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侍郎孙大人府邸的危机最终有惊无险。
那个锦盒被及时拦截,里面并非枯萎的白梅,而是一方上好的古砚,经查证确实是孙大人一位外地友人托人送来的。
虚惊一场,却也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凶手的阴影无处不在,下一次,或许就是真正的死亡预告。
虽然这次扑空,但针对太医院的内部调查,却在裴昭雪的强力推动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负责核查太医院人员背景的御史台吏员,在反复比对出入记录、职务范围和人际往来后,将一个名字呈到了裴昭雪和裴昭明面前——内侍省尚药局,司药宦官,顾长生。
“顾长生?” 裴昭雪看着卷宗上简单的记录,“此人有何特别?”
吏员回禀:“郡主,裴大人,此人是尚药局的老人,掌管着一处存放寻常药材的副库房,职位不高,平日沉默寡言,因幼年患病致哑,与人交流多靠笔墨或手势,故在太医院内存在感极低。但属下调阅了近三个月药库区域的巡查记录发现,在赵御史和王主事遇害前数日,以及我们列出那份‘潜在受害者’名单上其他几位官员近期前往太医院就诊的相近时间段,此人的身影,都曾异常频繁地出现在药库主库区附近,有时是‘清点杂物’,有时是‘核对旧档’,理由看似合理,但频次远超其职责所需。”
“哑巴?掌管药库?”
裴昭明敏锐地抓住了关键,“他可有权限接触那些脉案?”
“直接接触核心脉案的机会不多,但……”
吏员顿了顿,“太医院每日往来文书、药材入库出库记录繁杂,他作为药库管理人员,有机会接触到一些外围的文书流转信息,或许能从中推断出哪些官员近期频繁就诊。而且,更重要的是……”
吏员压低了声音:“属下询问了几位在太医院任职多年的老太医,有人隐约提起,约莫二十多年前,顾长生刚入宫不久,曾因做事勤勉、心思缜密,被当时一位擅长炼制丹药的老太监看中,带在身边使唤过一段时间。那位老太监,据说……对金石丹药、乃至一些偏门毒理,颇有研究。”
裴昭雪与裴昭明交换了一个眼神。
精通药理的宦官!存在感低!能合理接触药库和部分文书信息!并且有接触偏门药毒知识的可能!
“动机呢?” 裴昭雪追问,“查他的背景,与黄河赈灾案可有牵连?”
吏员面露难色:“郡主,宦官入宫,皆需身家清白,记录在档。属下已查过顾长生的入宫档案,他原是河北道人士,景和元年初入宫,那时不过十五六岁。档案记载,其父母早亡,家中已无亲眷,入宫前乃是流浪孤儿,被地方官府送入宫中。从明面记录看,与黄河赈灾案……似乎并无直接关联。”
一个身世清白、背景简单的哑巴宦官。看似毫无动机,但其行为轨迹,却与案件的关键节点高度重合。
“太过清白,反而显得可疑。”
裴昭雪沉吟道,“一个无亲无故的孤儿,为何会对数年前黄河赈灾案的涉案官员,抱有如此深刻的仇恨?除非……他的身世档案,是假的?”
裴昭明目光锐利:“立刻派人,秘密前往顾长生档案上所载的籍贯地,实地核查!哪怕掘地三尺,也要弄清楚他的真实来历!”
哑巴宦官顾长生,这个一直隐藏在太医院阴影中的小人物,第一次被推到了探案视野的中央。
他那沉默的身影背后,似乎隐藏着足以掀翻整个案件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