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话术埋深坑,匠心破迷障
初冬的清溪村飘着零星小雪,作坊里的竹丝却依旧泛着暖意。最近,一家 “省文旅开发公司” 主动找上门,提出要在景区内开设 “清溪竹编体验区”,邀请联盟手艺人入驻教学,还承诺 “承担所有场地费用,按体验人数给手艺人分成”。夏夏带着陆时衍、志花和王婶,赴了合作洽谈会,却没料到,对方的每一句话里,都藏着看不见的坑。
洽谈会设在景区的会议室,文旅公司的张经理穿着西装,端着咖啡,笑意盈盈地开口:“夏老板,咱们都是为了推广非遗,我司诚意满满 —— 体验区的场地由我们免费提供,你们只要派手艺人过来教学,游客每参加一次体验,你们就能拿到 30% 的分成,这可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王婶刚想点头,志花却悄悄拽了她一下 —— 上次刘总的骗局,也是从 “稳赚不赔” 开始的。夏夏放下手里的资料,笑着追问:“张经理,‘免费提供场地’具体指什么?水电费、物业费需要我们承担吗?体验区的装修和设备,比如竹丝、工具、展示架,谁来负责?”
张经理脸上的笑容顿了顿,端起咖啡掩饰:“场地肯定是免费的,水电费嘛,景区有补贴,你们象征性交一点就行;装修和设备,你们是专业的,肯定更清楚需要什么,先垫着,后续从分成里扣回来就是。”
“象征性交一点”“先垫着后续扣”—— 夏夏心里记下这两个模糊的表述,继续问:“那‘按体验人数分成’,人数怎么统计?是按报名人数算,还是按实际到场人数算?游客体验后退款,算不算在分成里?”
张经理眼神闪烁了一下,含糊道:“人数肯定按实际到场算,我们景区有系统记录,不会错的;退款的话,毕竟是少数情况,咱们后续再协商,没必要现在就把话说死。”
志花忍不住开口:“张经理,上次有合作方说‘后续协商’,结果游客退款后,他们根本不认账,让我们自己承担损失。您要是真心合作,这些细节得提前说清楚,不然到时候扯不清。”
张经理没想到这个看似文静的手艺人这么直接,清了清嗓子:“志花师傅放心,我们是国企背景的公司,不会差这点钱。对了,我们还打算在体验区卖你们的竹编成品,售价由我们统一制定,卖出去后给你们 50% 的利润,怎么样?”
“50% 利润” 这话让王婶眼睛一亮,可夏夏却听出了问题:“‘利润’是怎么算的?是售价减去你们的运营成本,还是减去我们的生产成本?如果你们把售价定得很高,卖不出去,算不算我们的责任?”
张经理显然没料到夏夏会追问这么细,语气有些不耐烦:“夏老板,你们怎么这么斤斤计较?我们景区每年有上百万游客,只要你们配合,还愁赚不到钱?体验区下个月就要开业,你们要是同意,明天就能签合同,要是再犹豫,我们只能找其他竹编团队了。”
这话看似是 “催促合作”,实则是 “施压逼签”—— 陆时衍立刻拿出手机,翻出这家公司的过往合作评价:“张经理,我们查到,你们去年和一家剪纸团队合作,也是说‘免费提供场地’,结果剪纸团队花了十几万装修,开业后你们却要收 20% 的场地管理费,最后他们没办法,只能退出,装修费也没要回来。还有‘按人数分成’,有团队反映,你们把‘体验人数’算成‘景区入园人数’,最后只给了很少的分成。”
张经理的脸色瞬间变了,拍着桌子站起来:“你们这是故意找茬!我们公司是正规企业,怎么可能做这种事?那些都是竞争对手造谣!”
“是不是造谣,咱们看证据。” 夏夏调出剪纸团队的投诉记录和聊天截图,“他们有你们当时的口头承诺录音,还有装修合同和缴费凭证。你们说‘场地免费’,却在合同里藏了‘管理费条款’;说‘按体验人数分成’,却在系统里把‘入园人数’算进去,这就是‘一句话一个坑’,把合作方当冤大头宰!”
张经理看着屏幕上的证据,再也装不下去,语气软了下来:“夏老板,咱们有话好好说,之前的合作可能是有误会。体验区的装修费,我们可以承担 30%,管理费也可以降一点,你们再考虑考虑?”
“不是我们不考虑,是你们没有诚意。” 夏夏收起资料,“我们联盟的手艺人,靠的是一针一线编竹编赚钱,不是靠被套路、被坑钱。你们要是真心想推广非遗,就拿出明确的合同条款:场地免费含水电,装修设备你们承担,分成按实际体验人数算,利润按售价减我们的生产成本计算。要是做不到,合作就免谈。”
张经理见夏夏态度坚决,知道这些 “坑” 骗不了他们,又不甘心放弃,只能说:“我得跟领导汇报一下,明天给你们答复。”
离开会议室后,王婶后怕地说:“幸好你们听得仔细,我刚才差点就信了!他每句话都像画大饼,结果句句都有坑,太吓人了!”
志花点点头:“‘免费场地’藏着管理费,‘50% 利润’模糊算法,‘后续协商’其实是不认账,还有最后用‘找其他团队’施压,真是一句话一个坑,稍微不注意就会掉进去。”
夏夏叹口气:“现在很多合作方,就是靠这些模糊的话术挖坑,欺负咱们手艺人不懂商业套路。以后不管跟谁合作,都要把每句话拆开来问,每个承诺都写进合同,绝不能相信口头约定。”
第二天,张经理果然打来电话,说领导同意承担装修费的 30%,但管理费还是要收 10%,分成按 “报名人数减去退款人数” 算。夏夏直接拒绝:“10% 管理费我们不承担,分成必须按实际到场人数算,不然免谈。”
张经理见夏夏不肯让步,只能放弃:“算了,你们太不好合作了,我们找其他团队吧。”
挂了电话,陆时衍笑着说:“这种只想着坑合作方的公司,就算合作了也会出问题,放弃也好。”
夏夏点点头,转身对志花和王婶说:“咱们虽然没谈成合作,但也学到了教训 —— 以后不管遇到多诱人的条件,都要保持警惕,把每句话里的‘坑’找出来,守住咱们的底线,才能不被套路。”
没过多久,另一家景区主动找上来,负责人李总坦诚地说:“我们听说你们拒绝了文旅公司的合作,知道你们是真心做非遗的团队。我们景区的体验区,场地免费含水电,装修和设备我们全包,体验人数按实际到场算,分成 35%,卖成品的利润按售价减你们的生产成本算,合同里都会写得清清楚楚,你们要是同意,咱们现在就能一起改条款。”
夏夏看着李总递来的合同草案,每一条都写得明明白白,没有模糊的表述,没有隐藏的陷阱。她转头看向志花和王婶,两人都点了点头。
签合同那天,李总笑着说:“现在很多公司喜欢用话术挖坑,觉得手艺人好欺负,可他们忘了,真正的合作是双赢,不是单方面占便宜。你们守住匠心,我们提供平台,才能把非遗体验做好。”
体验区开业那天,志花和王婶带着其他手艺人,在体验区教游客编竹编。乐乐和小林也来帮忙,教小朋友编简单的 “平安结”。看着游客们认真学习的样子,听着孩子们的笑声,夏夏心里满是踏实。
陆时衍走过来,握着夏夏的手:“你看,只要咱们守住底线,不被话术坑,总能遇到真心合作的人。”
夏夏点点头,望着体验区里 “清溪竹编” 的招牌,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她知道,商业合作中难免会遇到 “一句话一个坑” 的套路,但只要他们保持警惕,守住匠心,不贪小便宜,不轻易妥协,就能避开陷阱,找到真正志同道合的伙伴,让清溪竹编的传承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雪还在下,却挡不住体验区里的暖意。手艺人的笑声、游客的赞叹声、竹丝的摩擦声,交织在一起,成了冬日里最动人的旋律。而那些曾经的 “话术陷阱”,也成了他们成长的印记,提醒着他们,在守护非遗的路上,既要心怀热爱,也要眼有警惕,才能让这份匠心,在岁月里长久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