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山谷的发现如同敲响了末日的警钟,盟约议会深知,分散的、各自为战的抵抗力量已无法应对进化后的天道威胁。必须将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属于不同文明、拥有不同战斗方式的所有抵抗力量,整合成一支真正的、高度协同的“盟约军团”。这绝非简单的军队重组或名义上的联合,而是一场涉及军事理念、文化传统、能量体系甚至哲学认知的深度整合与革命。
整编过程从一开始就充满了挑战与碰撞。妖族的战士们习惯小规模、高机动性的游击与突袭,依赖个体勇武与环境隐匿;人族则擅长大规模兵团作战,强调纪律、阵型与火力配合;机械灵能单位追求绝对精准的计算与高效的能量打击,视一切“无效动作”为冗余;而能量生命体的战斗方式更是迥异,它们更侧重于能量层面的干扰、同化与形态变换,对物理层面的战术概念模糊。
“我们绝不能强行让所有人采用同一种战术模板,”云九幽在最高军事整合会议上,对着吵得面红耳赤的各文明军事代表们斩钉截铁地说,“那样做,等于自废武功,抛弃了我们最大的优势——多样性本身!我们要做的,是设计一套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种族特长、并能实现一加一大于二效果的协同作战体系!”
经过激烈的辩论与无数次的推演,一种创新的“模块化混合编程”体系被提出并逐渐完善。基础作战单位依旧保持各文明的特色与独立性:妖族的迅捷斥候小队、人族的重装突击兵团、机械灵能的精确打击平台、能量生命的灵能干扰小组等。但在此之上,通过盟约石碑作为信息中枢和能量协调器,以及小符领导的符文团队开发的“联合战术符阵”,使得这些不同性质的单位能够在战场上实现实时信息共享、能量互补与战术联动。
洛尘的机械灵能团队则负责攻克技术难关,设计了通用的数据链接口和能量转换协议,让有机生命体的直觉、无机机械的算力、能量体的感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互通互译,虽然无法完全理解,但至少能明白彼此的战术意图和预警信息。
训练场上,文化冲突与理念摩擦几乎每日上演。妖族战士觉得人族方阵呆板笨重,是人肉靶子;人族军官觉得妖族散漫无序,缺乏集体意识;机械灵能则认为所有有机体的战术都充满“不必要的情感波动和风险偏好”,效率低下;能量生命则常常对“掩护侧翼”、“占领高地”这类物理指令感到困惑。笑料百出,挫折不断。
但在云九幽的强硬推动和一次次模拟对抗演习中,他们从最初的互相嫌弃,到慢慢发现彼此的特点和价值:妖族的侦察预警能让人族火力提前准备;人族的坚固防线能为机械灵能争取校准时间;机械灵能的精准打击能替能量生命清除干扰源;能量生命的大范围控场又能为妖族创造绝佳的刺杀机会。他们开始学会欣赏这种差异,并尝试利用这些差异来组合出变幻莫测的战术。
最大的突破来自于“九宝特战小组”的成立。这不是一个小组,而是九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对应至宝的持有者为核心,配备精干的多文明辅助成员,专注于深度开发和实战应用一件至宝的力量。但同时,这九个小组又通过盟约石碑紧密连接,可以在需要时瞬间实现力量联动,形成更强大的复合打击效果。他们将成为未来直捣黄龙、对抗天道核心的主力矛头。
当天道意识再次发动大规模攻击,试图干扰盟约的整编进程时,新生的盟约军团迎来了首次实战检验。结果令人振奋:多元化、模块化的战术让习惯了单一模式应对的天道意识一时难以适应。它的凋零兽群和能量攻击往往刚刚针对人族的重装阵型完成演化,侧翼就遭到妖族和能量生命的诡异打击;当其试图用精神干扰对付有机体时,机械灵能的冰冷逻辑和符文屏障又让它无功而返。
但天道意识的学习速度超乎想象。在最后一次交锋中,它操控下的凋零兽群和被同化者,竟然也开始表现出粗糙但确实存在的协同作战迹象!它们不再是混乱的兽潮,而是有了前锋、侧翼、甚至远程支援的雏形!
一场前所未有的军备竞赛拉开了序幕。交战双方都在疯狂地学习、适应、进化。最终的胜负,将取决于谁的学习速度更快,谁的适应能力更强,谁更能将“多样性”或“统一性”的优势发挥到极致。