废品筐里,也躺着五六个因为装夹误差而报废的次品。
而李晓宇面前的成品筐里,已经堆得冒了尖,粗略一看,至少有八十个以上!最关键的是,他脚边的废品筐里,空空如也!
一个都没有!
最终的统计数据被写在了旁边的小黑板上。
**老式卡盘:耗时30分钟,加工成品32件,废品6件,合格率84%。**
**液压卡盘:耗时30分钟,加工成品88件,废品0件,合格率100%!**
当这两行粉笔字清晰地呈现在众人面前时,整个世界都安静了。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呆呆地看着那两行对比悬殊的数据,大脑一片空白。
将近三倍的效率提升!
百分之百的合格率!
这不是产品,这是印钞机!
“啪!啪!啪!”
陈厂长用力地鼓起掌来,他的脸上因为极度的兴奋而涨得通红。他一把推开身边的人,冲到李晓宇面前,紧紧地抓住他的手。
“小李!不,李总工!”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变调,“这台卡盘,怎么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