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对比见真章,匠心胜浮华
“百子图” 屏风修复展结束后,清溪村的非遗产业迎来了新机遇 —— 非遗文创投资人周明轩主动联系团队,提出想注资扩大竹编生产规模,还特意强调要 “打造网红非遗品牌”。
初次见面在澜城的高档茶馆,周明轩穿着定制西装,递过来的名片烫着金边:“夏夏老师,我关注你很久了,‘清溪十景’‘山河同心’的设计很有市场潜力。只要你点头,我立刻投入五百万,建标准化生产车间,再请流量明星代言,保证让清溪竹编火遍全国。”
夏夏握着茶杯的手顿了顿:“周总,我们的竹编都是手工作品,标准化生产可能会失去非遗的温度……”
“温度能当饭吃吗?” 周明轩打断她,从公文包掏出策划案,“你看,这是我设计的‘快消竹编’方案,用机器压制竹丝,成本降低三分之二,三个月就能回本。对了,陆老师也在做文物修复吧?说实话,那种慢工出细活的事,现在没多少人愿意等了。”
这话恰好被推门进来的陆时衍听到。他刚从博物馆赶来,手里还提着给夏夏带的清溪村特产 —— 陈爷爷亲手做的竹编零食盒,里面装着晒干的山楂片。看到周明轩,他愣了一下,随即自然地在夏夏身边坐下:“抱歉来晚了,刚把屏风的修复报告归档。”
周明轩上下打量着陆时衍的休闲装,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陆老师,听说你修复一件古竹编要大半年?现在做投资讲究效率,你这节奏可跟不上市场。”
陆时衍没接话,反而转向夏夏:“昨天去清溪村,陈爷爷说新收的竹丝需要阴干两周,我查了气象数据,未来半个月都是晴天,正好适合处理。还有,阿瑶说想给‘云朵守护屋’加个小铃铛,我从博物馆库房找了些清代的铜铃残件,能打磨后用。”
夏夏眼睛亮了,刚才被周明轩打乱的思路瞬间清晰:“铜铃残件会不会太珍贵了?”
“文物修复讲究‘修旧如旧’,这些残件原本也是要丢弃的,能给孩子们的作品赋予新生命,才是它们最好的归宿。” 陆时衍说着,从包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打磨好的铜铃,小巧精致,还带着淡淡的古铜香。
周明轩看着两人旁若无人地讨论竹编细节,脸色有些难看:“夏夏老师,我们还是谈谈投资的事吧。我可以给你个人三成股份,比陆老师做修复赚得多得多。”
夏夏轻轻摇头:“周总,谢谢你的好意。但清溪竹编的灵魂,在于手艺人的温度和时间的沉淀,就像陆老师修复文物一样,急不来。如果为了效率放弃这些,那它就不是非遗了。”
送走周明轩后,夏夏忍不住问陆时衍:“刚才周总那样对比,你会不会不舒服?”
陆时衍笑着把铜铃递给她:“怕对比的,是没底气的人。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你看重什么,这就够了。”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陈爷爷说我编的平安扣,比周总送的那些机器做的摆件好看多了,这不是最好的对比结果吗?”
夏夏被逗笑了,心里的顾虑烟消云散。她想起之前阿瑶说的 “恋爱游戏”,突然觉得,陆时衍最难得的地方,就是从不用浮夸的方式证明自己,而是用每一次踏实的行动,每一个贴合她心意的细节,默默赢得她的认可。
后来周明轩又来过几次,每次都带着不同的投资方案,还故意在陆时衍在场时强调 “商业价值”“个人收益”。有次他甚至拿出一张陆时衍修复文物时的照片,调侃道:“陆老师,你看你这照片,满身木屑,哪有我这出席商业活动的照片体面?”
陆时衍没反驳,反而把手机递给夏夏:“你看,这是昨天阿瑶用咱们修复屏风剩下的竹丝,编的‘鹊桥铜铃挂’,挂在作坊门口,风一吹特别好听。陈爷爷说,等下次非遗周,要让孩子们带着这个去表演。”
照片里,阿瑶举着挂饰笑得灿烂,竹丝上的铜铃泛着微光。夏夏看着照片,又看了看身边从容的陆时衍,突然觉得周明轩的对比格外可笑 —— 他不懂,陆时衍的 “不体面”,是与非遗共生的匠心底色;他口中的 “效率”,恰恰是对非遗最珍贵的时光的辜负。
有天晚上,两人在清溪村的田埂上散步。夏夏突然说:“其实我之前有点担心,怕你会因为周总的对比不开心。”
陆时衍停下脚步,认真地看着她:“夏夏,真正的感情和非遗传承一样,不需要和别人对比。我修复文物,是因为热爱;我喜欢你,是因为你就是你。别人怎么说、怎么做,都影响不了我们。” 他指着远处的作坊,“你看,陈爷爷编竹编几十年,从没想过和别人比速度、比赚钱,可他的手艺,不还是最受大家喜欢吗?”
月光洒在田埂上,虫鸣阵阵。夏夏靠在陆时衍肩上,突然明白:男生最怕的对比,从来不是外在的条件,而是内心的不坚定。而陆时衍,用他的匠心与真心,给了她最踏实的安全感 —— 这份感情,就像清溪村的竹编,不需要华丽的包装,只需要一针一线的真诚,就能经得起时光的考验,也经得起任何无关紧要的对比。
后来,周明轩的投资方案最终不了了之。而陆时衍和夏夏,却在一次次与 “浮华” 的对比中,让感情愈发坚定。作坊的墙上,除了他们和 “百子图” 屏风的合影,又多了一张照片 —— 两人蹲在田埂上,看着阿瑶和孩子们放飞用竹编做的风筝,风筝上挂着小小的铜铃,在风里唱着清脆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